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倪志军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数与代数(一)目标要求(1)在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2)在第二学段(4-6年级),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亿以内的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去处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二)内容结构及相关知识点第一学段(1-3年级):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第二学段(4-6年级)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探索规律(概念多,多出现在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中)数的认识1.整数的定义:像-3,-2,-1,0,1,2,3……这样的数称为整数。

整数中大于零的数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数称为负整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例:判断正误。

①整数都大于0。

(×)好多学生都会误判“√”,表明学生没有对整数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②最小的整数是0。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讲清“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2.自然数的定义我们在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的数叫做自然数。

我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讲清“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最小的自然数是0,有的学生会误认为“1”是最小的自然数。

自然数包括零和正整数。

例:判断正误。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正整数。

(×)还要讲清“0”的作用: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温度计中的正负温度的分界;在刻度尺上的起点;在计数中占位。

还可以从运算的角度认识“0”,如:任何数加“0”都等于原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分母……3.整数的改写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大数直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根据需要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这部分知识学生易把两种方法混淆,改写时忘记带上单位“万”或“亿”。

两者的区别: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时是在原数上往左数出第四位(万位)或第八位(亿位)上点上小数点,它成为一个小数,而省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是数出四位或八位后.四舍五入,它是一个整数。

例:把3456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3.4560万。

把3867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39万。

4.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在整数的前提下来讲,如6.3÷3=3.1,6.3是3的倍数(×)。

学生没有注意这不是整除而是除尽。

还要讲清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如4×5=20,4和5是因数,20是倍数。

(×)应该说:“4和5是20的因数,20是4和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注意强调一个数既是它的最小倍数又是它的最小因数,如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

(×)5.质数、合数、互质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因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

互质数讲的是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一定互质的三种情况:质数和质数一定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一定互质。

还要记住一些常用数字,如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部分知识在讲清概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多总结。

6. 2、5、3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3倍数的特征;记住一些常用数字,如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的最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教会方法)7.奇数、偶数,数的奇偶性(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记住: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8.正数、负数、负数大小的比较(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如收支情况;温差;楼层差。

.9.小数、分数、百分数①小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②小数的分数,按整数部分分:纯小数如0.8,0. 3·;带小数如1.5,4.7·。

注意:纯小数都小于1,带小数大于或等于1。

按小数部分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③循环小数的两种记法,如3.7171……,还可以记作:3.7·1·。

④小数的基本性质,定义要注意“末尾”两字。

⑤分数的意义,如53可以表示( ),也可以表示( );分数单位,特别要注意带分数的分数单位,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如531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的一个难点。

⑥真分数、假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如写出分母是8的最小真分数,最大真分数,最小假分数,所有的最简分数。

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通分、约分、写出分母不同,大小相等的分数。

10.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如96﹪米(×),10096米(√)。

判断:①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

(×)②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11.小数、分数、百分数三者之间的互化,应用于计算,数大小的比较,如31、0.33、3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先把它们统一成小数后再来比较。

12.①比: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后项不能是0,它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不一样,体育比赛中它表示的分数可以是0分。

②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和整数。

比值和比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而比是两个数有前项和后项。

(学生经常混淆)③化简比、求比值:以前多出现在填空题中,而现在会在计算题中单独作为一个题型出现。

常见的量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它们之间的进率、名数的改写。

在具体的应用中,计算钱数时通常保留到分。

2.24时记时法,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要会换算,如中午3时,就是15时。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如估计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跳绳的次数、走路的步数。

(最好让学生亲自实践)3.时间单位比较大、杂,学生易混淆进率。

(1)判断大小月的方法:①口诀:1、3、5、7、8、10、腊31天永不差(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特殊的2月)②借助人的拳头来数。

(2)闰年的确定方法:公历年份除以4,整百数除以400。

如1900年是平年。

判断:小明的生日是2009年2月29日。

(×)4.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5.名数改写的方法高级名数→低级名数乘进率低级名数→高级名数除进率难点:单名数化复名数如1.2时=()时()分复名数化单名数如3时20分=()时6.结合实际,解决常见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如填空:一个梨约重0.15()判断:1千克铁的质量比1千克的棉花重。

(×)应用:小华上午8时30分出发去姥姥家,下午2时到达,她一共用了多长时间?(5个半小时)数的运算1.四则运算的意义判断: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0.5×3与3×0.5的意义不相同,结果相同。

(√)2.四则运算的法则(为后面的四则混合运算打基础)一——三年级重点抓整数的四则运算;四年级重点抓整数除法;五年级重点抓小数乘、除法;六年级重点抓分数乘、除法。

3.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4.估算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常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①应用如: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除估算外,还要进行合理解释。

②估算的结果不唯一,只要合理都对。

如:486+302≈500+300=800486+302≈180+300=780③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一般可以省略高位后面的尾数后,再来计算。

如:563+280≈600+300=900808-95≈800-100=700956×5≈1000×5=5000除法的估算要看除数,看高位上的数够不够商1。

如:1496÷7≈1400÷7=2007281÷91≈7200÷90=805.四则混合运算①注意运算顺序,在平时能让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按运算的顺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乱添括号。

6.运算定律:掌握五大运算定律和两个性质(1)五大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a+b=b+a②加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交换律a×b=b×a④乘法结合律(a×b)×c=a×(b×c)⑤乘法分配律(a+b)×c= a×c+b×c(2)两个性质①减法性质a-b-c =a-(b+c)②除法性质a÷b÷c =a÷(b×c)应用运算定律可以计算简便,反之在进行简算时一定要用运算定律。

在简算过程要得到整数、整十、整百数,记住一些特殊性。

如4×25=100,8×125=1000。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的难点,教学时注意总结。

7.应用题:着重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找准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

式与方程1.会用字母表示数:乘号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在乘法中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易错:a2与2a的区别。

2.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有两个条件:一是有未知数,二是等式。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解方程一定要写“解”字,解方程的方法在平时多强化,重总结。

5.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或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互逆关系。

探索规律这部分知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第一学段主要要求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