有关设计理念探讨
路侧净区宽度
行车道 路肩
边坡
2)路侧净区宽度
与交通量、运行速度、填(挖)方、曲线半径、边坡坡度等 因素有关。(美)高速公路行车道边缘以外不少于9m
当路侧净区宽度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必须设置路侧护栏等 安全设施,以提高行车安全。
2、边坡缓和设计 1)边坡坡度
可恢复的 不可恢复的 危险的
缓于1:4 1:4 ~ 1:3 陡于1:3
使得公路设计做到安全、经济、舒适、美观、利于环境保护,公 路路线设计指标的选取以及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对交通安全将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1.长直线 在运用直线线形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不宜采用
过长的直线。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以下简称《规
范》)对长直线没有量化,从理论上讲,合理的直线长度应根据 驾驶员的心理和视觉效果等方面来确定,各国对长直线的限制都 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调查来确定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定线 时要避免追求长直线,又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标志设置缺乏、
起,死12人,伤86人。
且不合理。
1358km - 长陡坡、急弯、一侧 2000年以来,发生重特大
1362km 悬崖。
事故13起,死18人,伤
13人。
39km加 连续下坡转弯 500m
2003年,发生1起特大事故, 死12人,伤21人。
公安部督办整治的公路危险路段
地区 道路名称 路段位置
设计速度在公路设计中的局限性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 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 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线形设计要素与实际行车速度不相符
(2)线形要素之间的组合设计不合理
(3)设计车速和实际行车速度的不相容
运行速度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 利用运行车速作为车速基本参数设计和评价公路几何线形 ,其 优点如下:
2、解体消能标志的设置条件
1)支柱位于路侧净区以内,无护栏防护; 2)当在事故黑点处设置警告或禁令标志时,最好设置成解 体消能式; 3)应尽量使其受控车辆撞击的概率减至最低;
4)由于路侧环境或者经济原因,支柱不能移动或者重新布置 不切实际; 5)标志牌不是很粗或者很重,悬臂式或门架式标志不宜设成 解体消能式; 6)在支柱后面有一个安全的恢复地区或者没有路侧危险物; 7)解体消能设施不应位于排水沟附近、陡坡上或其它车辆碰 撞点远高于正常碰撞点的位 置处,否则有可能导致解 体消能基础处的弯矩过大、 束缚了解体消能设施的破 坏机理; 8)支柱的位置和标志解体 后的产物不应该对行人、 其它车辆和临近的物体造 成危险。
➢ 双浅向碟行形驶草的皮车边辆沟容,易增闯加入侧对向有车效道宽,度造成二次交通 事故;
➢ 夜间行驶时对向车辆造成的眩光,对行车很不利。
4、中央分隔带设计
三、解体消能交通标志
1、解体消能结构的工作原理
解体消能交通标志的 消能方法是减弱标志柱的 某个部位或断面,在车辆 碰撞标志柱时,这些有意 减弱的部位发生破坏,使 标志柱和板按预计的形态 屈服,从而避免二次事故 并减轻事故严重度。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规定: 填方边坡陡于1:3.5的边坡上不能行车,不能作为有效安全净 空区; 当填方边坡在1:3.5和1:5.5之间时,驾驶员就有较多的机会控 制车辆下坡,故可利用1/2宽度的边坡作为安全净空区; 当边坡坡度缓于1:6时,整个坡面宽度均可作为安全净空区。 2)边坡缓和设计
边坡整饰
运三高速公 22km至 连续下坡转弯。
路
12km
2002年以来,发生事故17 起,死20人,伤20人。
内蒙古 110国道 321km至 坡长路陡,弯道,视 2003年7月以来,发生事故
(东行)
325km
距不足
14起,死9人,伤19人。
黑龙江 301国道 122km至 连续下陡坡急弯。
(西向)
126km
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国
导致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 • 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车、路(道路状况、几
何条件)、环境(气候条件、道路环境)等,在影响交通安全 的诸因素中,公路线形本身的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 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线形是公路 的骨架,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公路运行安全。从交通 事故的统计和分析看,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高速公路安 全性的根本问题。
➢矩形盖板边沟
➢管网边沟 (山区高速公路,用圆形预制管代替边沟的形式)
管网边沟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为克服“明沟效应”,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随边坡稳定性要求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和路容 景观的提高,桥隧占路线比例的逐步提高,引入城市管网排水 的思路,为避免积小的情况,利用圆形预制管代替边沟的 形式,较适用于高速公路,具有路容景观好,养护方便,有利 于行车安全,管径可根据流量变化分段确定和工厂预制等优点 和造价相对较高的不足。
事故率
(次/百万车km) 1.62
1.86
2.17
2.36
8.45
9.26
对于高速公路建议应尽量少采用600m半径以下的平曲线,只 有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才采用半径<400m的平曲线。但在任何条 件下均建议,对于半径<1500m的平曲线路段应该采取一定措 施提高其安全性。
对于平曲线的最大半径,《规范》中规定,最大半径不宜超 过10000m。
➢组合式边沟
在路基外侧开挖矩形或三角形或弧形的土沟,其表面铺设1~2 层隔渗层,面层铺设草皮,与边坡绿化相呼应的形式;高速公路 低路基内侧土路肩取消,设置现浇混凝土沟,其间填充等粒径卵 石,并设置集水管与中间带排水暗沟相连。
组合式边沟在土质路堑地段、干旱少雨地区的路段以及隧道 口路段具有较广的适应性,与边坡绿化相呼应,路容景观好,利 于行车安全。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道路里程和机动车数量逐年显著增 加,道路交通事故近二十年几何级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道 路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最高的国家!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道路 交通事故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5%,而中国的机动车保有 量仅占全球的2%!
