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细胞讲义的侵袭和转移

肿瘤细胞讲义的侵袭和转移


第三节 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
一、瘤细胞从肿瘤母体脱离 1.瘤细胞黏附力降低 ①钙离子含量下降 ②肿瘤细胞某些表面成分的变化 ③桥粒、半桥粒和间隙连接的数量减少
2.肿瘤细胞表面电荷增多
二、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 1.肿瘤细胞蛋白溶解酶的释放 2.肿瘤细胞的运动 3.趋化因子的引导 4.肿瘤血管的形成 5.宿主组织的间质水肿 三、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 四、肿瘤细胞在循环中运行 五、肿瘤细胞在循环中成活 六、肿瘤细胞在血管内或淋巴窦内滞留和坐床 七、肿瘤细胞穿出血管壁 八、转移灶形成的机制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精品
类型: 1.体外静止器官培养 ①半固体单个细胞器官培养
肿瘤细胞
宿主器官
②液体单个细胞器官培养 2.单层细胞器官培养
肿瘤细胞 宿主器官
肿瘤细胞 球体
3.瘤细胞球体器官培养
宿主器 官球体
(二)半体内半体外器官培养模型
(三)体内侵袭模型
1.皮下移植侵袭模型 2.肌肉内移植侵袭模型 3.爪垫皮下移植侵袭模型 4.小鼠耳廓皮下移植侵袭模型 5.睾丸包膜下移植侵袭模型 6.小鼠尾部皮下移植侵袭模型 7.肾包膜下移植侵袭模型 8.腹腔内移植侵袭模型 9.视网膜内界膜移植侵袭模型
第四节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一、粘附 1.粘附的作用 2.粘附的分类:①细胞与细胞的粘附:同型细胞粘附;异型细胞粘附。
②细胞与基质的粘附。 3.细胞粘附分子:①钙依附粘附素家族②整联蛋白家族③选择素家族④
免疫蛋白超家族⑤透明质酸受体类等。 4.粘附分子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二、降解 1.PA; 2.u-PA; 3.t-PA; 4.TAT; 5.MMP; 6.组织蛋白酶D 7.透明质酸酶;8.IV型胶原酶;9.丝氨酸蛋白酶;10.半恍氨酸蛋白酶;
(二)血道转移 1.肿瘤细胞的可能走向 2.血道转移模型 ①腋部背侧皮下移植瘤细胞 ②尾静脉内接种瘤细胞 ③肌肉内移植瘤细胞
三、转移过程 (一)淋巴道转移过程 1.转移前侵袭 2.瘤细胞靠近淋巴管 3.瘤细胞穿过内皮基底膜 4.瘤细胞在淋巴管内移动 5.瘤细胞在淋巴结内停留并增殖 6.瘤细胞在淋巴结实质内增殖 7.从一个淋巴结转移到另一个淋巴结 (二)血道转移过程 四、瘤细胞侵袭与转移之间的关系
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继发部位 称为转移 一、肿瘤转移的实验研究 自发转移模型:移植肿瘤在局部转移模型。 实验性转移模型:将瘤细胞直接注入血管或 淋巴管后出现的转移称为实验性转移模型。
二、肿瘤转移模型 (一)淋巴道转移 1.小鼠淋巴结的分布 2.小鼠的淋巴引流 3.淋巴道转移模型 ①腋部背侧皮下移植肿瘤细胞 ②肌肉内移植肿瘤细胞 ③爪垫内侧皮下移植肿瘤细胞 ④尾部皮下移植法
11.天门冬氨酸蛋白酶;12.基质溶解素;13肝素酶等 三、肿瘤细胞的运动 自分泌移动因子:AMF; ATX; ISF; MSF。 旁分泌移动因子:VN; FN; LN; I和IV型胶原及血栓反应素 生长因子:IGF; EGF; TGF等
感谢聆听!
二、肿瘤侵袭过程 (一)侵袭过程的形态学模式 1.瘤细胞向器官表面靠拢; 2.瘤细胞用丝状伪足紧贴于器官表面; 3.瘤细胞伸出伪足沿细胞的天然间隙穿过基
底膜; 4.瘤细胞进一步侵入器官深部形成癌巢。
(二)侵袭过程的定量分析 (三)侵袭能力的比较研究 (四)选择性侵袭与宿主器官和部位的关系
第二节肿瘤细胞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