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之制度专题蔡元培的思想 (1)
中国教育史之制度专题蔡元培的思想 (1)
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 的教育组织形式。
从其自由讲学精神等特点一一对应给出启示。
教育独 1、教育经费独立
立 2、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3、教育行政独立 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失败的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思想
备注: 1、关于蔡元培的内容主要就有这些,注意有关教育评价类题目,如: 试评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2、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及其对北大改革的启示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教育实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学生、教师、图书、德行 践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学术上遵循这原
则,促进学术发展。教师聘任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确立立法和行政机构等 4、学科与教学体制的改革:扩充文理,改变“轻学重术”的思想; 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招收女生、实行旁听 制;开办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
思潮
学校教学 改革与实 验
国家的统一与独立。该思潮促成了20年代的国家收回教育权运 动。 代表人物:余家菊和李璜《国家主义的教育》
最早的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等 (中小学)
三、试分析书院的特点及其精神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书院精 自由讲学 神 书院功 藏书育人相结合 能 书院组 公办、私办、私办公助。山长制 织 书院教 教研结合;教学形式多样:明朝后实行讲学制度;教学上实行门户 学 开放;重思维发展,中学生兴趣 学生学 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指导 习 书院制 制度化 度 师生关 尊师爱生 系 书院发 官学化倾向 展方向 意义 促进理学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及启 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成为 示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各种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层出不穷的时 期。大大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将教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平民教育 思潮
工读主义 教育 职业教育 思潮
实用主义 教育
勤工俭学 运动 科学教育 思潮 国家教育
倡导平民教育,批判传统的“贵族注意”的等级教育。使平民受 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在一定范围 内普及了教育。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陶行知、晏阳初等 倡导工学主义、工读结合、勤工俭学等 代表人物:蔡元培、吴玉章等 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该思潮对1922年的新学制影响 甚大。 代表人物: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代表人物: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陶行知(受杜威思想影 响) 俭学与勤工相结合。勤工俭学运动是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一次 大规模实践。 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 代表人物:任鸿隽、陈独秀、胡适 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实现
思想
中国教育史之制度专题+蔡元培的
上次课我们讲了近代史的思想家,由于时间原因,上次有两个内容没有 讲。这次就补上:蔡元培的思想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担任民国 第一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1917年任 北大校长后,以自由、民主的原则改革北大,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 片天地。 教育方 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 针 教育
兼容并包: 北大的改革不仅是自身面貌的变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 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改革的灵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容并 包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和学说流派,不同的人物和主张,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女和旁听生。兼容并包也并非不偏不倚,而是有所抑扬,封建专 制思想已根深蒂固,主要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新 文化和新人物。北大也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 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影响远远超出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