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持人选修教案
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两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谁愿意把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让大家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高洪波伯伯用它的诗描绘了多姿的童年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诗里,分享他童年的快乐。
3、什么是“话”和“表”?
“话”:指讲故事的人直接叙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
“表”:指讲故事的人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
4、怎样话?怎样表?
(1)怎样话:
第一,语言要口语化。
第二,掌握好语气和语调。
第三,处理好语速和节奏。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故作恣态()清淅()抑扬顿挫()
摸仿()奈烦()声情并茂()
(三)听课文录音,理出思路,内容要点。
讨论后明确:
1、故事的概念:通过生动曲折而完整的情节、通俗易懂而形象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
2、讲故事的基本要求:
(1)精心选材
(2)认真准备
(3)话、表兼顾。
c-s崔粗腿和苏腿粗比腿,
(课件演示)知是崔粗腿比苏腿粗的腿粗,
还是苏腿粗比崔腿粗的腿粗?
g-k哥挎瓜筐过宽沟,快过宽沟看怪狗。
(课件演示)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f-h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
(课件演示)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s-sh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七)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点拨策略。可先以老师的“下水文”指导: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
(2)怎样表:
第一,从声音变化上“表”。
第二,用态势来“表”。
第三,用拟声来“表”。
(四)根据讲故事的要求,请一位学生试讲故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三次。
2、课外准备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语言口语化
话语气、语调
语速、节奏
怎样讲故事声音变化
表态势
拟声
教学反思
课题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五是:对练纠错。即两个人或几个人在一起,你念我听,我念你
听,相互把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训练:(多媒体展示)
训练指导:训练时严格按照前面提到的训练要求,先慢后快、先短句后长句;先跟读后模仿,要求吐字归音,清晰准确。
(一)声母:
b-p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
(课件演示)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
我想把身体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3.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高洪波伯伯的诗描绘了自己童年的梦想,谁愿意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背给大家听。
四是:分类练习。如练“唇”功,可采用“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等绕口令;练“齿”功,可采用“崔粗腿和苏腿粗比腿,等绕口令;练“喉”功,可采用“一个胖娃娃,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等绕口令;练“舌”功,可采用“六十六岁的刘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等
绕口令。
1.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设计意图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课件演示)不要把十四说成是“实事”,
也不要把四十说成是“细席”。
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
要想练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二)、韵母:
a-o-u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伯伯磨墨,墨破;
(课件演示)姥姥烙酪,酪烙;舅舅救鸠,鸠飞,舅舅揪鸠。
iu六十六岁的刘老六,
(课件演示)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
刮倒了坑外的松,刮飞了松上的鹰,刮走了松下的松,
刮乱了僧前的经,刮灭了经前的灯,刮掉了墙上的钉,
刮翻了钉上的弓。
这是一个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
僧走、经乱、灯灭、钉掉、弓翻的绕口令。
九个酒迷喝醉酒
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酒,
九个酒迷喝九口。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杯酒,
课题
《普通话——绕口令训练》时间:第一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绕口令帮助学生锻炼口才,矫正发音,提高说话能力,
并且掌握呼吸和吐字的基本技巧,促使自己口齿伶俐,反应敏
捷。
2、通过绕口令的练习使学生知道读绕口令时要把握好节奏,
发音部位要正确,归韵要到位。
3、通过练习“绕口令”,培养学生训练语言的兴趣,增强对
祖国语言的热爱。同时在训练学生吐字清晰、发言准确的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贝贝教菲菲自己做能飞的纸飞机。
ong-eng-ing东洞庭,西洞庭,
(课件演示)洞庭山上一条藤,
藤上藤下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
风停藤停铃不鸣。
五:游戏互动:(多媒体展示)
1.我们一起来比一比,选一选,看谁的绕口令读的最好?
2.师出示二则绕口令来进行比赛。
(1)第一则《崔粗腿》。
(2)第二则《东洞庭》。
六、拓展与延伸:
请同学们又快又准的读出下面的绕口令:(多媒体展示)
满天星
天上看,满天星,地下看,
有个坑,坑里看,有盘冰。
坑外长着一老松,松上落着一只鹰,
松下坐着一老僧,僧前放着一部经,
经前点着一盏灯,墙上钉着一根钉,钉上挂着一张弓。
说刮风,就刮风,挂的男女老少难把眼睁。
刮散了天上的星,刮平了地上的坑,刮花了坑里的冰,
楼上摆了六十六瓶苏合油;
门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垂杨柳上栓了六十六匹大马猴。
-i(后)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课件演示)
ai买白菜,搭海带,不买海带就别买大白菜。
(课件演示)买卖改,不搭卖,不买海带也能买到大白菜。
ei贝贝飞纸飞机,菲菲要贝贝的纸飞机,
(课件演示)贝贝不给菲菲自己的纸飞机,
3.提出比赛规则:
(1)单独比:以一人为准。
(2)分组比:男女两大组、各小组。
(3)挑战说:上台和老师读一读,比一比。(各组进行活动,学生自读、互读、赛读,逐组选出优胜者)
4.小组推荐,进行总决赛。
(1)未参赛的选手当评委,按要求给参赛者打分,被推荐出来的选手再进行总决赛。
(2)其他学生进行听,说一说谁的绕口令读的又快又准。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讲好故事的意义。
学生准备
一个本子(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听人家有声有色地讲故事,是一种享受,讲故事也是一种艺术,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怎样讲好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讲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幻灯显示)
1、给下列字注音。
兼()氛()抑()挫()渲染()()
酒九口,喝罢九个酒迷醉了酒。
扁担长,板凳宽
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七、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绕口令是我国口头文学的一支奇葩,是长期以来由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反复磨炼的文化精品。人们不仅用它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许多艺术表演院校也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标准读音的范例。通过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普通话的音准也可以提高我们普通话发音吐字的标准程度、口语表达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多读多说多加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矫正发音,掌握呼吸和吐字的基本技巧,提高说话能力,
激起学生对语言训练的浓厚兴趣。
难点:帮助、指导学生读准、说清“绕口令”的字,发音部位要正确,归韵要到位,促使自己口齿伶俐,反应敏捷。
设
计
意
图
以大家喜闻乐见相声、小品中的绕口令来作为训练素材,在多
媒体视频工具的帮助下,以跟读、模仿的形式训练发音,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