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常识模拟试卷(三)一、填空题1.美国著名喜剧影片《淘金记》、《城市之光》的作者是()。
(卓别林)2.()开启了美国电影的显示主义传统。
(布莱顿学派)3.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阿仑·雷乃,代表作品是()。
(《广岛之恋》)4.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导演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国际导演()。
(《罗生门》,黑泽明)5.1983年冬,张君钊导演的影片()成为“第五代”导演电影时代开始的宣言书。
(《一个和八个》)6.1922年,英国的()建立,并开始播出广播节目。
1936年起播出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
(BBC)7.“初唐四杰“是指()、()、骆宾王,他们都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度时期的代表人物。
(王勃,卢照邻)8.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倡导中唐新乐府运动,主张文学应该遵循()、()的创作原则。
(为时,为事)9.我国第一部显示新文学运动实质的小说是鲁迅的()。
(《狂人日记》)10.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和流派峰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和(),创作主张分别()和()。
(文学研究会,创作社,为人生,为艺术)11、文艺可分为()、()、()、()等四种形式。
(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12、现实主义的三个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描写的客观性)13、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14、诸子散文中,儒家创始人是(),他的语录集是();以寓言多,想像丰富著称的是()。
(孔子,《论语》,《庄子》)15、南朝梁代()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诗歌的专著。
(钟嵘)16、“初唐四杰”指的是()()()()。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7、中唐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他曾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文学理论。
他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主张学习汉乐府民歌。
他的两首著名的长篇叙事长诗是()和()。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长恨歌》《琵琶行》)18、唐宋八大家指的是()()()()()()()()。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19、夏衍的代表剧作是(),建国后改编的两部文学名著是()()。
(《上海屋檐下》,《祝福》《林家铺子》)20、丁玲的代表作是()。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21、作为英国文学的奠基人,乔叟曾被誉为(),他的主要作品是(),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典范作品。
(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丛雷故事集》,现实主义)二、选择题①单选题1、《鲁滨逊飘流记》是()的代表作。
CA:雪菜B:维加C:笛福D:维吉尔2、《傲慢与偏见》是()写的长篇小说。
AA:奥斯丁B:斯威夫特C:莎士比亚D:伏尼契3、下列属于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是()AA:《羊脂球》B:《海底两万里》C:《地心游记》D:《时代的诗》4、()是果戈理的作品。
AA:《钦差大臣》B:《梭鱼》C:《狼落狗舍》D:《城堡》5、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
DA:《中锋在黎明前死去》B:《总统先生》C:《玉米人》D:《百年孤独》②多选题1、毕加索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代表作有()。
ABA:《和平鸽》B:《格尔尼卡》C:《梅杜萨之筏》D:《奴隶市场》2、布莱希特20世纪前期德国杰出的戏剧大师和诗人,他的作品有()ACA:《伽利略传》B:《时代的诗》C:《卡拉尔大娘的枪》D:《歌集》3、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作品有()ABA:《伪君子》B:《悭吝人》C:《尤利西斯》D:《波斯人信札》4、萧伯纳是爱尔兰现代杰出戏剧家,他的作品有()ABCA:《华伦夫人的职业》B:《芭芭拉上校》C:《魔鬼的门徒》D:《阳光下的罪恶》5、《荷马史诗》包括()两部。
ABA:《伊利亚特》B:《奥德赛》C:《日子》D:《十日谈》三、名词解释1、卢米埃尔兄弟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发明人,他们拍摄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1895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此后,他们拍了许多生活纪录片,其中《水浇园丁》是最早有情节的电影。
2、ENGENG电子新闻采集式,有单机拍、现场摄、同时录,回台后再编辑和播出。
它方便灵活,可由单人操作,能深入第一线,便于采访,善于拍摄新闻片。
3、定格定格由活动着的画面突然变成静止的画面,如一张照片,类似放录象时按“暂停”的效果——让时间凝固。
它把连续画面中最精彩的一瞬间固定下来,予以强化处理,让它在观众视觉中保留较长的时间,加深印象。
所以定格一般选择最精彩,最合适的画面,常用于高潮或结尾处。
4、达·芬奇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著名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5、复调复调是指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6、元杂剧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
