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哮喘的中医护理常规

哮喘的中医护理常规

哮喘的中医护理常规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肺系疾病。

发作时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证。

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宿痰内伏于肺,因饮食、情志、劳倦再感六淫之邪而发哮喘。

病位在肺、脾、肾。

临床分为发作期(冷哮、热哮、虚哮),缓解期(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评估:
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咳嗽、咳痰的性质、量、颜色是否有异常。

3)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形态、是否有哮鸣音。

4)有无意识的改变。

5) 心理状况。

6)辩证:
1.冷哮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

2.热哮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

3.虚吼反复发作,咳痰无力,气声低微。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脾胃肺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灰尘、药物、花草等刺激。

禁烟。

寒哮、虚哮病室宜向阳温暖,胸背部保暖;热哮室温宜偏凉。

3.哮喘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吸氧,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

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密切观察哮喘发作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象、脉象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1)突然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

2)哮喘持续发作,见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脉大无根。

3)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脉微数。

4)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

5)有哮喘发作先兆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

6)痰热闭阻,心窍蒙闭之兆,痰阻气道,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精神恍惚、发燥不安、瞌睡等。

五、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烟酒等食物。

寒喘可加用葱白、生姜等调味;热哮可食丝瓜、冬瓜、黄瓜等;喘憋多汗者,多饮水。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忌食海鲜发物。

六、临证(症)施护:
1.痰气交阻,哮喘发作时遵医嘱针刺。

2.痰热阻肺,痰色黄粘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3.哮喘伴有表证发热,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或针刺合谷曲池等穴。

4.缓解期可耳穴埋籽,或遵医嘱针刺足三里等穴。

七、情志护理
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教会患者自控方法,保持良好心态,安心养病。

八、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

3.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宜引发过敏的食物。

4.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

5.坚持锻炼如散步、打太极、呼吸操等,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

6.积极寻找过敏原,预防哮喘复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