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训大纲《实验基本技能》大纲(执笔人:李国强)1.目的要求实验基本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必修且重要的一门的实验课程,以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等课程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及实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实验基本技能教学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掌握一般的实验基本操作,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较系统地学习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开拓学生智慧,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联想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下:(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四大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

(2)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解能力,掌握常见的实验室制备和分离提纯的方法,学会测定沸点、pH、电导率等常数的测定方法。

(3)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常用的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学会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

(4)使学生具备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正确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简图和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初步学会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仪器,开展设计或综合型实验。

3.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口试、实作形式进行考核),48学时,3学分。

(2).成绩评定:①.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由出勤成绩(10%),操作过程成绩(40%),实验报告成绩(20%),课程考试成绩(30%)四部分组成。

②.出勤成绩由迟到、早退、旷课、请假以及平时表现等组成;其中迟到、早退扣5分,旷课扣10分,请假不扣分;但旷课和请假需另补做实验,不补做实验者,其出勤成绩、操作过程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均为0分。

③.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均采用A、B、C、D等级形式表示,以5分为档次差别。

具体等级如下:A+代表100分、A代表95分、A-代表90分、B+代表85分、B代表80分、B-代表75分、C+代表70分、C代表65分、C-代表60分、D+代表55分、D代表50分、D-代表45分,依次类推。

审核人:王书敏批准人:朱江《环境监测实验》大纲1.目的要求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以《环境监测》理论教学为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对环境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应有独立分析与解决的能力,针对实验中涉及的项目应能熟练操作,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实验的关键环节、干扰消除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数据处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口试、实作形式进行考核),32学时,2学分。

(2).成绩评定:①.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由出勤成绩(10%),操作过程成绩(40%),实验报告成绩(20%),课程考试成绩(30%)四部分组成。

②.出勤成绩由迟到、早退、旷课、请假以及平时表现等组成;其中迟到、早退扣5分,旷课扣10分,请假不扣分;但旷课和请假需另补做实验,不补做实验者,其出勤成绩、操作过程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均为0分。

③.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均采用A、B、C、D等级形式表示,以5分为档次差别。

具体等级如下:A+代表100分、A代表95分、A-代表90分、B+代表85分、B代表80分、B-代表75分、C+代表70分、C代表65分、C-代表60分、D+代表55分、D代表50分、D-代表45分,依次类推。

审核人:王书敏批准人:朱江《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纲1.目的要求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训练,掌握污水处理或给排水某些处理单元的实际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为培养合格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和环境管理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的把握进一步提升。

3.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口试、实作形式进行考核),32学时,2学分。

(2).成绩评定:①.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由出勤成绩(10%),操作过程成绩(40%),实验报告成绩(20%),课程考试成绩(30%)四部分组成。

②.出勤成绩由迟到、早退、旷课、请假以及平时表现等组成;其中迟到、早退扣5分,旷课扣10分,请假不扣分;但旷课和请假需另补做实验,不补做实验者,其出勤成绩、操作过程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均为0分。

③.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均采用A、B、C、D等级形式表示,以5分为档次差别。

具体等级如下:A+代表100分、A代表95分、A-代表90分、B+代表85分、B代表80分、B-代表75分、C+代表70分、C代表65分、C-代表60分、D+代表55分、D代表50分、D-代表45分,依次类推。

审核人:王书敏批准人:朱江基础工程实训1大纲(执笔人:吕海洋)1.目的要求工程专业基础工程实训属于工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必修环节。

现代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模型设计为加强教学实验和项目训练提供了基本条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工科专业的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多种工程手段(工程的或管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掌握成为工程师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学生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能应用计算机,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培养现代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内容与时间安排基础工程实训1的主要内容为材料的加工,实物模型设计、加工与装配。

包括工程实训安全教育,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金属及工程塑料的加工,实物模型的设计、加工与装配等。

此项训练于第三学期完成,共计2周。

具体内容为:(1)工程实训安全教育。

(2)常用工程测量工具的使用。

(3)金属材料的加工基础实训,主要涉及金属板材、棒材的截取,切割、打磨、攻丝等。

(4)工程塑料的加工基础实训,主要涉及塑料板材、管材的截取,切割、钻孔、连接等。

(5)实物模型的设计、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主要涉及工程实物模型的设计加工制作,装配,修整等。

3.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通过出勤,实训过程,实训产品、图纸及模型,实训总结报告(设计说明)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态度及实践能力。

(2)成绩评定:出勤:10%,实训过程:30%,实训产品、图纸及模型:40%,实训总结报告(设计说明):20%。

审核人:王书敏批准人:朱江基础工程实训2大纲(执笔人:吕海洋)1.目的要求通过基础工程实训,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电子仪器的规范使用及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与检测能力。

使学生掌握手工焊锡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

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增强学生对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和劳动观点,以逐步获得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内容与时间安排基础工程实训2的主要内容为基本电路的认知、绘制与电路连接,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认知与安装,常用电工及焊工工具的使用,基础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电路测量。

包括工程实训安全教育,基本电路认知与电子元器件安装,常用电工焊工工具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电路测量等。

此项训练于第四学期完成,共计2周。

具体内容为:(1)电工及焊工实训安全教育。

(2)基本电路的电路图认知、绘制与电路连接。

(3)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认知与安装。

包括LED彩灯、收音机相关电子元器件的认知与安装。

(4)常用电工及焊工工具的使用。

包括万用电表、电焊台工具等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5)基础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电路测量。

包括LED彩灯、收音机、万用表等相关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及电路测量。

3.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通过出勤,实训过程,实训产品、图纸及模型,实训总结报告(设计说明)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态度及实践能力。

(2)成绩评定:出勤:10%,实训过程:30%,实训产品、图纸及模型:40%,实训总结报告(设计说明):20%。

审核人:王书敏批准人:朱江《专业技能训练1》大纲(执笔人:王书敏)1.目的要求专业技能训练1是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环境监测》、《实验基本技能》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

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1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现状、管理运作模式、规范标准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内容与时间安排专业技能训练1主要包含安全教育、环境指标检测等,具体内容和时间见下表。

3.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①.成绩由出勤成绩(10%),实训过程(40%),实训报告(50%)三部分组成;②.出勤成绩由迟到、早退、旷课、请假以及平时表现等组成;其中迟到、早退扣5分,旷课扣10分,请假不扣分;但旷课和请假需另补做实验,不补做实验者,其操作成绩和报告成绩分别为0分。

③.实训过程和实训报告的成绩均采用A、B、C、D等级形式表示,以5分为档次差别。

具体等级如下:A+代表100分、A代表95分、A-代表90分、B+代表85分、B代表80分、B-代表75分、C+代表70分、C代表65分、C-代表60分、D+代表55分、D代表50分、D-代表45分,依次类推。

审核人:朱江批准人:徐强《专业技能训练2》大纲(执笔人:王书敏)1.目的要求专业技能训练2是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等专业课程学习之后。

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2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评领域的技术现状、管理运作模式、规范标准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内容与时间安排专业技能训练1主要包含安全教育、环境指标检测等,具体内容和时间见下表。

3.考核与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①.成绩由出勤成绩(10%),实训过程(40%),实训报告(50%)三部分组成;②.出勤成绩由迟到、早退、旷课、请假以及平时表现等组成;其中迟到、早退扣5分,旷课扣10分,请假不扣分;但旷课和请假需另补做实验,不补做实验者,其操作成绩和报告成绩分别为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