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

1 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1.1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公司产品质量合格,特制定本细则。 1.2 本管理细则适用于公司对混凝土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管理、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混凝土取样与试验、混凝土运输及泵运作业质量管理等。 2

第二章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管理 2.1 原材料供应商管理 2.1.1 公司生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原则上应由公司办公会决定。 2.1.2 材料部应对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档案,并按供货业绩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对评价为不合格的供应方应及时淘汰。 2.1.3 材料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供货方现场进行考察,其内容包括:供应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2.1.4 为了满足公司产品质量稳定的要求,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性能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应满足公司指定的质量内控指标。 2.1.5 供应商应保证原材料质量的长期稳定,当对原材料组份或掺量有较大调整时,生产厂家应至少提前一周书面通知品质部,以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2.1.6 下列行为除按公司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外,材料部还应记录车号及供应商单位,年度汇总评定,其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是否继续使用拥有供应资格的重要依据。 A.原材料进场初次质量验收不合格。 B.原材料进场后质量检验不合格。 C.原材料进场后质量检验数据达不到公司内控指标。 D.当材料验收或检验不合格,是否按公司要求当时组织退货。 E.是否按照公司要求在指定位置卸料。 F.是否按要求及时供货。 G.其它不符合公司要求的行为。 3

2.2 原材料进场验收 2.2.1 原材料由材料部组织供应,砂石材料由材料验收员(作为兼职质检员)进行数量和感观质量的检查验收,结果记入台帐。 2.2.2 砂的进货验证 砂进场时必须逐车目测其感观质量,目测检查内容主要为颜色、泥块含量和含泥量、卵砾石含量及细度、含水率等是否出现异常或超标。 目测检验不合格的砂,磅房人员必须拒收,目测拿不准时,可请试验室有关人员共同验证,必要时可抽样进行检测试验。 2.2.3石料的进货验证 石料进场前必须逐车目测其感观质量,主要察看石料的含泥量、石粉和石屑含量、风化石含量、粒径、级配、针片状含量等是否超标。 日测检查不合格的石料,磅房人员必须拒收,目测拿不准时,可请试验室有关人员共同验证,必要时可抽样进行检测试验。 2.2.4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进货验证。 a.该类原材料进场验证主要由磅房人员查看质保资料和检查供货渠道。 b.该类原材料的供货方,均应是材料部考核评定为合格的供应商,否则磅房人员有权拒收。 c.该类原材料的供应商在每检验批材料供货时,必须提供产品出厂质量证明或合格证,资料经检查合格的产品才允许进场。 d.通过中间商转运的该类原材料,材料部还应和技术部不定期地 4

对货源渠道进行验证(如电话咨询厂家,或跟车到发货地验证)。 e.该类材料进场时,磅房人员必须督促将其存放于指定的筒仓或贮罐,以避免原材料发生混装混放。 f.磅房人员除对原材料完成进货验证外,还应完成原材料的复检取样工作,然后将所取样品填写委托单送试验室检验。磅房人员在取样时,质检人员应在旁见证,粉煤灰、外加剂两种产品进场必须每车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罐,并应用于生产中,否则一律退货,其他产品按批量进行检测,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查。 2.3 原材料的储存 2.3.1 水泥 a.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按批分别储存在专用的储仓内。对存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 b.储存水泥的专用储仓应密封,防潮,并有显目标志标明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等。 C.水泥储仓更换水泥品种,或改变强度等级时,应先清仓,后更换。 2.3.2 粗、细骨料 a.粗、细骨料(石、砂)应按品种和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其装卸和储存期问应采取措施,保持洁净。 b.粗、细骨料(石、砂)堆场应采用硬地坪(水泥地坪)并有可靠排水措施,防止积水。 C.装载机在向储料斗铲运砂、石料时,应防止将杂物和巨大块 5

