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考试的功能
在学校课程,有些科目如就业指南、课外实践等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扩大
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因而只有“入学—课程—结业” 三个流程。
有些课程比较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课程开始前要经过考试, 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分级上课等。课程结束时的考试 则是让教师了解实际教学效果。所以这类课程的考试是必要的。
(五)根据考分解释分类 1.常模参照考试 2.标准参照考试
二、考试功能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测定的一种手段。通过考 试测试考试个体是否具备或达到某种特定的水平或要求。
学校有为了录取新生组织的招生考试,为了鉴定学生是否达到某一学科的 知识水平开展的期中、期末考试, 还有对自考生举行的合格达标考试等。用人 单位对工作人员的招聘考试,平时考核、年终考核、晋升考察等等。考试的不 同用途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如在教学中,考试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 导向、教育和激励等多种功能。 (见教材P. 28)
2.测试 测试即考试,是人们用来获取某些行为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从这些行 为中推断出个人具有的某些特征。测试一般通过量化指标(如分数、等级) 来解释或区别考生的语言行为,所以它属于测量的范畴。它是对行为样本 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所谓行为样本,是指对语言能力表现行为的有效的抽样。由于一个人 的语言能力的表现行为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测试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 它的全部表现行为都测到,只能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抽样进行测量,然 后据此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作出推测。
4. 测试、测量及评价之间的关系
Bachman指出,对个体(学生)作出的评价时,可以从质量和数量 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或只描述其中一个方面。所谓质量方面的描述是指 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定性的描述(如某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优秀,书面表 达能力良好等);数量方面的描述则是指某次测验的分数等。 (见教材P.27)
三、考试类别
根据考试目的、考试方式与评价方式等,考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考试目的分类
1. 水平考试 2. 学业考试 3. 分级考试 4. 诊断考试
(二)根据考试方式分类 1.直接考试 2.间接考试
(三)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测量形式分类 1.分离式考试 2.综合式考试
(四)根据评分方式分类 1.客观考试 2.主观考试
标准化的测量是指在测试题目的编制、测试的实施、记分以及对分 数的解释等方面有一套严密的系统的程序。只有这样,测试才有统一的标 准,对不同人的测量结果才有可比性。
3.评估
We i s s ( 1 9 7 2 ) 认 为 , 评 估 ( e v a l u a t i o n ) 是 指 为 作 出 某 种 决 策 而 收 集 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作出解释的系统过程。决策的正确与否,既取 决与决策者本身的能力,又取决于收集到的信息的质量。在其它条件等同 的情况下,收集到的信息越可靠,相关性越强,则作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就越大。因此,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获得可靠的、相关的信 息。
一、 测量、测试与评价 “测试”、“测量”、“评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1.测量 Bachman(1990)认为,测量是指根据明确的程序和规则量化研究对象
特征的过程。比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温度计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法 则制定的量具,利用它就可以把水的温度度这种属性,用数字表示出来。 显然,这种测量是客观的,不会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判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