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研究课题汇报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研究课题汇报
一、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及问题
■(二)存在问题
信息资料不全,管线事故不断 体制机制不顺,管理责任不清 信息化程度偏低,服务利用效率不高 缺乏统一数据标准,数据共享困难 重复投资,浪费严重 旧账未清,又欠新帐 管线建设难以同步 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分散,集中管理难度大
一、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及问题
济南市的市政管线(给水、排水、供热、供气、路灯)的管理由济南市市政 公用事业局进行管理,该单位将其下属的各专业单位的管线资料数据集成在一起, 实时传送运行状态数据。
昆明市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内容包括市政管线和小区庭院的排水管线。
一、息系统建设 长沙市:长沙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将长沙市档案馆掌握的原始地下管
目录
一. 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及问题 二. 国内外地区管理经验及做法 三. 管线体制机制建设 四. 管线法制建设 五. 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 六. 管线管理保障措施 七. 课题总结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及启示
■美国的经验做法
美国
美国实行的最有效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方式主要包括规 划与设计、一呼通中心、实地定位与标识、开挖、绘制 管线地图、报告与评估等。 一呼通中心同时负责维护和更新美国地下管线和设施的 各类信息,包括经纬度、地址及其他标识信息。 美国交通部管线安全办公室在2002年颁布了管线一体化 管理规定,实现管道高风险区域的识别,基于GIS技术实 现了一体化分析、事故分析,提供对当前数据的准确、 详细的分析。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及启示
■台湾地区的经验做法
台湾地 区
台湾对地下管线信息化的建设结合了台湾的地震多发性与 台湾GIS的发展状况。 台湾一些GIS企业的项目范围包括公共基础管线的管理, 利用现势的管线与基础地理数据,实现对地下管线的信息 化管理。 台湾高雄市某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信息综合管道网络系统 ,其东北部经常受地震影响的范围,采用了基于人工神经 网络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漏水,并按优先 级更换管线。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及启示
■法国的经验做法
法国
法国的地下管线管理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建设包含管线数 据信息的三维管线模型项目实现。在地下管线事故发生 的紧急情况下,实现事故点的位置的快速确定来减少事 故响应时间。 三维GIS可用于管线风险的评估并可作为决策的依据,总 体框架上精确的基础地理数据,能够使管线管理员更准 确的分析事件的影响并判别存在的风险,三维建模的管 线能够更准确的对故障进行定位并帮助做出更合理的决 策。
建设工程档案验收认可证
三、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2、共建共享机制
(1)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与各权属单位 管线信息管理的异同与数据共享 (2)进行机制创新,联合对管线信息进行管理
(3)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整体化建设
信息共建共享主要是地下管线信息管理部门和各专业管线部门之间建立数 据共建共享机制,相互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弥补各自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 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保驾护航。
三、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5、违法查处机制
针对部分建设单位不进行现状管线查询,违法施工的现状,应建立、完善有效的违 法地下管线施工发现机制势在必行。 1) 加大对地下管线工程的证后监督管理和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 2) 还应积极建立违法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发现机制和举报机制。 3) 已办理规划许可证,未申请验线(槽)地下管线工程项目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 中心城区管线工程建设情况调查。 4) 加大与市容委、各区综合执法部门横向联系,加大无证违法建设发现力度和查处力 度,将违法建设控制在最少范围。 5) 协调建委、市政道桥、交管、各专业单位等部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好或 掌握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情况。 6) 针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等工期紧、任务重,无法办理正常规划报建手续的特点, 启动重点工程服务机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研究课题 汇报
目录
一. 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及问题 二. 国内外地区管理经验及做法 三. 管线体制机制建设 四. 管线法制建设 五. 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 六. 管线管理保障措施 七. 课题总结
一、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1. 体制机制 长沙、沈阳等地由城建档案馆负责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工作 天津、昆明成立专门机构对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管理 广州市的地下管线管理由市规划局牵头,各类市政工程规划审批和验收由
一、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3. 管理内容 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内容方面,各地主要管理的是市政管线,即给水、排水、
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基本内容地方层面。 长沙市、广州市、沈阳市等地: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
工业以及综合管沟等类型的地下管线以及与地下管线相关的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 权属单位、压力、流向、埋深等基本属性;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及启示
■ 对我们的启示
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将各相关主体整合在统一的保障管线安全的目标下,合理分配管线各管 线行政管理部门、管线权属单位、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等地管线保护职责
