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砂金矿的探矿探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毋庸置疑的。
有人说砂金矿的探矿,很简单,只要一把铁锹,一个淘金盘就可以了。
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探矿。
砂金矿的探矿,含义远超字面意思。
如果一个人没有全面的“探矿”准备,一定会埋下危机。
现实中,所谓的探矿,有的人,到矿区看一眼,听听人介绍一下或忽悠一下,拍拍脑袋就“下注”的有;简单挖两锹沙子摇一下看看就下注的有;想踏踏实实做勘探但不熟悉这行业,没有做系统准备的也有。
最后的结果,有发财的,但绝大多数都会失败。
我说说我自己的探矿方法,不尽准确,只是抛砖引玉。
一,我们要确定,我们探矿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1,我们探矿的目的是确定该矿能不能做。
2,能做的话,该怎么做,就是要确定选矿流程和设备。
二,我们要确定具体的探矿方法和步骤,制定探矿计划书---------哪怕只是一张纸的简单计划书,然后按部就班的做。
第一节矿长专门为矿长一个人设一节?是的,很重要很必要。
直接关系到一个矿的效益甚至成败。
矿长,也是总指挥,负责整个矿的勘探,设计,建设,生产指挥,决策制定。
矿长的专业水平,应变能力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该矿的效益甚至成败,用古人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来形容,并不夸张,找到一个好矿长比组建几百人的队伍更难。
对矿长的要求:1,矿长的专业知识,2,矿长的应变能力,3,矿长的职业道德。
这三条是界定一个矿长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矿长,或者合格的矿长的必须要考察的。
矿长的专业知识,是基础条件。
砂金矿虽然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学科,进入门槛很低,但毕竟是科学,需要有扎实的选矿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应变能力。
而且,现在的矿产资源越来越低,刀耕火种式的粗放式经营越来越难以产生效益,对矿长的要求越来越高。
矿长的应变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金矿是完全相同的。
生产中新问题会层出不穷,矿长作为整个矿的总工程师和总指挥,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处理。
经验虽然很重要很宝贵,但经验也不能完全照搬。
否则要犯教条主义错误,会闹刻舟求剑的笑话。
矿长的应变能力是基于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举例说明,用冲积型砂金矿的采矿经验来处理洪积型砂金矿,无论从探矿和设备选取,流程设计,矿砂挖取等等,都将牛头不对马嘴。
因为这两种矿区别是相当大的。
甚至即使都是冲积型砂金矿,开采手段和设备选择以及设备运作参数都要做调整。
没有哪一种设备,哪一种流程是万能的。
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没必要单独介绍本节内容,大家可以随意复制,还要什么矿长干什么,还能体现一个优秀矿长的优异性和必要性吗?矿长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不止砂金矿,任何企业,主管的职业道德都是最根本的。
说找一个好矿长难,因为,砂金矿本来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学科,从业人员数量较少而门槛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工作,培养一个高水平的人才很难,同时要求这个人足够聪明好学,还要道德不那么坏,这么算下来,符合“好矿长”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假如某企业需要硕士博士,只要到人才市场转一圈,要多少有多少,但想找一个好矿长(哪怕他没有文凭没有专业资格证),却是难上加难。
很多砂金矿,矿主兼任矿长,但同样要求矿主(矿长)要具备一个矿长最起码的专业水准。
第二节探矿目的,内容及步骤我们有了明确的探矿目的,才能为下一步具体的探矿行动做好准备,简单说来,目的只有两个:一,确定“能不能做;”二,确定“怎么做。
”一,确定“能不能做;”(一),确定能不能做,首先我们要对矿点的社会人文环境做调查。
中国人现在满地球地找金矿,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具体来说,1,要考察当地的国家法律法规,当地的地方法规与我们从事的事业有关联的部分,对环保的要求,对开采费用的要求,尤其是对矿权的确定,一定要彻彻底底搞明白,等等。
如果法律太严苛,而且没有多少回旋余地,矿权也不能明确,而你的社会能量也不足够大。
到此为止,放弃吧。
2,当地的风土人情。
看民风纯朴与否,彪悍与否,讲不讲信用等。
如果民风奸诈彪悍,再加上该矿也是不怎么富的矿,你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地头蛇,也放弃吧。
3,社会稳定与否,是否有战乱匪患,是否会祸及池鱼。
看战乱中能否对矿区造出巨大冲击,如果风险太大,放弃或者等待吧。
4,当地的工业商业水平,是否能对金矿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技术维修支持,及费用水平。
5,当地的工资消费水平,雇工市场也关系到我们的成本。
6,如果在国外,还要考虑签证的办理问题,是否容易办签证(主要是劳务签证),能去多少人,多大费用,能呆多久,有什么具体要求,有没有空子可钻,风险大不大等。
7,我们的产品(金,及银,钨锡,铁粉,沙石等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二),确定能不能做,其次要要对矿点的自然环境做调查。
砂金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非常大。
1,气候条件。
砂金矿对气候要求比较苛刻,冬天结冰要停,夏天雨水太多要停,特别干旱地区没水也要停,江河汛期也要停,气温太高也不好做。
要估算出能正常生产的时长。
2,地表水文条件。
主要是看有没有方便的水源供应,太多太少都是大问题。
3,矿区交通问题。
矿区设备,人员的进出,生活给养保障,燃料保障,伤病员的应急处理,都要考虑交通问题。
4,矿区是否是疫区,如果是疫区,要考虑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确定能不能做,最重要的一点,要看矿的品位和开采成本。
