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医学部
缺血性脑卒中
概念 脑卒中的危害
临床表现
治疗
脑卒中概念
脑卒中(Stroke) 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
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 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第1月最危险,占5年危险的30%
DWI-MRI发现98例急性梗死中34%有新发灶 TIA后90天内发生卒中危险为10%,其中半数发生在2天内;TIA后第 1年复发危险为12%,5年为30%
临床表现
根据脑动脉供血情况,脑卒中临床表现主要 有以下几点: 1、颈内动脉系统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缺血性脑卒中概念
即为广义的脑梗塞,是指突 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
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
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 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 破坏。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特点
夜间睡眠中发病 次晨起床时发现肢体无力或偏瘫 多无意识障碍 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可有动脉硬化史。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
轻度或有争议的 RR < 2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FVII HRT 偏头痛 肥胖 缺乏身体活动
年龄 高血压 酗酒
脑卒中的危害
14.85%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 发生卒中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 死于卒中 死亡率第二位
85.15%
脑卒中的危害
复发率高
5年复发危险,男性是42%,女性是24% 卒中后第1年复发危险为10%,之后每年5%
常见的症状为病灶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和 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语言的表达
或理解困难,即失语。同侧视力下降、嗜睡、
情绪不稳定等。 2、大脑中动脉 主干闭塞常表现为病灶对 侧肢体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三偏
症”)。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
临床表现
3、大脑前动脉 除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面舌瘫外,不能说出物体 的名称,注意力不集中,旁中央小叶受累,可有小便失禁。
缺血性卒中治疗
(5)发病24小时内可行降纤治疗。 (6)脑保护治疗:依达拉奉、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
(7)活血化瘀药物应用如血栓通、丹参、脉络宁注射液。
(8)保护各脏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 (9)待病情稳定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10)积极做好二级预防,以防止或减少脑卒中复发。
依达拉奉(适应症)
%~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
塞。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为:
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栓栓塞; ②心脏来源的栓子所致脑栓塞; ③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血管损 伤以及外伤等。
卒中的危险因素
重度 RR ≥ 4 中度 RR 2-4
吸烟、心脏病变 糖尿病 口服避孕药、短暂性脑血 管病发作(TIA) 男性性别 家族史 睡眠呼吸暂停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 (自由基清除剂)。来自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
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本品后一般耐受性良好,常见副作用为 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失眠、皮疹等现象, 一般发生率较低。
4、椎基底动脉 眩晕、耳鸣、视物成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行 走偏斜或四肢瘫痪等。 5、大脑后动脉 病灶对侧偏盲、记忆力减退、不能识别颜色或手足徐 动。
缺血性卒中治疗
(1)发病3小时内就诊者,如有溶栓适应症、无禁忌症,可考虑进行溶栓
治疗,但要警惕出血的风险。 (2)患者初步诊断脑梗塞后,应进一步完善头颅磁共振(MRI)、经颅 多普勒(TCD)、血管超声、CT脑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评估血管及筛查危险 因素。 (3)如果梗塞面积大,脑水肿明显,为减轻脑水肿,应用脱水剂(20% 甘露醇、速尿);必要时可手术减压。 (4)如果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可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如 果为房颤所致脑栓塞,可进行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