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家附近的御桃园
中班语言活动:桃花朵朵开
一、设计意图:
春天悄悄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的,可是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一天早晨,小朋友在活动室外,面对着幼儿园大门口的紫玉兰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看!玉兰花开了,紫紫的、香香的,春天的花儿真好看!”还有的说:“我家门口是一大片桃树林,马上要开花了,到了夏天树上结的水蜜桃可多了!”说完一副喜滋滋的样子。
孩子由于没有亲身观察桃园的美景,因而他们不能体会到春天万物变化,同时不能感受桃园中的美。
幼儿即使有春天的感受也只局限于视觉,除了春天的花草给幼儿较深的印象,对春天的认识还是狭窄、片面的。
为了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结合季节特点,我们中班组参观了附近的御桃园,因此设计了活动《桃花朵朵开》这篇文学作品活动,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运用画画、编编、讲讲的方式充分感受和表现春天的美丽。
二、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编编、讲讲,大胆表现对春天桃花的感受。
3.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桃花朵朵开》的音乐
2、背景音乐
知识经验:知道桃花开了是春天典型的季节特征;物质准备:图片4幅、大桃花瓣一朵、每个幼儿手里一支笔、背景音乐、散文朗诵、奖励:桃花鼓励语: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
四、活动过程:
一、律动《桃花朵朵开》引出课题。
二、分段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及桃花瓣儿洒落后的各种不同妙用。
1、欣赏散文第一段,理解散文的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片)提问:春天到了,桃园里美丽的桃花开了,幼儿猜想桃花招来了谁?
(2)、下面我们听一段散文,小朋友们要仔细听,美丽的桃花招来了哪些
小动物?(幼儿根据散文诗回答桃花招来了哪些小动物)
(3)、教师让孩子重点理解“粉红色的海洋?”
(4)、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朗诵散文。
(出示第二幅图片)
(5)、提问:桃花招来了小蜜蜂,蜜蜂在花朵上怎么样呢?小鸟在桃树枝上干什么?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小蜜蜂嗡嗡嗡的叫,小鸟唧唧喳喳唱着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欣赏散文第二段。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朗诵)
(1)咦,一阵春风吹过,谁飘落下来?桃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请个别幼儿用动作模仿)
(2)小蚂蚁拣了一片花瓣儿,在洞口搭了一间房子。
粉红色的房子真美丽!
(3)小蚂蚁拣了一片桃花瓣,做了什么?你觉得桃花瓣儿做的房子怎么样?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3、欣赏散文第三段。
(教师出示图片不朗诵)
(1)小甲虫拣了桃花瓣可能会当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我们一起学一学小甲虫把花瓣儿当小船,摇呀摇!
4、欣赏散文第四段。
(教师出示图片不朗诵)
(1)这次谁又拣到了桃花瓣儿,做了什么?做了几个花环?用来干什么?
(2)先请个别幼儿来讲述,教师再带领幼儿集体朗诵。
(3)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朗诵,幼儿欣赏散文最后一段。
三、完整欣赏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幼儿轻轻跟随着朗诵)
(1)刚刚我们把散文《桃花朵朵开》欣赏了一遍,你们觉得好听吗?想不想再来听一听?
(2)请幼儿边看图边完整欣赏配乐散文一遍。
四、尝试仿编。
1.桃树妈妈把桃花瓣儿给了小蚂蚁、小甲虫、小兔,当成了房子、小船、花环,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拣到了桃花瓣,它们会把它变成什么呢?
2、幼儿讨论,仿编。
(播放背景音乐)
3、请每组的幼儿分别将仿编的散文朗诵给大家听。
五、表演游戏:桃花朵朵开
六、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一首关于春天的散文,回家后我们画一幅桃花开了的图画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奖励: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非常棒,不仅学会了散文《桃花朵朵开》,还自己创编了一首诗歌,老师非常高兴,所以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七、活动反思:
散文欣赏活动是通过艺术的语言,来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美。
一直以来我只是觉得散文可以跟故事一样教授,让孩子懂了,会了,就可以了,却忽略了散文中的美是散文的灵魂,学会朗诵散文是开始,学会带着感情去欣赏散文才是重点,通过这一次的散文欣赏活动,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1.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活动的主题是春天,而桃花是春天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之一,孩子们对粉色的桃花有着独特的喜爱之意,加上我们近期进行了踏青活动,孩子们对春天里的景色特别感兴趣,“桃花朵朵开”就成了最贴近主题的选择。
有了对桃花的接触和了解,孩子在欣赏散文时就有了直观的经验,能更好的理解散文。
2.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活动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散文内容,以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我以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想把幼儿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但是作为一个教师,我误以为只要孩子理解了散文,会读了散文,就是能够欣赏散文了。
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的人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而幼儿本身没有具备欣赏的能力,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了解散文的情感、情绪、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
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幼儿,以美的姿态去感染他们。
3.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因此,幼儿学习散文也需要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但我在分段欣赏时没有将问题设计到位,以致幼儿对问题失去兴趣,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欣赏散文也就失去了意义,引导幼儿观
察画面,了解散文内容,这样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能更为生动,也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感知散文。
4.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幼儿进行句式的创编,孩子们的回答很丰富,花瓣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东西,但他们所说的都缺乏了一定的美感,没有将事物的美与桃花的美联系在一起,这也失去了散文欣赏的精髓,关键在于他们没有深刻的体会到这篇散文带给他们美的享受,这也是我在这节课后感悟到散文欣赏活动的重点之一。
关于这节课后的感悟甚多,如何做到细致地对待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应对临场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调整与学习,但是我想无论如何,每一次的活动我都要认真地对待,热情地投入,相信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可以逐渐积累,逐步提高,自我完善。
8、附:散文:桃花朵朵开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
一朵朵桃花挂满枝头,
远处看去像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小蜜蜂在花骨朵上嗡嗡嗡的叫,
小鸟在枝条上唧唧喳喳的唱着歌,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似乎与桃花比美!
一阵春风吹来,桃树妈妈让粉红色的花瓣儿,飘呀飘呀,飘落下来啦。
小蚂蚁拣了一片花瓣儿,在洞口搭了一间房子。
粉红色的房子真美丽!
小甲虫拣了一片花瓣儿当小船,摇呀摇,粉红色的小船真美丽!
小男孩拣了许许多多花瓣儿,做了三个花环,粉红色的花环真美丽!
小男孩送了一个花环给爸爸,送一个花环给妈妈,真快乐!
原来春天是这么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