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驱动电路设计规范2002年05月30日发布2002年05月30日实施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前言本规范于2002.05.30首次发布。
本规范起草单位:研发业务管理部、一次电源开发部本规范执笔人:茹永刚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茹永刚、方旺林、吴建华、周代文、张华健、张强本规范标准化审查人:林攀本规范批准人:方强本规范修改记录:更改信息登记表目录摘要 (5)缩写词/关键词/解释 (5)1.来源 (5)2.适用范围 (5)3.规范满足的技术指标(特征指标) (5)4.详细电路图................... (5)5.工作原理简介 (6)6.设计、调试要点 (6)7.局部PCB版图(可选项)................. .. (7)8.元器件明细表(详见附录)................................. . (7)9.设计实例 (7)10.附录 (9)附录1.元器件明细表 (9)附录2.应用反例(可选项) (9)摘要本规范介绍了一种常用的MOSFET驱动线路,该电路适用于全桥、半桥等互补对称驱动电路(双正激线路同名端需更改),可以有效的消除由于MOSFET米勒效应引起的误导通。
线路简单成本较低。
关键词米勒效应、导通时间、关断时间缩略词解释一来源本规范中的电路来源于H5415Z模块的实际应用,已经通过大批量运行得到验证,二适用范围该单元电路可用于一般的有双管驱动需求的整流模块中,如一次电源新50A整流模块、新25A整流模块、100A整流模块等等。
三规范满足的技术指标(特征指标)驱动在新50A中的使用指标为:——工作频率:80K——驱动电压:12.5V——驱动功率:1.23W(DC/DC管子采用IRFP460A)四详细的电路图图1 H5415Z驱动线路图五工作原理简介在桥式等有上下管存在的线路中,当上下管中的1只管导通时,另一管的VDS会迅速上升到较高的电压,此时由于mosfet结电容的存在,未导通管的GS间结电容会被充电(即米勒效应),当VGS高到一定程度时,该管导通,即出现上下管直通现象。
本规范所介绍的驱动线路采用驱动变压器进行隔离,副边两个绕组分别用来驱动上管及下管,工作原理为:互补的驱动信号GD、GC经驱动芯片U301(TPS2812或4424)后,送出驱动能力提升后的驱动信号out1、out2,该信号再驱动由三极管(MJE172及MJE182)组成的推挽三极管,推挽三极管的输出电压加在驱动变压器的原边,作为变压器的原边输入,再经过驱动变压器后送出两路驱动信号。
其中一个副边绕组的电压经过限流电阻(R228&R291或R287&R292)加到管子的GS间,使其导通,另外一个副边绕组通过二极管与电阻(D310&R323或D304&R308)将反压加在管子的GS间,作为管子的关断通道。
六设计调试要点1.变压器的设计:工作频率为f ,占空比D ,Ae 为磁芯截面积,最大工作磁通密度Bm ,驱动变压器原边匝数N 为: em f A B f K Vcc N ⨯⨯⨯=1变压器的匝比由所需的驱动电压及Vcc1的大小决定n =Vcc1/Vgs 2.推挽三极管的作用:在驱动芯片内部高低信号由MOSFET 产生、驱动电流较大时,由于MOSFET 的导通电压由Rdson*Ids 决定,所以会出现驱动信号管不彻底,影响管子的可调关断速度,增加损耗。
3.通过调节电阻R288及R291(R287&R292)可获得所需的mosfet 开通速度,关断速度从损耗角度来讲越快越好,可直接通过一个二极管D304(D310)实现驱动线路的最大电流可通过如下计算:291//2882R R n V I ccd d ⨯=4.电容C390的作用是驱动变压器偏磁补偿 5.D314&R253(D308&R252 )的目的是提供去磁回路6.电阻R371的目的是为了在驱动输出发生短路时阻止故障的进一步延伸,七 元器件明细表 见附录1。
