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I
Q/ZZ 30015—××××
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使用的球墨铸铁件的通用技术要求、验收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中铸造的普通和低合金且石墨为球状的球墨铸铁 件(以下简称铸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附件 2:
Q/ZZ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Z 30015—××××
代替Q/ZZ 30015-2008
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ZZ 30015—××××
前言
本标准以Q/ZZ 30015-2008版为基础,结合GB/T1348和当前实际生产情况和相关技术文件进行修订。 本标准代替Q/ZZ 30015-2008,与Q/ZZ 30015-200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修订如下: ——结构方面做了较大修改; ——增加了“3.1 球墨铸铁牌号”; ——增加了球墨铸铁材料牌号ZQQT1300-3和相关技术要求,删除了D25-6球墨铸铁材料牌号和相关 技术要求, ——将硬度单位“HBS”更改为“HBW”,将“主要金相组织含量”更改为“主要基体组织”; ——增加了附铸试样、本体试样的相关技术要求; ——将渗碳体改为碳化物; ——删除了金相组织中关于珠光体形态的技术要求; ——修改了磷共晶的技术要求,将“磷共晶形态和数量:不得有三元磷共晶-渗碳体复合物和网状 磷共晶。其他形状的磷共晶不得多于1%”修改为“磷共晶数量:不得多于1%”; ——修改了“铸件加工余量”章节的内容,删除了图1—图5; ——修改了球墨铸铁订货要求,删除了“球墨铸铁件订货要求参照GB/T 9439附录D规定执行”,增 加了“4.1 订货信息”和“4.2订货要求”。 ——增加了“6.3铸件复验和其他检验按GB/T1348第10、11章规定执行”。 本标准由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长森、黄国涛、王正军。 本标准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ZZ 30015-95JT 、Q/ZZ 30015-2008。
QT400-15B
400
250
15
130~180
铁素体
QT450-10B
450
300
10
160~210
铁素体
QT500-7B
500
320
7
170~230
铁素体+珠光体
QT550-5B
550
350
5
180~250
铁素体+珠光体
QT600-3B
600
380
3
190~270
珠光体+铁素体
QT700-2B
700
除以下规定外,若无其他规定则按GB/T1348要求执行。 3.2 力学性能 3.2.1 总则
试样规格和尺寸按GB/T 1348第8章的规定执行。 铸件硬度一般不作为验收指标。当需方认为硬度性能对铸件使用很重要时,硬度也可作为验收指标, 应在图纸或技术文件中注明,并按下述规定执行:
1
Q/ZZ 30015—×××× 若硬度要求只写在技术条件文字中,则应以硬度试块和本体的测定值为准; 若硬度要求标明在铸件图纸某位置上,则应以标明的位置的测定值为准。 铸件的力学性能以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为验收指标。除特殊情况外,屈服强度一般不作为验收指标,
3.4.2 热处理
铸件一般不需要进行去应力退火,但若经加工单位验证,不能保证加工后铸件的尺寸精度,应进行 去应力退火。
4
Q/ZZ 30015—×××× 如因珠光体或渗碳体形态和数量超出以上规定的范围而造成铸件力学性能不合格时,可通过相适应 的热处理达到要求。 其他热处理要求由需方在图纸或技术文件中注明。
3.3 化学成分
铸件化学成分一般不作为验收依据,在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符合要求的条件下,铸件的化学成分由 供方自定内控。需方对化学成分有特殊要求时,可作为验收依据,并应在图纸或技术文件中注明。
3.4 金相组织及热处理
3.4.1 金相组织
铸件的金相组织作为技术控制的重要资料,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一般应作为验收指标,并在 图纸上注明取样方法、取样位置。金相组织的有关项目要求应与铸件的力学性能相协调,若需方对铸件 金相组织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纸或技术文件中注明。若未做特殊要求时,按表4规定执行。
明,一般从铸件20~25mm壁厚处取样。
表3 本体试样力学性能
材料牌号 QT350-22B
抗拉强度 Rm/MPa(min)
350
屈服强度 RP0.2/MPa(min)
