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灌区节水灌溉论文用水调度论文
摘要:农业节水是经济社会节水问题研究的核心,节水的重点应放在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的创新上。
农田灌溉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各级灌区就要积极探索加快水利发展的新机制,就要在节水上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
前言
灌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担负着城市和农业灌溉供水的重任。
目前我国灌区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灌区的总体要求。
因此我们要利用现有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既可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促进成本节约,促进农作物产量增加,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中小型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
节水灌溉技术是灌区农田以节约用水为最终目的,以最低限度的用水来增加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包括整个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体系:(1)对水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将不同类型的水源进行综合利用;(2)对输水过程进行节水,包括渠道的防渗漏和管道输水;(3)田间灌溉节水,包括喷灌、微灌、膜上灌等灌水技术;(4)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在满足作物需水的同时,减少叶面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以及计划用水等;(5)农艺节水措施,如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采用抗旱节水品种、加强耕作覆盖、施用化学保水剂等。
2中小型灌区节水灌溉和用水调度的必要性
灌区曾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具大贡献,但由于没有受到各个方面应有的重视,灌区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
很多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大部分灌区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而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工业用水逐年上涨,这使得灌区农田灌溉用水的比例不断减少,加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许多灌区已出现了灌溉效益衰减的现象,灌溉水资源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来源,水量不足,农作物产量就会下降,如果不采取措施,若干年后,人们的生活粮食就会不足,将会重新给人们带来饥荒,导致政局动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我国灌区的发展历史比较长,许多旧灌溉工程得不到及时维护,长期带病运行。
不少工程及机电设备均已需要更新改造。
2.2管理体制陈旧。
重建设轻管理、重开源轻节流,而正常的工程配套、维修、管理等资金难以落实,节水意识不强,水的利用率不高。
使得灌区农田不能在有限的灌溉用水前提下,获得最高的农作物产量,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2.3农户的田间管理工作处于分散零乱状态的占多数,并集中在白天,夜间放任自流,浪费水现象时时发生。
甚至出现群众通常采用自己方便的形式取水,在干渠上搭泵,用上几小时灌完地就收摊走人的现象。
3中小型灌区节水灌溉和用水调度的实施措施研究
3.1做好节水灌溉和用水调度,应遵循的原则
(1)应以节水为中心,作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
(2)要适应“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对灌区的要求,统筹考虑灌溉与农业措施的协调发展,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进灌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3)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要在满足经济实用原则的基础上,注意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提高灌区的现代化水平。
(4)要从整体角度优化配置灌区的水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改善灌区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5)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确定改造的方向、重点、内容和措施,用较少的投资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6)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要在进行灌区工程建设的同时,研究提出灌区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等配套措施,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2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
针对灌区设备老化的情况,应当加大对老化的管道以及建筑物进行翻修的资金投入,针对设备不齐全的灌区应当增添必要的灌溉设备,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并培训相关工作人员以适应先进的灌溉技术。
针对经济能力相对较好的灌区可以提倡使用更先进的灌溉技术以
及设施设备,可以提倡平田整地,推广作物套种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增加灌溉质量,利用最少的水资源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的灌溉技术。
3.3相关灌溉技术
3.3.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就是利用输水管道将有压力的水送到灌溉地段,在管道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安装一个喷头,通过压力将水喷成水雾状,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要。
喷灌的管道具有可移动性的特点,在灌溉时,可根据需要调整灌溉区,做到随用随灌。
此方法节水效果显著,无须兴建输水渠道,不占地等等诸多优点。
喷灌既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山区,既可用来灌溉农作物又可用来喷洒肥料、农药等,是属于比较先进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3.3.2微灌
微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滴灌是将输水管中的有压水流通过消能滴头,以水滴的形式一滴一滴地滴入土壤;微喷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有压水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用微喷头或微喷带将灌溉水喷洒在土壤表面或作物上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
微灌适用于所有的地形和土壤,特别是干旱缺水的地区。
喷灌可比一般灌溉节水30%以上,微灌节水为50%以上,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但投入却是一般地面灌溉技术的几倍甚至10几倍。
3.3.3膜上灌、膜下灌技术
此种节水灌溉技术就是用塑料薄膜将农田垄沟底部覆盖,引入的
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多个地方已大面积推广采用,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
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
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3.4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宣传节水意识
有关工作人员要熟炼掌握本灌区工程设备及操作规程,这也是灌区的供水调度工作的灵活性体现,只有精确、牢固地掌握相关的各项数据,调度人员才能弄清各渠道不同水量不同流程时间对节约用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做好供水调度工作。
调度工作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各站内部调水能力要强,要杜绝等、靠、要的工作态度,信息要准确,要主动提前上报所需增减水情况(建议实行“24小时预报制度”),积极配合调度人员及时启闭闸门。
经相关实践表明,良好的管理秩序才能收到好的效益,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节水。
要求强化统一管理:在灌溉管理上,坚持无调度指令不开闸放水,无提前24小时申请不给水;要求上下联系及时,闸门启闭及时;要求责任分担到段,并实行总干调度、分干配水、田间放水的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4结语
总之,农业节水是经济社会节水问题研究的核心,节水的重点应放在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的创新上。
农田灌溉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
展,各级灌区就要积极探索加快水利发展的新机制,就要在节水上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
灌区灌溉管理中的用水调度工作是这一要求下的主要环节,因此要以安全为前提,以优质高效服务为保障,多供水、供好水、节约水,才能达到创效益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艳铃.浅析灌区节水灌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2]王文静.中小型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