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王洼镇中心学校马秀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里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2、探寻浪费的起因,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
3、树立节约意识,对浪费说不。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我们先前都做了些小调查,说说吧,你都了解校园里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预设:1、食堂里的浪费。
(咬两口的包子,大半碗剩下的稀饭、餐盘里的剩饭菜)
2、文具(新学期换新文具盒、书包,橡皮用一小半就丢了,刚买了新笔旧的就扔了,本子写了不到一半就摆在一边重新换一个……)
3、生活用品(丢失衣服,红领巾)
4、水电(不关水、电,不节约用水电)
5、喜欢花很多钱和时间办自己的生日聚会
……
产生主题一:浪费现象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真的是让人随处可见,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了解学校里还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组成你们的活动组,可以将这些现象记录
下来,甚至拍摄下来。
刚才说了那么多,同学们证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看到了哪些同学在浪费。
预设:1、低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浪费粮食,
喜欢浪费文具,经常更换新铅笔,新橡皮,新本子。
喜欢掉东西:衣服、红领巾
这是为什么?小朋友不懂事,不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不懂得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家长宠爱甚至溺爱孩子,孩子的需求尽量满足。
2、高年级的同学喜欢买衣服比吃穿,看谁穿的时髦,鞋子是什么牌子的,早上睡得早餐更丰富。
产生主题二:浪费现象存在年龄段特点
原来浪费现象还存在年龄的差别。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得出这个结论。
虽然浪费的东西不同,但大家并不是偷偷摸摸的在做这件事,而是非常自然的。
但是浪费的人不觉得是在做一件错事,他们是有理由的,他们是怎么想的?
比如小朋友老是喜欢买新东西,他的理由是什么?不管是什么理由,说出来。
预设:1、我的东西旧了,要换一个新的。
(不是一次性消费品不需要换)
2、别的小朋友新学期都买新的书包和文具,我也想买。
(有没有必要买自己并没考虑)
3、同学们的攀比之心和奢华之风(同学都只是消费者你还不
是财富的创造者,你们都没有资格和别人攀比)既然同学们那么喜欢比,那我们就和这群孩子比一比吧。
4、食物不好吃,不合味口。
5、引导:看到水龙头在滴,灯还开着,为什么不关。
因为别人没关。
水一滴滴慢慢地往下落,可能不会去关。
因为浪费不了什么(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产生主题三:为浪费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既然存在似乎就有他的必然性,浪费的人肯定会为他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想我们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问卷调查组去收集一下这些“合理”的借口。
现在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浪费的人,有没有浪费的现象。
大部分同学都不好意思都说有。
那我们找找身边不浪费的人。
预设:同学xx……
这些同学为什么不浪费?因为他们平时就很节俭。
这些不浪费的同学有些什么特色,平时是些什么样的学生。
1、表现好成绩好,听话的学生。
(因为他们接受老师的教育。
听老师的话)
2、懂事、品德好的学生。
(知道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社会的公德)
3、勤劳,有节约意识的学生。
(因为他们热爱劳动,就懂得一
切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
所以会有节约意识)
产生主题四:寻找不浪费的人。
其实我们寻找校园中不浪费的人是为了什么?学习他身上的品质。
校园里出现的浪费现象太多了。
所以不浪费的同学就显得弥足珍贵,寻找这样的同学就是为了树立一个榜样,提倡一种精神。
提醒大家要向他看齐,要节约。
我们要成立一个小组在校园中专门寻找这样的同学。
除了树立榜样还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对浪费说“不”呢?
产生主题五:怎样对浪费说“不”
1、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不浪费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滴水做起
2、要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可能对小朋友说道理他不会懂,只能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提醒)
3、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牌,写标语,写倡导建议书,警告牌,主题活动表演等形式
我希望咱们班有心想改善学校浪费现象的同学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构建节约型校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以勤养志,以俭修德,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社会的公德,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