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20XX年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汇报材料
完善要素 做强服务
高标准打造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
各位领导: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
完善服务要素,加快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实现了全市就业创
业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XX年,全市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
就业、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成功中介、劳务输出等各项指标均超出
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3%以内。我
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真重视,健全组织机构,确保中心地位得到提高
1、建立政府高位推动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就业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
于加快XX市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的意见》,按照“起点高,功
能全、效果实”的原则,在一个月内成立了全市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
心,明确指导中心为市就业局下属科室,设主任1名(副科级),科
员2名,均为财政全额补助事业编制。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全市就业创
业培训服务工作的布局规划、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通过加大协调调
度和督促检查力度,实行月调度、季汇报、年检查的工作机制,为全
市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建立创业宣传长效机制。在指导中心设立专职信息工作人员,借
2 / 5
助省、市、市三级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每半月向省创业网站报送1篇
本地创业信息,每月向省创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上报新闻稿件2篇,
积极宣传全市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信息和经验。充分利用市电视台、市
新闻网站等媒体媒介,对全市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在市
城及农村通过设立永久性标语牌、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
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崇尚
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全民创业良好氛围。
3、建立创业工作考核机制。构筑创业服务业务指导、创业服务工作
目标考证、激励奖惩三大管理体系,出台《XX市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办
法》,推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每月对各有关部门创建工作和政策
落实情况进行调度,每季度对市场主体活跃、创业环境优良、民营企
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快、个体和民营经济财政贡献率高的部门单
位,以及对创建工作推进缓慢、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投诉较多的部
门单位分别予以通报,并把工作成效纳入年终市直部门实绩考核范围,
将考核结果与单位的荣誉及个人评先选优挂钩,确保了全市就业创业
工作在考核、激励机制下快速发展。
二、强基础,完善创业要素,确保工作效能得到提高
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整合原有就业创业专家指导团的基础上,
由指导中心牵头组建了市创业咨询专家志愿团,通过组织培训班、教
学研讨会、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学习活动,实现了就业创业服务机
构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在互动交流中的持续提高。目前,全市就业创业
专家志愿团成员已达25名,具备SYB创业培训资质的指导教师达到
3 / 5
12名,做到了统一备案,分级管理,为提高就业创业培训效果提供了
坚实的人力保证。
2、做好创业项目资源库建设。XX市现有人口33万人,城乡劳动力
18.7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8.5万人,面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更
好地给全市城乡创业者提供本土化、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创业
项目,我市按照一二三类产业1:3:6的比例,侧重在三类产业及特
色种植、养殖项目上做文章,通过多种渠道征集、论证、评估和确定
创业项目,建立了涉及服务业、制造业、餐饮业及种养殖业数量在500
个以上的创业项目资源库,年新开发项目率保持在30%以上,项目淘
汰率保持在20%以上,使项目资源库项目内容不断更新,创业项目始
终保持优势状态。
3、推进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原国有企业的闲置厂房、专业市场
及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采取买、租、借及联
合建设等方式,由市政府投资30万元,为指导中心建立创业实训基
地4处、创业孵化基地1处,使国家和省有关创业扶持政策在创业实
训基地、孵化基地得到充分释放。创业孵化基地实行创业指导、教育
培训、创业成果转化的“一条龙”式服务,有效带动了高校毕业生、
复转军人、困难群体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创业。18年,全市参加创业
培训人员达到240人,带动就业300余人,为144名成功创业者申请
了共计28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三、动实招,建立服务平台,确保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1、建立“六位一体”创业服务平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
4 / 5
办法,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实训、专家指导、融资信贷、创业孵
化、创业维权“六位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市各类
就业者、有创业愿望者和已成功创业者提供了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服务
指导。在创业前,主要使创业者进一步树立就业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创业中,主要对创业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在创业后,帮助
创业者掌握必备的工商、税务、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企业管
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全程服务的方式确保创业成果得到筑固。
2、建立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在充分利用市就业局训练中心现有场地
设施,开展好示范性创业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的认定工作,先后确定XX职业技术学校和XX晨光职业培训学校为市
创业培训基地,并建立了有较强针对性的监督评估机制,实行经费补
贴与创业服务效果挂钩,对达不到创业率的基地,降低经费补帖拨付
标准。在具体培训过程中,本着“方便就近、动态管理、自愿参加”
的原则,采取SYB创业培训与专家指导相结合、案例剖析和创业实训
相结合、创业培训与后续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组织培训学员到成
功创业企业学习实训,到创业孵化基地参观,使全市创业成功率达到
60%以上,孵化初创小企业1000多户,带动就业2000多人。
3、建立远程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远
程培训平台及省市市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等现代化电子培训技术
设施,面向广大农村劳动力,重点解决农民参加创业培训方面的实际
困难,做到不出乡村,不误农时,既能享受到高层次就业创业师资培
训,又能及时了解和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创业项目,有效破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