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计划
科目:科学
姓名:许文心
老师:秦老师
方法篇
一、首先要整理好学习资料并形成习惯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学习资料难免凌乱,如果不加以整理就会出现复习抓不住重点,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当然面对如此众多的参考书和卷子,应该如何取舍呢?应
优先整理重点章节,例如浮力、压强、大气压的计算,以及电学的所有知识,这些都是考试重点,在考
试中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且分值丢很高
二、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侧重点
因为每一章的重点不一样,而且具体到每一节的重难点也不同,因此复习时,可以先从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章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比如对“浮力和压强”的掌握不佳。

那就要把这些章节中自
己做错的题,或者老师重点讲解的题目边看边在脑海中再现解题思路,还要把自己做错的原因找到(建议同学们每次用红笔纠正错误,并同时保留原先的错误答案),定期回顾这些错题,要不看答案的情况
下动笔重做一遍,加深印象,实在做不出来可以看一下答案提示一下继续做,切不可死记答案,否则难
以应付考题中的变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要在简单题和做过的题上丢分,这也是取得满意成绩的保障。

三、对于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策略
现在的考试无非是考查三方面:第一考概念;第二考过程;第三考方法。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设计
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猜想是否正确。

这要求学生们首先要清楚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如果不熟
悉要加以弥补,弥补的时候侧重于理解而不是记忆。

四、要科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复习理科侧重于理解和辨析,宜安排在较靠前的时间复习,这样可以使大脑逐渐运转灵活;
文科偏重于记忆,宜放在这门课临考前复习,这不是因为突击,是因这样可以使记忆的知识在很短时间
内就再次得到巩固,以后再复习同样的内容可以容易一些。

从心理学角度讲,有很好的延时记忆效果。

也可以文理科交叉复习,使枯燥乏味的复习过程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大脑也不至于过于疲劳。

心态篇
调整好心态,这样才能把平时学到的知识都发挥出来,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可能会导致考试时失常发挥,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一、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
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防止复习忙忙乱乱,按计划行事,使
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增强。

二、抓住最佳记忆时间
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

建议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
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三、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
学习过程中可以劳役结合,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制,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同时体
育也是中考的一项科目。

平时学习累了时,可以通过运动调节一下。

四、调整睡眠
偶尔有时作业多,晚上可以加一下班,但是不要总“开夜车”,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间睡眠调整到十点或十一点,这样可以跟中考的作息时间相平行。

五、心平气和,防止烦躁
不想考试后的事,心平气和地对待考前的一些事情。

考前有些紧张担心在所难免,考前有些轻度焦虑有助于发掘你的智力潜力。

把自己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太重,这才是影响考试的负面心态。

六、增强信心
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心理压力,这样会造成发挥失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学习,不要去想如果考不好会怎样,如果考不好会对不起爸妈、老师,这样负面问题不要想太多,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
限的,你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

也要相信自己,只要把潜力都发挥出来,肯定是可以考好

计划篇
七年级上重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科学入门
章节内容难度分析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对初中科学的初步认识,及方法上的指导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介绍了初中科学里一般实验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科学观察★★★学会观察现象
第四节科学测量★★★★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难度较大,特别是长度的测量方法第五节科学探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细胞★★★★细胞的特点及细胞的结构,细胞的观察,不同的组织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同的组织及作用,植物的不同组织,动物的不同组织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动物的分类及特点要重点记忆,不同类别动物的典型代表要掌握第五节常见的植物★★植物的分类及每类植物的特点,每类植物的代表植物
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不同生物的适应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对地球大小和形状,地球是球体的证实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仪上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地壳的组成,岩石的分类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形成,地壳运动
第五节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与危害,防治办法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地球表面由哪些板块形成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如何识别地形,地形图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理解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新增知识点,相对较难,主要是对物质密度的求解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新增内容,对比热的理解,能量转化的理解
第五节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现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第六节汽化和液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沸腾吸热;理解沸点.
第七节升华与凝华★★★★人工降雨的原理,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第八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