这要在具体的矿体勘探以后做决定,我们第三节说说对矿体的勘探。
四,确定怎么做,其实就是为我们将来开采该矿设计采选方案,只有对症下药的方案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以上四点,就是我们的探矿目的及内容。
第三节对矿体的勘探内容及步骤我们对砂金矿矿体的勘探,不同于国家地质普查找矿,我们是有目的点对点勘探,是核实,而非大范围内找矿。
我们做砂金矿,总是从五花八门的渠道得到消息,然后是核实性的勘探。
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没有国家专业地质的经济实力和专业水平,我们只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我只说说我自己的粗浅经验。
我对砂金矿的勘探步骤及方法:1,首先要感谢GOOGLE,用GOOGLE地球对矿区进行全方位的地貌研究。
对矿区的面积,方位,水系,山脉,走向等做初步研究,这很有用,而且不用花钱。
有的矿区,山高林密,置身其中,如坐井观天,连方向都搞不清,很难对环境做正确评估。
我曾经对拉咱市附近的金矿用卫星地图研究,成功找到一个当地人叫万人采金场的砂金矿(只是分析那个地方地形有利于砂金的保存富集,也没想到那本身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金矿,算误打误撞吧:)),而我之前对其一无所知,所用的无非就是对地形水文的分析,就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河流出山口,转弯处易成矿等。
2,对矿区居民或知情人的聊天调查,获取历史资料。
3,有了卫星地图的直观指引,我们就可以到矿区实地考察。
考察内容包括:水系,山系,土壤覆盖,植被情况,有没有旧采坑,表面砂层情况。
目的是为我们下一步的取样选地点,绘制简单地图。
4,按选取的取样点挖取砂样。
做好记录。
5,取样记录内容:(1),取样点地表地貌描述(位置标号,覆盖物,厚度,植被)(2),取样深度(3),取样位置沙层描述(4),样品体积描述,尽量每一份样品体积或重量一致。
(5),每个矿点取样,最好找一个或几个点,深入取样,最好能挖到基岩,从上到下,每一个韵律层都要取,还要取平均样。
6,样品淘洗并记录,记录内容为:(样品数量,含泥量,什么性质的泥,砾石多少,泥、砂、砾石比例,砾石是角砾还是卵石,见到几粒金,金的形态大小,表面磨蚀情况,重沙多少,是什么样的重沙。
)7,估算淘洗到的金与之对应的品位(这主要依赖矿长的经验),民间采金主要就是依据矿长的估算,极少有人拿到实验室去确定品位。
或者保存淘洗到的金及重沙,挑金称重。
8,填注地图,测算品位,储量。
9,做总结报告。
以上是简单的概括性描述,详细描述我在下面细说。
如果要送权威机构化验(其实没几个人去化验,脱裤子放屁),则取样要取双份样,一份自己野外淘洗,一份送检。
现在我们取样已经完成,我们已经掌握了矿的基本资料,能不能做已经可以确定。
如果确定要做,下一步就要确定厂房,生产规模,设计生产流程和选择设备。
第四节对矿体的现场勘探本节内容详细说说现场对矿体的勘探,目的是确定我们的矿是什么类型的矿及品位储量。
这种勘探,专业地质机构已经有很专业的论述,但对我们私人采金来说,有点不切实际,我们没有那么多资金,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现成的专业人员和设备做那么专业的勘探,我们只能因陋就简,量力而为。
一卫星地图的应用Google地球的应用,无疑对我们搞砂金矿的人是一个有力武器。
30年前,你想看看航拍照片,简直是做梦,现在,你只要坐到电脑边,泡上一杯茶,可以看到地球上任何一个你想看到的角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你的矿区仔仔细细研究,看看那里的地理环境,水系分布,有没有砂金成矿的水文地理条件等等。
非常方便直观。
假如你置身矿区,由于地域比较大,你会感觉茫然不知所措,山高林密的矿区,你会有坐井观天的感觉,连方向方位都搞不明白。
从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分析,已经有人做出总结,非常好,非常到位,摘录如下:民间寻找砂金矿的某些经验黑龙江省是我国砂金主要产区,开采历史悠久,民间寻找砂金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看“三山”、“四不露”,一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和“全沟不露骨”。
“座山”为河谷上游的产金山。
它以高大(不露堵”)和“马牙石”脉(石英)多为特征。
经验认为,有座山存在在河谷中形成砂金金矿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山门”即河谷钳形山,又称“关门嘴子”。
“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河流的迎面山,又称“不露嘴”,“不露口”。
这种地貌都是砂金成矿的有利标志。
在“关门山”的上方或“迎门山”前方的河谷内,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
“不露风”又称“不露腰”,产砂金的河各两侧山要比较高些,“风”好似刮不出去。
“不露骨”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表明河谷处于堆积阶段。
2.“小沟出嘴”、“大沟有腿”、“不大不小在肚里”。
小沟指长度在3km 以下的小沟谷。
“小沟出嘴”是讲要注意在小沟出口处寻找砂金矿。
长度在lOkm 以上时为大沟。
“大沟有腿”即在较大的河谷中发现了砂金矿,那么在其上游的某些支谷里也有可能找到砂金矿。
反之,如支谷有砂金矿,在主谷里也可能有砂金矿存在。
不大不小(中沟)长度3-10km,主要成矿在本谷内。
3.“金出阴坡”。
据寒冻地区民间经验,冲积砂金矿,特别是阶地矿,多分布于河谷阴坡一侧。
即东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而在北侧很少,对南北走向的河谷,矿金矿多分自于西侧阶地上,东侧成矿很少。
这些经验是非常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有的有起科学性,有的只能代表地区特性,难以推而广之。
经验对做砂金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依赖经验,另一方面,具体到每一个人,实际所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有时候,某人的经验只对某个具体特定的矿,甚至一些很独特的矿,难以推广,硬性推广,可能会吃亏的,经验一定要结合现代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