状物送入料斗中。 2.3.3 外加剂 a.外加剂应按供应商和品种分别储存。 b.储存外加剂的储罐应用醒目标志标明外加剂的品种等。 2.3.4掺合料 a.掺合料应按供应商、品种,分别储存在专用储仓(筒仓)内。 b.储存掺合料的专用储仓应密封、防潮,并有显目标志标明掺合料的品种、等级等。 2.4 原材料的取样与检测 2.4.1 检验项目仅包括常规检验,其它检测项目根据工程或合同需要确定,并建立取样登记台账。 2.4.2 材料部应填写统一的原材料取样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至试验室通知取样,另一份留存。 2.4.3 水泥的取样与检验: a.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以500t为一批,取样一次。 b.检验项目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c.当更换水泥的生产厂家或品种时,进场第一车水泥必须取样检验; d.如对水泥质量产生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 6

e.甲供水泥应至少提前7天送样; f.每一车水泥进场后,试验员首先测水泥温度,并填写测温记录,当水泥温度超过65℃时,严禁立即使用。特殊项目另行规定。 g.水泥的取样及试验方法按GB/T175-2007. 2.4.4 粉煤灰的取样与检验: a.以同一厂家、同一等级每200t为一批,至少取样一次; b.检验项目包括细度、需水量、烧失量; c.对新厂家的粉煤灰需至少提前一周送样或由我公司派入现场抽样; d.每一车粉煤灰进场时,试验员首先检验细度,只有检验合格在交货验收单上签字认可后才被允许注入罐中; e.粉煤灰的取样及试验方法按GB/T50146-2014 2.4.5 矿粉的取样与检验: a.以同一厂家、同一等级每200t为一批,至少取样一次; b.检查项目包括比表面积、流动度批、活性指数; c.取样试验方法按GB/T18046-2008。 2.4.6 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取样与检验: a.按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等级每送货一次为检验批,至少取样一次; b.检验项目包括减水率和固含量; c.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每半月不得少于一次; d.取样试验方法按GB/T8076-2008。 7

2.4.7 建筑用石的取样与验收: a.以同一厂家、同一规格每600t为一验收批,取样不少于一次,但对同一集料生产厂家能连续供应质量稳定的集料时,可一周至少检验一次; b.检验项目包括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c. 每一车石料进场时,材料验收员首先目测其质量,目测合格且在交货验收单上签字或盖验收合格章后认可后才允许卸料。 d. 取样试验方法按GB/T14685-2011。 2.4.8 建筑用砂的取样与验收: a.以同一厂家、同一规格每600t为一验收批,取样不少于一次,但对同一集料生产厂家能连续供应质量稳定的集料时,可一周至少检验一次; b.检验项目包括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c.每一车砂料进场时,材料验收员首先目测其质量,目测合格且在交货验收单上签字认可或加盖验收合格章后才允许卸料。 d.取样试验方法按GB/T14684-2011。 2.4.9 对搅拌站需要紧急放行的原材料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当混凝土连续生产超过2000m3时,必须选择长期合作的有信誉、原材料质量有保证的供应商对中途进场来不及检验便需投入使用原材料,必须经站技术负责人同意才能使用,同时必须同步检验。 8

2.4.10 试验员应及时将试验结果通知技术负责人。 2.4.11 当试验结果不合格时,试验室应及时书面通知材料部门办理退货手续;当原材料检验结果合格但没有达到公司内部控制指标时,试验室以书面通知材料供应商。 2.4.12当发现原材料质量异常波动时应由试验室及时发函与供货厂家协商解决。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结果每月应汇总分析,评价不同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情况,将分析结果及检验的各项指标报公司技术部存档,年底反馈到公司材料部,作为材料招标的参考依据。 2.5 原材料样品的管理要求: 2.5.1 样品应由专人负责登记管理,登记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品种、试验编号、取样时间、取样人、取样车次、最少保留时间、清理时间等; 2.5.2 样品应按照取样时间顺序依次摆放整齐,不同种类的样品应分开存放; 2.5.3 水泥、掺合料留样40天,外加剂留样三个月,留置期满应及时处理; 2.6 原材料的存放与使用 2.6.1 砂石原材料宜坚持“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刚进场的砂石不宜直接铲用,特别是滴水砂严禁直接倒入卸料仓。 2.6.2 应保证料场周围干净无杂物,保证料堆表面没有垃圾杂 物。 2.6.3 在上料过程中应拣去砂石中的杂物和较大的泥块或石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