2、构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提供保障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是统一的标准,是实现数据交换与信息共 享的基本要求
6、城市地下管线的运行安全保障技术
采用物联网技术,监测模拟城市管网的运行状态。
目录
一. 管线综合管理现状及问题 二. 国内外地区管理经验及做法 三. 管线体制机制建设 四. 管线法制建设 五. 管线管理信息化建设 六. 管线管理保障措施 七. 课题总结
三、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一)理顺管理体制
三、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4、普查与修补测机制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各地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方面掌握的信息还是不够 全面,应该适时的申请组织地下管线信息普查,通过重点区域和重点种类管 线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地下管线现状。
在已进行过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地方,应建立修补测机制,组织专业队 伍对地下管线信息不全面的地区或者信息现势性差的地区进行修补测,及时 更新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保证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现势性。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及启示
■德国的经验做法
德国
通过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德国建立了完整的地下 管线管理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线信息的统一规划、管理 、建设与安全监管。 在建设共用管廊的过程中,德国大量使用信息管理技术 ,包括三维显示资料、先期数值仿真、三维动态管理等 ,这些信息资料不仅在建设中有用,对以后的维修等也 很有用。 德国地下管道系统产权归国有,并使用信息管理技术对 地下管道的信息进行管理。地下管道系统的产权必须归 国有,既有利于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又可避免地下资 源的流失或重复建设。
地方层面 南京:《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政府令) 天津:《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条例》(人大通过)、《天津市地下空间 信息管理办法》(人民政府令)、《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地标) 东莞:《东莞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东莞市地下管线竣工测量 技术规定》 淄博:《淄博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政府令) 昆明:《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及启示
■日本的经验做法
日本
日本市政行业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普遍比较早,建设周 期长,对系统的建设重视,投入较大。 日本在设施GIS系统管理过程中,特别重视长期的投入和 维护、数据的审核更新、系统的不断升级、数据的更新 ,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大阪下水道管网GIS系统主要管理的数据有泵站、污水处 理场、地下排水槽、地形图等资料,用于将整个城市的 下水道管网分布情况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提供多种方 式维护和浏览数据库的内容。
三、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1、纳入管理流程机制
涉及永久占地的 市政工程
选址意见书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现状管线图
建设单位
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与道路同时 施工的地下 管线工程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合格竣工图
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
建设单位
线资料以及专业单位、测绘部门提供的地下管线数据纳入到该系统中,实现为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服务。目前该单位正在与各专业单位进行合作,建立专 网,通过专网进行数据的实时传输。
天津市:建立天津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天津市地下管线管理决策 支持平台;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建立数字市政管理系统,各专业管线单位还分别建 立了供水管理管理系统、排水管网管理系统、城市供热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 管理系统,各系统之间通过数字市政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共享,保证了各专 业管线单位之间的密切协作;济南市城建档案馆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三、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6、建立服务机制
各地在进行地下管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数据 进行管理,还应该积极利用管理的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服务,各 地应根据各地特点,加强服务,为各单位提供数据支持。
三、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
3、实行档案信息集中统一管理
借鉴美国“一呼通中心”的做法,注重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及启示
■ 对我们的启示
4、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保证管线权属单位对数据的及时上报; 数据质量上依照统一的标准
5、信息资源共享,整体规划建设
将城市地下管线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建设,避免各单位孤立与分割信息, 并对已有分布在不同单位、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地下空间资料进行整 合,建立分布式的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
■(三)原因分析
1、基础薄弱 在法律法规方面,缺少相应的管理要求及规范,制约了地下管线管理工作 在管理机构方面,由于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地下管线信息管理 部门,更没有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部门的责任给予明确界定 2、条块分割 地下管线的权属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在地下管线管理中,各自为政,仅仅了解 本单位所管理的地下管线,不能全面掌握地下管线情况。 3、缺乏保障 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资金保障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支持,造成了地下管线信 息管理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