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观后感
《三八线》观后感
知道这有部电视剧大概是在15年下半年的事,记得是从
“汴人郭威”的微博里知道的,当时看到该剧拍摄的照片,有点
眼前一亮的感觉,道具、服装看着挺到位的。
作为军事爱好者的
我后来就这么自然而然持续关注这剧了,进而发现剧中的大件道
具是“超大善舞精灵”他们弄的,更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到了15年的10月25日,制作方微博“电视剧三八线”发布了一段12分钟的预告片,看完之后,我流泪了,准确说是哭了。
当时,我在微博写了这样一段话:“12分钟的预告片,非常不错,我喜欢,特别是最后一段,每一个画面都在撞击灵魂。
专门截了图、发出来,若不截、不发,对不起先烈、对不起自己、对不起
这个创作团队。
现在,这样深入灵魂的镜头,太少、太少了。
伟
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万岁!!万万岁”
于是在期待中等啊等啊,到了这个月,终于在电视台见到这
个剧的播出了,兴奋啊!很多人知道的是这剧昨天、4月26日开
始在陕西台播出了,其实,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在4月23日就开
始播出了,所以我已经看完11集了。
看完这11集,特别是看到六班全体冻死在潜伏阵地那段后,在书本里、网络上看到的,关于
长津湖等战斗中志愿军成建制、保持着出击姿势冻死在潜伏阵地
的文字,以画面的形式、鲜活的展现在眼前时,我很想写点什么。
写点什么呢,就选取前11集的几个点滴,写个观后感吧。
从《士兵突击》、《亮剑》(老版)之后,我是觉得没看到
什么令我热血沸腾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了,手撕鬼子之类的神剧我
是不看的。
《三八线》这次是令我热血沸腾了、感动流泪了。
这部剧我觉得是胜在对细节的考证和还原,看到现在,如果要给这部
剧打分,百分制,我给90分。
先来说说服装和化妆。
我对军服的研究还处在小白水平,只
能看个皮毛。
剧中志愿军入朝初期的军装,和我看到的历史影像
资料、照片资料完全相符,薄军被、薄棉衣、胶鞋、布子弹带、
水壶、挎包、干粮带,地道!美军和韩军的制服,资料更多,有
兴趣的可以自己对照。
说到化妆,印象最深的是急行军之后演员
的脸色和唇色,那种苍白里透出的一丝暗红,准确的表现出了人
在持续剧烈运动之后心脏超负荷转态下的生理表现。
再来说说道具。
那两辆M4A3E8的出现,亮啊!终于不再是
直接上“五对轮”、 62轻坦了,或者拿86步战的底盘改个坦克了,据我所知这两辆“坦克”是剧组特意打造的,虽说只是坦克
的“皮”而不是全部,但就这外形,对电视剧的拍摄来说已经是
相当牛了。
至于剧中出现的M1加兰德步枪、“黄油枪”、汤姆森
冲锋枪、M1919A4机枪、威利斯、中吉普、大道奇等等,均真实的还原了历史。
敌军的装备如此细致,自然志愿军的也很地道。
到
昨天为止,我在剧中看到了连排级指挥员手里的毛瑟手枪、战士
手里的中正式步枪、春田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
历史上,入朝初期志愿军的装备就是如此,步枪为主、还是杂牌的,机枪少的可怜,至于火炮,哎……。
军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我除了喜欢看装备外,还喜欢看战术、看剧中人物的战术素养。
这里举几个例子:一是这部剧中,
志愿军方面定位在一个连的战斗历程,连、排、班的战术是军队
战术展开的基础,剧中对志愿军连以下部队战术运用有着较好的
表现(受场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的表现)。
初战收拾韩军一个中队(连级单位),打的伏击。
炮班的60毫米迫击炮3分钟内打出
全部炮弹,把敌人打晕打蒙、打的不知道我方实力;机枪班用火
力封锁敌退路;其余兵力居高临下对敌实施打击。
典型的兵力均等、不清楚对手实力的条件下的伏击战术。
二是志愿军一支搜寻
烈士遗体的小分队,遭敌预伏狙击手攻击,敌狙击手对第一名战
士的射击打的是腿部,造成该战士受伤、失去行动能力但并没有
牺牲,而对后续前来救援的战士则是直接狙杀。
又一典型的狙击
战术。
三是具体兵器的使用,剧中在攻击美军据守的高地时(美军约一个加强排),攻击部队被敌两挺掩体内的M1919A4机枪及大量BAR轻机枪(准确说是自动步枪)、M1半自动步枪火力压制,连长和一班长在火力掩护下运动到手榴弹投掷距离,实施手榴弹攻击,剧中二人在手榴弹拉火后,停滞了约3秒才投弹,确保了手榴弹
投入掩体后立即爆炸。
找找我军手榴弹的资料看看,你会明白为
什么要停滞3秒。
四是“射界”、“防炮洞”等军事术语和“下面,讲一下”等富有人民军队特色的用语的出现,为该剧的军事
性增色不少。
剧中,志愿军艰难的后勤补给,志愿军连进攻时各
班排的展开、压制火力的运用、包抄战术的运用,志愿军的大纵
深穿插战术的体现,志愿军一个步兵连级单位对韩军、美军同等
规模部队的战斗力、火力、通讯联络方式(能力)等等方面的表现,美军对运动中车辆的空袭战术,美军对城镇失守后快速实施空中
打击、美军的空地协同能力等等,都体现出该剧对历史上敌我双
方武器装备、战术运用、史实的细致考证,该剧真实的还原了当
时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场态势和战斗情况。
有了以上谈到的这些硬件,还不够。
一部好的剧,还需要演
员有血有肉的表演。
那个霸气的七连长高诚、敢打善战的参谋长
张大彪,大家还记得吧?高诚没了霸气,但有了一个新兵的楞劲、不服输不信邪的劲、一个普通人渴望复仇的劲、一个老百姓骨子
里的善良劲(有点许木木、成才、史今合体的感觉。
);张大彪依旧是时时刻刻透出那股子军人的血性和豪气。
再加上剧中展现的
战友间的兄弟情、对受战争伤害的老百姓的情亲、对敌人的仇恨
之情,这一切通过演员的倾情投入,齐活了,这剧必须好看。
说了那么多的优点,作为军事爱好者,我也还是发现剧中的
些许不足,比如美军的“油挑子”飞过时的配音是螺旋桨发动机
的声音,不是喷气式发动机的声音。
最后,我想多说一句。
这几年,网上有人找出种种理由说这
一战中国不该打,我是不同意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该打、必
须打,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吧,没有这一战,就没有中国人
真正抬起头做人的日子,中国就不可能获得和平建设的这几十年。
仔细琢磨琢磨连长在防炮洞里对长顺说的那番话,对这一仗的意
义大家会有深刻的体会的。
向197,653名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致敬!向383,218 名负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致敬!向25,621名失踪的中国人
民志愿军指战员致敬!向1,350,000名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
战员致敬!向无数的支援这场战争的后方人民致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