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光谱遥感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第三章

• 高光谱遥感图像大气辐射校正的模型
– 统计学模型法
• 经验线性法、内部平均法、平场域法、对数残差法
–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法
• 5S、6S、LOWTRAN、MODTRAN、ATREM、 ACORN、FLAASH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经验线性法
– 实测两个定标点的地面反射光谱值,计算图像 上对应像元点的平均辐射光谱,再利用线性回 归建立反射光谱和辐射光谱间的相关关系,求 出系数k, b就可得到DN值与反射率R之间的关系 式,可以进行像元灰度的反射率反演。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 – 可以计算0到50000cm-1的大气透过率和辐射亮度, 在440nm到无限大的波长范围的精度是2cm-1 ,在 22680到50000cm-1紫外波范围的精度是20cm-1。 目前版本已经到4.0,光谱分辨率已达到1cm -1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AVIRIS在每个扫描行的 开始和结束都要对定 标器进行测量。该机 上的定标系统是由一 个硅探测器反馈电路 控制稳定的石英卤灯。 测量的定标数据包括 一个亮信号、一个暗 信号和两个光谱信号, 用来监测仪器辐射性 能。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3)场地定标 原理:机载或星载成像光谱仪飞越辐射定标场 地上空时,在定标场地选择若干像元区,测量成 像光谱仪对应的地物的各波段成像反射率和大气 光谱等参量,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等手段给 出成像光谱仪入瞳处各光谱带的辐射亮度,最后 确定它与成像光谱仪对应输出的输出的数字量化 值的数量关系,求解定标系数,并估算定标不确 定性。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成像光谱仪的定标 有三个阶段的定标
仪器实验室定标
机上或星上定标
场地定标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1)实验室定标
光谱定标 - 确定成像光谱仪每个波段的 中心波长和宽度 辐射定标 相对定标 绝对定标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相对定标
确定场景中各像元之间、各探测器之间、各 波谱段之间以及不同时间测得的辐射量的相对值。 绝对定标 通过各种标准辐射源,在不同波谱段建立成 像光谱仪入瞳处的光谱辐射亮度值(L)与成像光 谱仪输出的数字量化值(DN)之间的定量关系。
R , F
是相对反射率
R 是像元辐射值 F 平场域的平均辐射光谱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该方法使用的两个重要假设为:
– 平场域自身的平均光谱没有明显吸收特征 – 平场域辐射光谱主要反映的是当时大气条件下 的太阳光谱 该方法的三个主要缺陷: – 得到的是相对反射率 – 不适合大量多条带高光谱数据的处理 – 这种何校正
• 使用经验线性法,对定标点有如下要求
– 定标点要选择尽可能各向同性的均一地物;
– 定标点地物在光谱上要跨越尽可能宽的地球反 射光谱段; – 定标点要尽可能与研究区域保持同一海拔高度。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内部平均法
– 假定一幅图像内部的地物充分混杂,整幅图像的 平均光谱基本代表大气影响下的太阳光谱信息。 把图像DN值与整幅图像的平均辐射光谱的比值确 定为相对反射率光谱,即
R A 是分子、气溶胶层的内在反射率
Tdown , Tup 是由太阳到地面以及地表到遥感器的大气透过率 S是大气反射率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6S模型(Second Simulation of the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 – 适用于太阳反射波段(0.25-4μm )的大气辐射传输模 式。 – 假定大气无云的情况下考虑水汽、CO2、O3和O2的吸收、 分子和气溶胶的散射以及非均一地面和双向反射率的 问题 – 对5S模型的改进:考虑了目标高程、表面的非朗伯体 特性、新的吸收分子种类的影响,采用了好的近似算 法来计算大气和气溶胶的散射与吸收的影响,其中气 体的吸收以10cm-1光谱间隔来计算,且光谱积分的步长 达到了2.5nm。
场地定标常用方法:
- 反射率法 - 辐亮度法 - 辐照度法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发射率法—在卫星遥感器过顶时同步测量地面目标 反射率因子和大气光学参量,然后利用辐射传输 模型计算出遥感器入瞳处辐射亮度值。 辐亮度法—主要采用经过严格光谱与辐射标定的辐 射计,通过航空平台实现与卫星遥感器观测几何 相似的同步测量,把机载辐射计测量的辐射度作 为已知量,去标定飞行中卫星遥感器的辐射量, 从而实现卫星遥感器的标定。 辐照度法—利用地面测量的向下漫射与总辐射度值 来确定卫星遥感器高度的表观反射率,进而确定 出遥感器入瞳处辐射亮度。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3 高光谱遥感图像大气辐射校正 – 高光谱图像的大气辐射校正主要是获得 地物真实的光谱反射率,即将遥感器获 得的辐射亮度DN值转换为反射率值。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3 高光谱遥感图像大气辐射校正 – 高光谱遥感器在飞行平台上获取的地物 辐射能量值可以表述为:
