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专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专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专业岗位与工作任
务分析报告
(适用对象:2011级高职学生)
专业名称:软件技术
专业代码: 590108
学制:三年制
制定(修订)部门:信息工程系
制定(修订)时间: 2011 年 05 月
一、工作任务分析
在调查行业企业、分析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一致认为本专业的岗位应该定位于介于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软件研发、设计的“白领”与中职院校定位的从事编码的软件“蓝领”之间的被称为“灰领”的中级软件开发人才,并最终确定了本专业的岗位群以及主要工作任务为:
表1:软件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
注:加★为主要岗位。

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根据对表1分析,确定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
1、系统分析与设计;
2、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
3、编程实现(C/S系统);
4、编程实现(B/S系统);
5、系统测试与维护。

三、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一)系统分析与设计
与客户沟通,理解并确定客户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使用系统流程图、用例图等进行系统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其工作过程及对应的职业能力为:
表2:工作过程及其职业能力对照表——系统分析与设计
(二)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
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就是根据详细设计文档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数据库及其表结构,以及使用T-SQL语句对其进行增、删、改、查以及管理、维护等。

其工作过程及对应的职业能力为:
表3:工作过程及其职业能力对照表——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
(三)编程实现(C/S系统)
编程实现(C/S系统)是进行根据详细设计文档使用C#或者Java语言开发、设计对应的类库、界面及其集成。

其工作过程及对应的职业能力为:
表4:工作过程及其职业能力对照表——编程实现(C/S系统)
(四)编程实现(B/S系统)
编程实现(B/S系统)就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编码等。

其工作过程及对应的职业能力为:
表5:工作过程及其职业能力对照表——编程实现(B/S系统)
(五)系统测试与维护
主要对已经完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测试以及后期的维护。

其工作过程及对应的职业能力为:表6:工作过程及其职业能力对照表——系统测试与维护
四、课程体系形成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对应关系:
由此,也可以看出编程是本专业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因此,本专业以编程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

按照“基础编程操作能力—>复合设计开发能力—> 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这样一个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单一的职业技能将逐步发展成为综合职业能力,毕业生不但能适应外包企业、大型软件企业中的低端工作岗位,也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需要。

根据职业能力由简到难、逐步递进培养的原则,本专业将培养过程划分为以下3个阶梯递进式阶段。

第一阶段为技能积累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编程技能,使学生熟悉软件的开发流程及工作环境,能满足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简单要求。

第二阶段为能力发展阶段,该阶段把第一阶段的基本技能融入到新的技能中,实现了能力的整合,形成了更高一级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了软件开发岗位能力要求。

第三阶段为综合实践阶段,该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开发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际项目,实现广泛的能力整合和迁移,形成关键能力,全面提高职业行动能力。

本专业以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作为划分课程的依据,根据“实施员(初级程序员)—> Windows(C/S系统)程序员—>Web(B/S系统)程序员—>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这样一个职业成长规律,以培养编程人员的课程作为主干,将其他岗位的课程不断融入主干课程之中,形成了基于岗位的主干融入式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下:
图1:课程体系结构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课程体系以Java、数据库方向两条条主线,C#一条辅线进行设计。

课程设置体现了很强的继承性和递进性。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数据库方向
图2:数据库方向课程
第二学期的《使用SQL Server管理和查询数据》主要讲解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表、使用SQL语句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

而第三学期的《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和高级查询》实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讲解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高级对象的使用。

(二)Java方向
图3:Java方向课程
第一学期的《使用Java语言理解程序逻辑》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

主要讲解Java基本语言语法、软件程序的基本组成和要素。

第二学期的《Java程序设计》讲解计算机程序设计最为普遍和最重要的思想: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第三学期的《JSP高级应用》则是在前两门的基础上融合了数据库、页面技术完成一个类似于企业宣传网站的,简单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程序开发。

第四学期的《JSP高级应用》课程通过一个网上书店的贯穿讲解,详细说明如何使用JSP/Servlet/JavaBean来完成这样一个典型应用系统的建设。

最后一门Java课程《Struts框架技术》讲解目前最为流行的软性程序结构Struts技术。

(三)C#方向
图5:C#方向课程
第三学期的《C#编程基础》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讲解传统的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程序设计方式。

第四学期的《C#高级编程》开始真正接触到.net技术的全貌,这门课的内容讲解了面向对象如何在.net平台上实现,并涉及到.net类库,XML等多种高级对象以及.net核心的三层结构代码组织方式。

第五学期的《使用网站开发技术》主要讲解如何使用三层组织方式的代码来完成商业级别网站的设计和开发。

整体课程设计以上述方式进行设计,步步拔高,综合运用,有效培养学生具有企业所需要的实际开发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