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口义齿修复有关的基础知识1-解剖和分区
全口义齿修复有关的基础知识1-解剖和分区
义齿结构和义齿间隙
• 组织面:
义齿基托与支持组织粘膜接触的面,必 须与粘膜组织密合,二者之间产生吸附力和 大气压力,使义齿固位。
• 咬合面:
人工牙咬合接触的面,咬合力通过人工牙咬 合面传导至与基托组织面接触的支持组织。为保 持义齿的稳定,咬合力应垂直向作用于义齿,均 匀分布于支持组织,减小侧向力。
10 5
6
11
12
7
牙槽嵴
上 颌-口腔前庭
2、上颌唇系带 3、上颌颊系带 4、上颌前弓区 5、颧突 6、上颌结节 7、翼上颌切迹
上颌
8.切牙乳突 9.腭皱 10.上颌硬区(腭隆突) 11.腭小凹 12.颤动线
10.5mm
8-10mm
切牙乳头
8-10mm
腭穹隆(Palatal vault) 腭中缝(Midline palatine suture)
12
9
8
3
1
4
2
二、无牙颌组织结构特点(分区)
主承托区 副承托区 边缘封闭区 缓冲
根据无牙颌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 作用,对无牙颌进行功能性分区。
(一)主承托区:
上下颌牙槽嵴顶
高度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层致密 能承受咀嚼压力 义齿基托与粘膜应紧密贴合
(二)副承托区:
牙槽嵴唇颊侧和舌腭侧(不包括硬区)
粘膜下层疏松、有脂肪和腺体组织,有 肌附着和疏松粘膜下组织,
支持作用较差,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义齿基托与粘膜紧密贴合
(三)边缘封闭区
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 粘膜皱襞、系带附着、后堤区、磨牙后垫 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 不能承受咀嚼压力 义齿基托边缘与之密合,边缘封闭
• 磨光面:
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 触的部分,为凹斜面。磨 光面外形和人工牙排列位 置正确时,唇颊舌肌的作 用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 定。
中性区 Neutral zone
三、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1.颌骨(牙槽骨)吸收
1)影响因素: ①原因:牙周病时牙槽骨吸收明显;单纯拔
牙时牙槽骨吸收相对要少. ②时间:拔牙后3个月牙槽嵴吸收最快,后
(四)缓冲区:
上颌隆突、腭中缝、颧突、上颌结节颊侧、切 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牙槽嵴骨尖、 骨棱等部位 骨隆突表面覆盖粘膜薄(切牙乳突内有神经、 血管) 不能承受咀嚼压力,易出现压痛和形成支点 义齿基托组织面相应部位缓冲处理
主承托区 副承托区
边缘封闭区 缓冲区
2.软组织改变
舌体肥大
舌后缩
2.软组织改变
鼻唇沟加深 面部软组织内陷,唇丰满度消失 面部皱褶增加 口角下垂、面下1/3距离变短
3.颞下颌关节改变
髁突移位 关节症状
缺牙前
缺牙前
全口义齿
全口义齿修复有关的基本知识
有关名词
全口义齿
定义 组成 分类
常规全口义齿 即刻全口义齿 覆盖全口义齿 种植全口义齿 单颌全口义齿
牙列缺失的影响
牙槽及颌面部健康 功能 面容 关节 发音 全身健康 心理
一、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学习要点:
位置 形态结构 生理特点 修复学意义 分区
上无牙颌
2
4
3
18 9
6个月减缓,2年后趋稳定。因此,拔牙 后时间越长牙槽骨吸收越多。
③骨质致密程度:骨质致密吸收慢,骨质 疏松吸收快
1.颌骨(牙槽骨)吸收
2)颌骨吸收的方向: 上颌骨吸收方向:向上向内向后吸收, 使上颌弓逐渐变小。 下颌骨吸收方向:向下向外向前吸收, 使下颌弓逐渐变大。
2.软组织改变:
①鼻唇沟加深 ②面部软组织内陷,唇丰满度消失 ③面部皱褶增加 ④口角下垂、面下1/3距离变短 ⑸唇颊系带距牙槽嵴顶距离变小 ⑹唇颊舌沟变浅 ⑺口腔粘膜变薄变平,易压伤而疼痛。 ⑻舌形态改变和功能失常,舌体变大。
7
6
11
5 10
12983142
2.唇系带 3.颊系带 4.下颌前弓区 5.颊侧翼缘区 (颊棚区) 6.远中颊角区
7.磨牙后垫
下颌
下颌
图
8.舌系带 9.下颌隆突 10.下颌舌骨嵴 11. 舌侧翼缘区 12.“P”切迹
下 颌 口腔本部
8.舌下腺
2
4
3
18 9
10 5
6
11
12
7
7
6
11
5 10
义齿结构和义齿间隙
1、义齿结构(义齿表面)
①组织面:为义齿基托与牙槽嵴接触的面。 两者之间应密合。
②咬合面:为上下颌人工牙咬合接触的面。 有切割、磨碎事物的功能。
③磨光面:为义齿与唇颊舌粘膜接触的面。 为光滑的凹面。
2、义齿间隙
指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
义齿结构和义齿间隙
• 组织面 • 咬合面 • 磨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