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找工作经验总结

找工作经验总结

找工作经验总结自从9月18日提交了小论文开始找工作,到今天12月8日了,算是告一段落,拿了几个offer,签了保底,该面的还在面着。

蛋疼的是论文还没接收…真尼玛难产啊。

找工作之初就想好了,在交大呆了前后8年,就混了个硕士,虽然蛋疼,但还是想要留下点东西,总结经验传播圣经造福人类之类的,顺(zhu)便(yao)也吹吹nb臭显摆一下。

大家仅当做个借鉴吧。

文章很长,目测万余字,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臭显摆,满足一下虚荣心;第二部分是概况,自我介绍,主要为了说明情况,包括单位的选择和岗位的选择;第三部分是找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写的很杂;第四部分是我参与过的各个公司的介绍,包括笔经面经。

一、offer现状从10月初开始陆陆续续的拿offer,目前已经有了几个,经过重重比较,签了电信。

目前拿到6个offer(其中北京移动还没确定,先去体检了),分别是北京联通,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北京移动,大唐移动,数码视讯,京东方。

具体待遇和笔面经在最后会有统一说明。

签完以后很多单位的面试就没去了,因为比较起来可能还不如现在已有的,更好的单位还在持续面试中,但是要等到年后才能有信了。

二、概况:先自我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吧,可能对于一些同学借鉴意义不大,但是面试笔试啥的还是有一些经验分享的。

比如说一些笔试面试心得,LZ小吹一下nb的说,各种面试通过率大概90%,群面100%通过。

1.基本参数LZ男,理学硕士,有北京户口,性格沉稳,扯淡能力强,逻辑思维比较缜密。

相信很多同学应该会说,你这优势太大了,北京人还是男的,找工作多好找啊!其实情况吧,还确实是这样的…有北京户口找工作确实会有一些便利,特别是在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尤其如此。

但是情况并不像传言的那样,单位解决一个北京生源就业就给你两个户口指标,或者两个就业解决一个指标,这都不可能,真实情况我询问过比较nice的HR姐姐,得到的情况是这样,这个单位可以解决户口,但是户口指标和计划招聘人数之间存在差额,如果大家都是名牌高校硕士,你能解决我不能解决,你觉得我能乐意么,所以一般北京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当这些多余的货…而且说实话,北京户口只是在简历筛选的时候有优势,如果你面试渣渣了还是一样会挂的。

对于不能解决户口的单位来说,你有没有户口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特别是像华为这种有异地工作文化的公司,我这样锁定工作地点在北京的就直接被藐视了。

另外男生这个优势就不说了。

女生找工作确实劣势比较大,这个找谁也不管用~~可以去妇联问问2.专业参数LZ专业非常的高大上,光学,你听说过么?我也没有。

俗话说这找工作时脑门上流出的汗都是你当初选专业时后脑勺灌进的水,大学四年就是一套完整的放水过程。

这个专业是理学硕士,二级学科,挂在物理学下面,专业方向是光电子技术器件,还是有机的…可以说是唯一的专业对口的单位叫做京东方,在亦庄南边很远的地方。

理学院的同学应该都不陌生,待遇后面回细说,说实话还不错,特别是对于外地同学。

所以LZ果断选择换个专业,找一个比较有前途的方向作为主业,大方向定在了航天口(被北航清华压制),军工口(被北理清华压制),通信口(被北邮压制),金融口(被各种压制)。

不过虽然压制严重,但LZ还是坚强的投了简历。

3.岗位选择技术类是首选。

作为硕士来讲,如果去做销售,你将和本科生,甚至专科生毫无区分度。

即使你励志做销售,也最好从技术类岗位入手,掌握了产品性能和技术基础以后,转到销售部门会感到顺风顺水。

这个技术类可以是研发,也可以是技术支持这种,看个人志愿了,处于我这蛋疼的专业考虑,除了京东方,其他的单位我都报的是技术支持、售前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这种岗位。

三、心得体会基本情况介绍完了,我将找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一下找工作的基本内容,分别是造简历,投简历,笔试和面试。

1.写简历简历是最重要的,这个不通过后面什么都不用准备了,所以需要着重的花时间,花精力来准备你的简历。

一份好的简历不在于页数啊,花式啊,颜色啊,照片啊,而在于内容的精炼和全面,在HR看来,我想要看到的内容都有,废话还少,这样就值得我喜欢。

(当然这只是我认为的)简历的制作方法网上非常多,且众说纷纭,我就不细说了。

不过有一点我想强调,英文简历还是必要的,且必须要用心准备,不要有基本的语法甚至是拼写错误。

另外一点就是,针对于不同的企业,要有针对性不同的简历,这个不是说你改一下岗位就行了,而是整体的简历结构都要改。

对于外企,重要的是绩点及实习经验,要在明显位置突出强调;对于国企和事业单位,学生工作和课程状况要突出强调,且篇幅可以2页甚至3页,一份内容丰富的简历会显得你的竞争力很强,在加上一页的英文,简历厚度在3-4页比较合适。

我的简历前后准备了半个多月,中间托人找过国企和外企的专业HR改过,英文版找外籍老师改过,针对外企、国企、私企和研究科研单位有不同的倾向。

2.投简历简历投递方式基本分为现场投递,网络填表和邮件三种。

现场投递就不说了,要在简历上显著位置写清楚投递岗位和下属公司等。

网络填表也相对简单,特别是大企业会委托中华英才啊智联这种的,可以使用该网站的通用简历,在找工作指出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注册一份尽量详细的简历,投递是就会省去很多麻烦。