220
伸长率 A/%(min)
22
布氏硬度 HBW ≤160
主要基体组织 铁素体
QT400-18B
400
250
18
130~180
铁素体
3.2.4 本体试样的力学性能
相比较于单铸试样和附铸试样,铸件本体试样的力学性能更接近于铸件的力学性能,因此铸件的力 学性能取样应尽量采用本体取样方式,并从铸件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
3
Q/ZZ 30015—×××× 以本体试样力学性能规定的球墨铸铁铸件力学性能见表3,取样部位由需方在图纸或技术文件中注
表4 金相组织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目 球化级别
石墨大小 基体组织 碳化物数量 磷共晶数量
要求 在力学性能符合表1的规定时,铸件的球化级别为GB/T 9441规定的1~4级(≥70%),ZQQT-1、 ZQQT-2要求1~3级(≥80%),ZQQT-7要求1~4级(≥70%)。 不低于 5 级。ZQQT-1、ZQQT-2 要求不低于 6 级,ZQQT-7 要求不低于 5 级。 应符合表 1、表 2 和表 3 规定 允许存在少量的游离碳化物,数量不得多于3%;不允许存在大的片状和块状碳化物。 不多于 1%。
但当需方对屈服强度有要求时,屈服强度也可作为验收指标,并在图纸或其他技术文件中注明。
3.2.2 单铸试样的力学性能
铸件单铸试样的力学性能见表1。
表1 单铸试样的力学性能
材料牌号
抗拉强度 Rm/MPa (min)
屈服强度 RP0.2/MPa (min)
伸长率 A/% (min)
布氏硬度 HBW
主要基体组织
GB/T 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第1部分 室温试验方法 GB/T 231.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1348-2009 球墨铸铁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T 5612 铸铁牌号表示法 GB/T 5677 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 GB/T 6060.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铸造表面 GB/T 6414 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944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 9444 铸钢件磁粉检测 GB/T 11351 铸件重量公差 JB/T 2435 铸造工艺符号及表示方法 JB/T 5105 铸件模样 起模斜度
580
330
2.5
170~270
珠光体 40~70%
ZQQT1300-3*2
1300
900
3
390~450
贝氏体+少量马氏体
注 1:*1:ZQQT-7 为制动盘专用球墨铸铁材;*2:ZQQT1300-3 为板簧支架专用球墨铸铁材料。
注 2:从单铸试样测得的力学性能并不能准确反映铸件实际的力学性能。因此铸件的力学性能取样应尽量采用本体取
3.5 几何形状及尺寸
铸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应符合图纸(铸件图等)和有关技术文件及订货协议的要求。 铸件图的绘制规定可按 JB/T 2435 规定执行。
3.6 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
3.6.1 铸件尺寸公差
铸件尺寸公差执行 GB/T 6414 的规定,在表 5 和表 6 中选取。一般批量生产砂型铸件选取 CT10 级。 有特殊要求的可按图纸或有关技术要求执行。
290
5
≤30
550
350
5
QT550-5A
>30~60
520
330
4
180~250 铁素体+珠光体
>60~200
500
320
3
≤30
600
370
3
QT600-3A
>30~60
600
360
2
190~270 珠光体+铁素体
>60~200
550
340
1
≤30
700
420
2
QT700-2A
>30~60
700
ZQQT-2A
>30~60
580
370
>60~200
560
350
6
珠光体
5
190~250
40~70%
3
注 1:从附铸试样测得的力学性能并不能准确地反映铸件本体的力学性能,但与单铸试样测得的值相比更接近于铸件
的实际性能。
注 2:伸长率是从原始标距 L0=5d 上测得的,d 是试样上原始标距处的直径。其他规格的标距见 GB/T1348 第 9.1 条及 附录 B。
样方式,并从铸件有代表性的部位获取,力学性能标准可根据铸件取样部位壁厚按表 2 执行。
注 3:伸长率是从原始标距 L0=5d 上测得的,d 是试样上原始标距处的直径。其他规格的标距见 GB/T1348 第 9.1 条及 附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