公安部督办整治的公路危险路段
陕西 长武县亭 1650km至 口坡二级 1654km 公路,南行
为连续坡道组合, 近2年发生事故76起,死 平均坡度5%。重 31,伤42人。 载车辆刹车失灵
甘肃 天谗公路 75km至63km (东行)
长下坡,连续S形 2001年以来,发生事故 弯道,车辆连续使 51起,死72人,伤96人。 用制动刹车失灵。
高达1000亿美元!
(2)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全球疾病 !
在全球:
每年全球有因近4000万人在交通事 故中受伤,死亡人数高达120万人, 每天有3000人丧命在路上,每3分钟 就有一个儿童因交通安全事故而失去
生命!
而这其中多于80%的死亡人数发生在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每3分钟就有一个儿童因交通安全事故而失去生命 !
二、路侧设计
路侧净空区 横向边坡坡度 排水边沟 路侧隔离墩/栏 中央分隔带护栏 路侧绿化树木 标志牌柱
1、路侧净区
1)路侧净区概念 路侧安全净区是指公路行车方向最右侧车道以外、相对平坦、
无障碍物、可供失控车辆重新返回正常行驶路线的带状区域,是 从行车道边缘开始,车辆驶出路外后能够驶回车道的一个宽度范 围。
2.曲线半径 平曲线线型应适合地形的变化,曲线半径不可过大或过小。统
计表明,10%~12%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平曲线处,并且半径愈小 的路段上,发生交通事故也愈多。英国学者格兰维尔通过实验
调查研究了道路平曲线的曲率和道路交通事故率的关系,其结 果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曲率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关系
曲率
0-1.9 2-3.9 4-5.9 6-9.9 10-14.9 >15
02年以来,发生重大以上 事故10起,死21人,伤 24人。
103km至 10公里下坡,极限弯、 2002年以来,发生事故53
95km
极限坡。
起,死34人,伤40人。
1115km
下坡连续急弯,车流 02年以来,发生事故25起,
量大;视距为20
死20人
米。
936km至 938km
路面狭窄,坡陡且长, 2002年以来,发生事故76
3.曲线转角 根据统计研究表明,曲线的偏角不能太小,曲线偏角过小时,
曲线长度将会看起来比实际的要短,使驾驶员对公路产生急转弯 的错觉,这种错觉偏角越小越显著。因此,当偏角小时应设置较 长的曲线,使之形成公路是在顺适转变的感觉,以避免驾驶员枉 作减速的准备。同时曲线转角也应该小于30°,大于30°的曲线转 角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应该尽量避免较大曲线转角的出 现。
宽容的交通工程设施
路侧净区宽度 10 米 以上 边坡坡度缓于 1:4
路侧净区内不设突出的拦水缘石、护栏,采用宽浅边沟形式, 行道树栽植在净区以外
§2.2基于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
一、交通安全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大约每天
有3000多人死亡;受伤者更多达5000万人。如果不采取强有力
宁夏 101省道 354km至 (双向) 361km
弯多、坡陡。
2001年以来,发生事故 10起,死4人。
新疆 312国道 3732km至 (西行) 3750km
18公里长下坡,下 2002年以来,发生事故7 坡终点处为急转弯, 起,死10人,伤11人。 且外超高不够。
与此同时,在许多发达国家,尤其在最近的20年里,尽 管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但道路交通事故却逐年下降。
(1)利用运行车速作为计算车速,确保线形各几何元素能满 足汽车行驶的需要
(2)利用运行车速来评价相邻路段车速的差距,保证汽车在 连续路段上行驶的连续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