邮件投简历最基本的一点是,千万不要群发邮件!!特别是还sb的明抄,一定要一份一份的分开投,别一下发到100个单位,还不加掩饰的用明抄…每个单位要写一封求职信,内容可以根据行业不同写一个草稿,复制出来修改一下。

简历上可以不明确写目标岗位和工作类型等,这个应该体现在求职信里。

简历放到附件里,邮件开头按照标准格式写一封求职信,下面把简历贴到邮件正文上。

另一个重点问题是投什么单位。

在找工作之初大家考虑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找一个什么样的单位,我也是思索了很久。

单位大体可以分为跨国大型外企,中小型外企,垄断性国企,竞争型大型国企,普通国企,大型私营(股份制)企业,中小型私企。

我经过了比较严密的思考,觉得还是找一个比较稳定且待遇良好的工作比较好,前提是企业规模一定要大。

这种选择企业的文章很多,LZ前一段也转发过别人的帖子,不过公说公有理,我自己觉得吧,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好,你可以在里面学到制度化的公司运营流程,这个是很开拓眼界的,在小公司你可能得到各方面的历练,但是眼界小了,发展总归是有限。

企业性质方面,我个人倾向于国企,500强外企也在考虑之内。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我一共投了大概30-40家,给回信的只有10来个吧,包括回信表示感谢和滚粗的(一般只有外企和咨询公司这么客气,但是今年大工行突然给我短信通知我被刷了,是在受宠若惊)。

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这还算好的,有些同学投了百十来家只有个位数的回音也是正常的。

3.笔试有了笔试的机会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这证明你的简历已经通过了。

每个单位的笔试都要用心准备,侧重点不同,但是一般来讲都会考行测,所以买本公务员考试的书练一练行测还是有必要的。

(顺便做个广告,LZ自用的一本华图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参考题集一本出售,40元从京东买的,做题都是在纸上写的,基本99成新,无任何标记,25大洋出…卖不出去就算了)具体的我笔试过的单位的笔试内容我会在后面单位介绍部分写出来,这就省略了。

4.面试面试基本分为群面和单面,可能全有也可能只有单面。

单面先说单面吧,面试之前要有准备,单面最重要的还是你的简历,你上面写到的内容你都要心中有数,对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套合理的解释,且对于你的过往经历要有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说法。

举个栗子:LZ本科一直玩电脑,挂了4科,打工挣钱买游戏装备,毕业工作半年被辞退,无奈考研,上了研以后自暴自弃,啥也没干混了2年半。

这你怎么说能挽回败局呢?我本科期间听信了一个谣言,说大学学的东西95%都没用,找工作的时候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没啥心思放在学习上,做过各种各样的实习工作,积攒了一些实习经验;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在一家跨国公司做渠道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发现,我和那些专科生基本没有区分度,所以放弃工作重新考研,硕士期间就一直专注于学业,发表了一篇sci论文,目前正在审稿中(这个没发表就没法查的。

),目前实验进展顺利。

这么一说,一下子就从无力学渣变身为经验与学术兼备的高级人才了。

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比如说,你本科学习成绩不好,都干什么了?毕业以后一年都干什么了?为什么辞职啊?论文没接收就不算,你还有别的学术能力的认证么?职业生涯规划啊?这种都要提前想好,而且都是你简历里有可能显示出的问题。

另外一个薪资问题比较敏感,你在去这个公司面试之前一定要打听清楚该岗位的入职标准薪水和一般2-3年,3-5年员工的平均薪水概况,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喜欢这样说:新员工更多的不是要看薪水而是要注重发展,但是总得生存,我觉得要保证生存,工资至少要6000/8000(按照该公司能提供的下限说),我相信公司对于这个岗位会有一个定薪的,只要能保证生存就好,我更看中的是我3-5年以后的发展,我希望在我30岁左右的时候薪水可以达到XXXX(调查值)。

然后人家一般就会追问你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要提前想好,最好是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规划,说出来要符合该岗位的基本发展方向。

群面再说说群面吧,这个我比较有经验了,写的东西也比较多。

群面一般流程是这样,按照作为顺序每个人自我介绍1分钟,有的单位会出一些小题让你回答,将这个时间延长到3分钟,比如说移动,自我介绍1分钟+阐述一些物品(肥皂啊。

公交车啊,风筝什么的)和手机之间存在什么联系,这种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回答符合逻辑就行。

然后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有的单位会明确说不许分组不许投票,有的则没有规定,特别是当题目的范围特别大且时间较长时(比如说有一个题目是在一个岛屿上建一个动物园,并要求盈利),如果不分组的话效率非常低,所以可以提出分组讨论。

讨论时间一般是30分钟,大部分会另给出3-10分钟的读题时间和3分钟的总结时间,也有将这两段都包含到30分钟之内的(比如坑爹的北京电信,根本就没时间讨论总结啊。

),流程大家心里有个谱就行。

下面将一些心得体会东西总结了一下,按条写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大思路方面:1.群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说话,如果不说话就会面临着最后的压力提问,这些问题很多都比较难回答,而且有些会与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相关,如果你不记得前面同学说过什么了就会很尴尬。

所以尽量避免被提问,一般10个人以上的小组面会提问得分最低(也就是话最少)的4-5个人,也就是说排名中上就会比较安全了。

2.不要刻意多说话,特别是不能说很多废话,不能啰嗦,要有自己想法,简单些说,大家的时间都非常紧。

3.要有见解,但是不要固执,时间有限大家又不太熟,不可能全盘按照你的设想来执行,所以提出意见,如果过半的同学不同意就别坚持了。

固执的表现反而引起其他队友甚至考官的反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