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动机对教学的影响汉语言专业13010328 党金鹰
【摘要】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起源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方式。
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合作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建构主义合作式教学学习理论学习动机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是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理解。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而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教学模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教师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案例
魔兽世界游戏,想必很多人都玩过,也知道魔兽世界有很多团队副本。
某高中某班,全班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玩,而班主任老师也是一个铁杆魔兽游戏迷。
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班主任自己建立了一个公会,让班级中玩魔兽的同学都加自己的公会,每周有三天时间带领学生打副本。
高中比较苦,打副本的时间也不多,而魔兽世界的好装备都是副本掉落的,所以好装备有限。
那时公会的团长可以分配装备,所以班主任定了一个规矩,每次考试成绩
好的同学可以优先分到装备。
开始的时候,家长们还担心这是“老师带着同学们玩物丧志”,结果,同学们为了获得好装备,平时都拼命学习,班级里的学生成绩在全校遥遥领先。
最后,大家都“学业、游戏双丰收”,即考上了好大学,又有一身极品装备,该教师也被评上了高级教师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每一种教学都会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或框架都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下面以教学为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谈其对教学的启发和指导。
1、主动性:在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按成绩的好坏分配装备,给与学生了极大的学习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确立了目标,并努力达到目标,属于有利于学生进步的高尚动机。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特质的假设与推测。
因此,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对知识意义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经验之上,要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
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目标,注重塑造、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创新、多参加、多实践,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交际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新技能的主体,适时适量地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
还要尊重其个体差异,从他们的原有身体能力和掌握程度出发,联系实际,为其提供更多机会,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
这样才能使学习更好地掌握能力。
2、群体性:注重开展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在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组建工会,带领学生进行娱乐活动,充分地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体。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社会互动和尝试应用的结果,知识不仅存于个人头脑中,也存在于社会之中,为众人所享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尽可能的自然环境中同伴间互动、合作发生的。
个人与其他学习者合作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学习者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完成任务。
这一理论强调集体性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见证并参与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活动,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
3、转变性:教师从课堂中的授课者变成了游戏中公会的会长,让自身进行了角色的,也更加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的学术顾问,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基于这样的理论,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自由散漫型变成导入者、观察者、语言顾问和指导者等,在任务的每个阶段中,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从而使课堂更加有生命力。
四、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是教学史上一次积极、适应时代的革新。
为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更有效的习得方法,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思想,对我国的教学必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的体制下的广大教师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汲取
新的教学理论的精华,大胆地引进和创新,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真正地在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
作为新体制下的学生必须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在学生生活中大胆的设想,用心的切合实际思考,做到与课程同步,还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把每一次的学习当做是自己的舞台,把握住课堂的活动和小组合作机会,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万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年第三期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4.卢仲衡,《教育心理学论文集》,地质出版社出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