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24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价汽车动力性能好坏的指标有( )
A.汽车的最高速度和最小稳定速度
B.汽车的行驶状态和行驶速度
C.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性
D.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制动性能
2.在题图汽车一个排档的动力特性图中,下列哪个速度是汽车稳定运动的临界速度?( )
A.V1
B.V K
C.V2
D.V max
3.下列哪个指标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4.某微丘区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V=100km/h,μ=0.04,i=2%,则计算得到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 )
A.3937m
B.1312m
C.2564m
D.4529m
5.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为大于或等于_______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6.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_______m。
( )
A.40
B.50
C.60
D.70
7.在计算行车速度较大的高等级公路上,因车速较快,_______的行程已能满足行车操作需要及最小坡长的设置要求。
( )
A.3s
B.6s
C.9s
D.15s
8.为了行车的安全和舒适,一般应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_______倍数值作为条文中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值。
( )
A.4~5
B.3~4
C.2~3
D.1.50~2.0
9.公路路基宽度一般为_______与_______之和。
( )
A.行车宽度、路面宽度
B.行车宽度、中间带宽度
C.路面宽度、中间带宽度
D.行车宽度、路肩宽度
10.下列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的是( )
A.最大最小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大最短坡长
D.坡度角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横向力系数μ值的选用需考虑到以下哪两个因素?( )
A.汽车的行驶速度
B.汽车的制动距离
C.汽车燃料与轮胎的消耗
D.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12.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容易出现的两种不稳定的危险是( )
A.向外滑移
B.向外倾覆
C.纵向倾覆
D.纵向倒溜
13.超高坡度的设置与什么因素有关?( )
A.计算行车速度和圆曲线半径
B.计算行车速度与竖曲线半径
C.路面最大横坡与圆曲线半径
D.路面类型与自然条件
E.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
14.对于线形组合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也是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行车条件较好
B.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凹形竖曲线,可能会出现“暗凹”等不良视觉现象
C.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直线,设计时需要检查合成坡度是否超限
D.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凹形竖曲线,线形效果视平纵面线形几何要素设计而定
E.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凸形竖曲线,视觉舒顺、视线诱引良好
15.路线纵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以下哪两种方法?( )
A.传统方法
B.人工定坡法
C.交互式设计方法
D.数字模拟法
E.计算机模拟法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汽车行驶的主要条件有( )
A.汽车变速时必须克服惯性阻力
B.汽车的牵引力必须能够克服汽车的各项行驶阻力
C.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
D.制动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由于路面结构而产生的力
17.对于线形组合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应包含在平曲线之内
B.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应稍长于平曲线
C.应选择较大的合成坡度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
E.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18.对于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圆曲线设计半径的极限值
B.设计中不得已才采取的控制指标
C.大于或等于该半径的平曲线在路段上出现的频率在50%以上
D.采用允许的最大超高横坡度i值
E.相应于计算行车速度时允许的最小稳定行驶半径
19.对停车视距描述正确的是( )
A.包括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
B.包括加速行驶距离
C.包括汽车的制动距离
D.包括安全距离
E.是会车视距的两倍
20.三阶段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
A.工程可行性研究
B.设计任务书
C.初步设计
D.技术设计
E.施工图设计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将一年_______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取第_______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
通量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22.超高附加纵坡是指设超高后的_______纵坡比_______纵坡增加的坡度。
23.动力因数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_______,或克服道路阻力和_______
的性能。
24.实地放线的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
25.某转坡点处相邻两纵坡的坡度值下坡为3.5%,上坡为4.5%,竖曲线半径为R=1000m,则竖曲线切线长度T=
_______,竖曲线变坡点处的切线外距E=_______。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6.回旋曲线
27.汽车的动力特性
28.经济运距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29.某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在交点6(JD6)处右偏,HZ点桩号为K8+812.78,采用对称的基本型平曲线,转角α1
=22°45′,设计圆曲线半径R=1000m,缓和曲线长度L=50m,试计算
(1)平曲线要素T s、L s、E s、J s。
(7分)
(2)主点桩号(即JD、HY、QZ、YH、HZ)。
(5分)
30.某公路上有一变坡点,桩号为K18+364,两相邻路段的纵坡分别为i1=+2.5%和i2
=-1.5%,R凸=7000m
(1)当平曲线设1.0%超高横坡时,分别计算两相邻路段的合成坡度。
(2分)
(2)计算该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桩号。
(6分)
31.设某公路上行驶速度为90km/h,空驶时间为2.5s,制动系数K取1.3,路面与轮胎间的纵向摩阻系数ρ=0.6,
公路路段纵坡i=-2%,安全距离S0=5m时,计算会车视距S T(6分)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2.如何保证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稳定性?
33.请描述一下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至少列举出5种)。
34.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