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时期重要画家及作品分析

隋唐时期重要画家及作品分析

4、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起之先河
5、唐代的绘画实践展示了唐代的美学的实绩,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显示可唐代美术的深度
尉迟乙僧
西域人,王族子弟。擅长画佛像、人物、鬼神,也擅画花鸟。所画人物皆是外国人之形象,画风具有浓郁的西域特色
吴道子
“画圣”
“画祖”
《送子天王图》
《钟馗捉鬼加以发扬,出现了诸多有影响的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
、周昉等
2、山水画继续发展,开始划分青绿山水与水墨、疏体与密体,奠定了宋元以后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的初基
3、石窟、陵墓壁画创造出清新鲜明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在一定基础上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洋溢着时代精神
张萱
(仕女画)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擅长人物画(妇女婴儿),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入画《虢》讲述杨玉环与三妹虢国夫人以及眷属们郊游的场景
《捣》平面式的散点透视
周昉
“周家样”
《挥扇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
“丰厚为体,衣纹线条简劲,色彩柔丽”擅画仕女图,天王菩萨,创作了“水月观音”,称“周家样”《挥》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闲散、无聊寂寞的生活,充满了哀怨的情绪,深刻揭示了任务的心理特征。《簪花》贵妇人在庭院赏花、斗狗的场景。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形象
山水画(摆脱了“水不容泛,人大于山”走向成熟)
孙位
展子虔(隋)
《游春图》
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开创了青绿山水
李思训(唐)
《江帆楼阁图》
继承发展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突破了单纯以线勾勒填色的画法,以富有变化的勾褶表现山石树木的结构,再以青绿重彩填染,使画面富丽堂皇
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同时,唐代的宗教美术逐渐走向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探索改进进而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就绘画题材而言,现实性题材逐渐增多,也曲折的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阎立本
“丹青神话”
《步辇图》(绢本设色)
《历代帝王图》
《职贡图》
1、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曾瑶、郑法士2、具有多方面才能,擅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释人物为主。3、绘画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腻,人物神态刻画细腻,其作品备受当时世人推崇,被世人列为”神品”4、不少创作作品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5、传为他的作品《历》就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唐玄宗称“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
董其昌推崇为“北宗”山水画之祖
李昭道
“小李将军”
《明皇幸蜀图》
《春山行旅图》
绘画手法均用细笔勾填,仍无皴法。《明》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
与其父共称“大小李将军”
王维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王右丞”)
《江干雪霁图》
1、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风格2、创“破墨”山水技法,把以勾勒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画发展推进了一步。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后世尊其为
“文人画之祖”
张璪
以水墨作山水松石,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薛稷
《啄台鹤图》
《顾步鹤图》
据说屏风画六扇鹤样由他创造,他的画已失传,但从唐墓室壁画中可以看到云鹤屏风画样的面貌
边鸾
《梅花山茶雪雁图》
擅写活禽生卉,山花园蔬,时以牡丹第一、正面鸟雀第一、枝折第一称名画坛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评诸家。不仅记载了画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和画作,又对画家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进行论述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第一步体列完备、史论结合,内容丰富的绘画通史作品,内容分为三部分:绘画史反战的评书及理论知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画家传记以及作品。在当时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
“唐人画鸟,边鸾最为驰誉”“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
韩幹
《牧马图》
《照夜白图》
经常痴呆的观察马,将细节弄清楚并牢记在心,在作画时,妈的各种体貌,奔跑的雄姿都能跃然纸上,人们称韩幹的马是能跑动的马
韩滉
《五牛图》
画牛“曲尽其妙,赵孟頫称赞他“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隋唐时期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唐画断》)
朝代(历史背景)
分类
人物(头衔)
作品
绘画特色
大家的评价
艺术发展特点
隋唐时期
(隋唐,是宽容开放的大帝国,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这一时期的封建社会达到鼎盛。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民族大融合的深入发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之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加的紧密;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画等画科开始出现并独立成科
《地狱变相图》
《八十七神仙卷》
擅画道释人物,发展了张僧繇的简括画法,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人物画自成体系,被称为“吴家样”,对中国佛教人物画得影响深远。②创作了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有豪迈自由的气势和波折起伏的变化。后人把他和张曾繇并称为“疏体”,有别于陆探微和曹仲达的“密体”③线条有速度,有力量,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人称其线条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曹仲达,两句话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④吴道子的画用色倾向于简淡、雅致,在焦墨痕中略加点染,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被称为“画圣”⑤、首创了“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白描画法。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