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
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代表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简述题1、简述《三国演义》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分析作品中对曹操的人物性格描述。
A .思想内容:它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
作者是从儒家的政治首先观念出发,糅合千百年来广大人民老人的心理,来表现对昏君贼臣及黑暗统治的痛恨,对圣群贤相和清平社会的渴望。
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基础上的“义”。
虽然未必符合事实,但切合民间心理。
十分崇尚智慧。
突出智斗,是这一作品的特色。
B.艺术成就:“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
在叙事结构上,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有曲折变化,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C.《三国演义》的影响:它开辟了长篇小说的先河,也开阔了历史小说的广阔天地。
在文学上,给戏曲和曲艺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D.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形象,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典型的奸雄形象,在他的身上概括了历来阴谋家、野心家的种种特征,小说中的曹操,主要特征是残暴与狡诈,他逼死袁绍、徐母之后,又大摇大摆地祭坟哭墓。
可以说,残暴与狡诈紧密结合。
他作为一代奸雄,除了残暴与狡诈之外,还目光远大,识见高超,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干练的人物。
而且他失败之后从不气馁,常常抓住有利时机转改为胜。
所以他的奸与雄是熔铸于一身,两方面相辅相成。
精明使他更狡狯,顽强使他更凶恶。
作者借对他的批判,批判千百年来的阴谋家、野心家。
2、简要分析《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李香君是一个出身低下的秦淮歌妓。
但她气性刚烈,品格高洁,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光辉的女性形象。
她不仅是“妙龄绝色”,美丽非常,而且善于习歌度曲,聪明出众。
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
她厌绝卖笑生涯,对复社文人是十分倾慕的。
她不仅有崇高的心灵、正直刚强、遇事果断,而且敏锐,嫉恶如仇。
与侯朝宗形成对照,学校朝堂的士大夫,反不如平康里巷的妓女有风骨,有气节,对比强烈。
作者从香君的身上具体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精神,使那些“知书识礼”而缺乏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士大夫见之生愧。
总起来说,李香君这个美丽的少女是一个头脑清楚有正义感、坚强、勇敢、能为自己的爱情与进步政治见解坚持斗争的人。
五、论述题简析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策划。
《百家讲坛》曾经是一档面临淘汰遭遇危机的电视栏目,由于成功转型实现自救创出新的电视神话,《百家讲坛》的经验被业界津津乐道广为推广。
品牌营销、蓝海战略、定位准确、通俗化手法等都是让电视讲座起死回生的法宝。
《百家讲坛》创造神话让传统电视节目样式回归。
3年前,《百家讲坛》作为中央电视台最具学术品位的栏目,虽然期期都是学术“大餐”,但有些“曲高和寡”,收视率排在了倒数位置,一时间,栏目能否存活都成了问题。
是清史专家阎崇年带来了转机。
2004年5月,他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持续在科教频道一周收视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2004年9月走马上任的栏目制片人万卫将阎崇年的讲座作为“范本”仔细研究,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主讲人以不断设置“悬念”的独特方式“正说”历史。
由此,《百家讲坛》在牢牢守住学术品位的前提下,开始了转型,力求架起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大众的桥梁,并将内容定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通俗解读,由“百科全书”转变为普及本“文史读物”。
《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节节攀升,影响日益扩大,在社会上掀起了“红楼热”、“三国热”、“论语热”。
过去的边缘栏目一变而为核心栏目,观众追捧,业内瞩目,《百家讲坛》成为中国电视界的“一匹黑马”。
值得注意的是,《百家讲坛》的节目样式——电视讲座是电视节目诞生初期最主要的原始类型,一个讲台一只话筒的形式是电视最原生态的节目,重新改版走红说明电视内容依然非常主要。
该栏目制片人万卫曾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最后一期《电视研究》撰写文章总结栏目成功经验,称蓝海战略是制胜法宝。
也就是说开创没有人抢占的收视空间把对手甩掉。
他明确指出栏目定位在初中以上学历的人都能看懂的大众化定位。
而内容定位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提倡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手法,而戏剧化的悬念手法是吸引人的基本办法。
故事化的处理手法通俗化路子是《百家讲坛》吸引观众的法宝。
《百家讲坛》既然定位在初中以上学生都能听懂的范围,那就把电视讲座的大众性发挥道及至。
“选材娱乐化、叙述故事化、制作趣味化”是节目走红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