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__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资料
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__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资料
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
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
确的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抗战前轻工业品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解析 返回
考点三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 ) ,革命势力 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 九江租界。
解析答案
针对练2 下图显示的是1894年、1914年中外资本在新式交通业和工业两 大领域的投资总额和比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外国垄断交通运输 C.民族工业逐步萎缩
√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加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解析 返回
考点二
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主干知识排查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 图片信息转化为历史知识的能力不足 例1 (2015· 江苏单科· 9)右图中带★处反映 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 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解析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
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
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 ;中共“二大”
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
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1)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 级和经济基础。 二、民族工业的萧条(20世纪20年代) 原因: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动荡,民族工 业很快萧条下去。
考点一
民国前期的中国政治
主干知识排查 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月5日后)。 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 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析
针对练3 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 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 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侵华加剧
B.实业救国影响
√
C.民族经济发展
2.民族工业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联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
基础。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
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
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
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热考重点深化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 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 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 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针对练1 (2015· 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 “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解析
由图片“60 YEARS OF ‘LEADING THE WAY’”“WORLD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通史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从清帝退位到东北改旗易帜(1912~1928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 的统治,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6~1928年)两个阶段 政治:(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 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3)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 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项目 社会 习俗 变迁
(1)服饰更加西化
(2)饮食中西结合
(3)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交通 (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 (3)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报刊业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D.舆论环境宽松
解析
短板4 数据语言与具体史实联系脱节 例4 (2015· 江苏单科 · 8) 下表展示了 1914 ~ 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20 进口火柴(万罗) 2 383.58 2 097.34 2 062.07 1 559.43 1 334.08 848.43 新厂数 10 9 4 8 3 23 厂均资本额(万元) 4.92 3.30 1.42 5.47 0.66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
针对练4
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
幅度约有 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 14%。1926年,轻
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 (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 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 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WAR”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至1945年),由
“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击败
侵略日军的史实。
解析
短板2 图表与阶段特征的关联认识不到位 例2 (2013· 江苏单科· 22,节选)不同的历 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 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 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 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 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
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
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 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思想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 中国化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模块结合
民国前期的中国政治
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民国前期的文化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