八 设计实例H5415Z 的驱动线路如图1示,模块基本参数为:DC/DC topology 为移相全桥,MOSFET 采用IRF460A ,VCCD1=13V , 1.计中的变量说明Vccd2-----------------驱动电压D---------------------驱动变压器的占空比(恒定为0.47) N---------------------驱动变压器原边匝数 Lmin---------------- 驱动变压器最小电感量I 励磁----------------驱动变压器励磁电流 Ic---------------------驱动变压器原边电流If---------------------DC/DCMOSFET 中Ids 峰值电流 Iav-------------------DC/DCMOSFET 中Ids 平均电流 Pdriver--------------DC/DC 管子驱动损耗 Pconduction--------DC/DC 管子导通损耗 Poff------------------DC/DC 管子关断损耗2、DC/DC 驱动变压器IRFP460A 的Vgs 为±30V ,所以取驱动变压器的匝比为1:1:1,管子的实际驱动电压为Vd =12.5V 。
驱动变压器采用EP13磁芯,材料为DMR30(相当于PC30),Le =24.2mm 、Ae =19.5mm**2、Ve =472mm**3、AL =1170nH/(N**2),工作频率f =80Khz ,驱动电压Vd =12.5V ,占空比恒定为D =0.47。
因为是MOSFET 驱动变压器,不会出现大的电流,取Bm=0.12mTN =Vd K f f s B m Ae =12.54 80000 0.12 19.5E -6=17T s为降低成本,减少编码,与新25A 的驱动变压器完全一致。
取N =20TsB m =V K f f s N A e =12.54 80000 20 19.5E -6=0.1mT100°C 时DMR30的饱和磁通密度Bs =390mT ,有较大的降额。
感量 L min =A LN 2=1170 202=0.47mH 漏感Llk<2.0uH励磁电流峰值: I励磁=V L T =V 2 L f =12.52 0.5 10-3 80000=0.15A原边电流峰值:I C =Vd R 286//R 289+I 励磁=12.531+0.15=0.55A原边电流的有效值:因为驱动变压器的输出电流主要对MOSFET 的结电容充电,驱动功耗计算W 8.0f V 212=⨯⨯⨯⨯=g g Q PImean =Pg/V =1/12.5=0.08A ,Irms 按照0.2的占空比计算为:A Dean I rms 18.02.008.0Im ===因EP13绕线窗口面积较小,普通铜线无法满足原副边的安规距离,所以选用三层绝缘线(&0.25mm ), 电流密度:22mm /A 65.3125.018.0==铜线⨯=πS Irms J 满足要求(<5A/mm*2)3.推挽三极管的选择为提高开关的上升和下降速度,MOSFET 的驱动采用推挽的方式,电阻R286及R289(R285、R290)的目的是用来抑制寄生振荡 。
二极管D305、R309为MOSFET 提供了GS 间结电容的放电回路。
推挽三极管采用MJE182和MJE172(Vce =80V 、Ic =3A )。
最大的导通电流Ic 为:I C =Vd R 286//R 289+I 励磁=12.531+0.2=0.6A4.其它驱动芯片采用TPS2812(最大输出电流2A ),线路与TC4424完全兼容,因为TPS2812的工作电压为15V ,而Vcc2为12.8V ,引起TPS2812的工作电压降额不够,可以在TPS2812的电源前面串入两个二极管,使VCC 降为12.8-1.5=11.3V 。
因为驱动芯片TPS2812的输出用来驱动推挽三极管,驱动电流极小,所以功耗可以不考虑。
MOSFET 的GS 间加稳压管进行过压保护,VgsMAX 为±30V ,采用18V 的稳压管。
电阻R370的目的是为了在驱动输出发生短路时阻止故障的进一步延伸,电容C378与C374的目的是去耦。
十:附录1. 元器件明细表U301 39110205 驱动芯片-2812-2A MOSFET 驱动芯片-DIP8 Q305、Q309 15050018 PNP 三极管/100V/3A/12.5W/TO-225AA Q311 Q307 15050019 NPN 三极管/100V/3A/12.5W/TO-225AAD304 D310 15010007 开关二极管/75V/150mA/4ns/DO-352.正激式驱动线路R253上图示为50A最初使用的正激式驱动线路,该线路具有驱动能力强的特定,但与本规范介绍的线路相比,有如下的缺点:a. 驱动线路复杂,成本较高。
b. 四只主功率管分别驱动,米勒效应严重,在开机的第一个周期时可能出现直通(模块早期窄脉冲导致消磁时间短,米勒效应严重引起直通是相同原因)c. 因为消除米勒效应作用有限,无法使用开关速度较快的功率管,不利于成本降低。
d.对关断三极管的参数(保持时间、放大倍数等)要求较高,否则会出现过谐振而炸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