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高考一模城六区诗歌鉴赏题汇编一、(海淀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
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14.按要求完成(1)(2)题。
(10分)(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
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
(7分)(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6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
【参考答案】13.(3分)B14.(10分)(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2)(3分)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
(意思对即可)15.(6分)要点:(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2分)(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
二、(东城区)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加点字,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3分)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5分)。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
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
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不见长江滚滚来”。
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参考答案】15. C【思路点拨】C选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16. D【思路点拨】A选项,初春时节,经过小雨的润泽,春草一片朦胧,表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B选项,通过对雨后初晴的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的西湖美景的喜爱,对雨也是赞美和喜爱之情;C选项,写了春雨过后,山花烂漫,同样表现作者对春雨带来的春花的喜爱之情;D选项,作者通过孤独一人漂泊在外,伴着雨声,看到离群的孤雁,不禁心生悲凉,表现一种孤独漂泊的心绪,与前三句不同。
17. “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的,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1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
(2分)【思路点拨】结合上下文分析诗歌情感,“岁月无多人易老”表现时光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悲慨,“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表现壮志难酬的愁绪。
18.①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4分)②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阕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4分)【思路点拨】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19.【参考答案】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无边落木萧萧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每空一分)三、(西城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杂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注】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6.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在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同的时令往往关联着不同的社会活动。
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所记,在温暖明媚的春日,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春日游园同样是文人必不可少的活动,陆游曾在《钗头凤》中写下了②“,黄縢酒,”的美好回忆。
当然,同样的时令也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王赞的《杂诗》中,征夫眼中的秋景是“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的冷意;在飘零异乡的女词人李清照眼中,秋天是③“,,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的凄凉;而在当年意气风发的毛泽东眼中,秋日则是④“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的生机勃勃:正所谓,景同而情不同。
18.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
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6分)参考资料: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参考答案】15.(3分)B 16.(3分)C17.(8分)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评分标准:每空1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8.(6分)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1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1分)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1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1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1分)四、(朝阳区)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李纲【2】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
【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16.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