① 有关大气介质特征参数的获取 ② 具体实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研究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大气辐射校正常用算法
- 采用大气参数的方法 - 5S模型 - 6S模型 – 直接采用大气物理参数,增加多次散射计算 • LOWTRAN辐射传输模型 • 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辐射传输方程为
dI I s I B s J dz
是介质所有气体及粒子的吸收系数之和 s 是介质所有气体及粒子的散射系数之和
B是介质热发射能量 J是其它方向入射波的散射能量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应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解决遥感影像的大气校正需 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R , F
是相对反射率
R 是像元辐射值 F 整幅图像的平均辐射光谱值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内部平均法有两个缺陷 – 得到的是相对反射率 – 一些图像均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太阳的全谱段辐 射特性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平场域法
– 选择图像中一块面积大且亮度高而光谱响应曲 线变化平缓的区域,利用其平均光谱辐射值来 模拟飞行时大气条件下的太阳光谱。将每个像 元的DN值与该平均光谱辐射值的比值作为地表 反射率,以此来消除大气的影响,即
• 5S模型(the Simulation of the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 大气上层测量的目标反射率可以表示为
ToA Tg ( R A TdownTup
1 S s
s
),
s 是海平面处朗伯体的反射率
Tg 是大气透过率
-地面反射率
Lp 2 飞机-地面间的程辐射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机载成像光谱仪入瞳处各光谱带的辐射亮度值Lt 与机载成像光谱仪扫描地面地面定标场地时输出数 字量化值DN之间的数值关系
DN - b Lt a a (增益系数 ), b (暗电流 )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1. 2. 3. 4. 成像光谱仪定标 大气辐射传输理论 高光谱遥感图像大气辐射校正 高光谱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1 成像光谱仪定标
成像光谱仪定标的目的: 建立成像光谱仪每个探测元件输出的数字量 化值(DN)与它所对应视场中输出辐射亮度值之 间的定量关系。
L0 ( ) Lsun ( )T ( ) R ( ) cos L path ( ), L0 ( )是入孔辐射能量 L sun 是大气上层太阳辐射 T()是整层大气透过率 R()不考虑地形影响的表观反射率
是太阳高度角 L path ()是程辐射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对数残差法
ij
DN ij DN i*
DN * j DN **
ij 是第i像元j波段的反射率
DN ij 是第i像元j波段的图像值 DN i*是像元各波段均值 DN * j 是j波段所有像元均值 DN **是图像各像元各波段均值
该方法的意义在于:为了消除光照及地形因子的影响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 6S辐射校正模型 – 输入五类参数:
• 太阳、地物与遥感器之间的几何关系-用太阳天顶角、 太阳方位角、视角天顶角、视角方位角四个变量; • 大气模式-定义了大气的基本成分以及温湿度廓线包 括7种模式。 • 气溶胶模式-定义了全球主要的气溶胶参数,6S中定 义了七种缺省的标准气溶胶模式和一些自定义模式。 • 遥感器的光谱特性-定义了遥感器各波段的光谱响应 函数,6S中自带了大部分主要遥感器的可见光-近红 外波段的相应光谱响应函数,如TM、MSS、MODIS等。 • 地表反射率-定义了地表反射率模型,包括均一地表 和非均一地表两种情况。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大气辐射传输方程
到达遥感器处总的上行辐射为:
L L L L
s s su sd su sd sp
sp
L 遥感器处总的上行辐射 L - 地表对太阳光的反射辐射 L - 地表对天空光的反射 L -向上散射的程辐射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第三章 高光谱遥感图像 辐射与几何校正
(3)场地定标 辐射校正场包括 敦煌陆面试验场和青海湖水面试验场; 辐射标准和设备定标实验室; 光学特性和环境参数观测实验室; 辐射校正资料处理、存档和信息服务实验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