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革命历程.

2、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不同观点.

3、记住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知识梳理:(比一比,谁梳理的全面)

一、孙中山组织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有哪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和刊物)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基础有哪些?(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五、总结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名称

项目

时间

领导人

结果、特点、意义等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然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货私人议论,几乎下等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农村百姓的形象,他想投靠革命便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材料三 孙中山临终前也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三辛亥革命的成效如何?

思维导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1、成立兴中会: 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

2、1895年与_______筹划广州起义。

3、成立同盟会:时间______,地点______ 机关报_____

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革命志士的奋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2、武昌起义:(1)时间_______________

(2)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2、宣统帝退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1、二次革命原因________

2、袁世凯复辟帝制采取的内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

3、护国战争的过程及结果_____________

4、军阀割据____________ 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 )

A.兴中会 同盟会 B.华兴会 强学会 C.光复会 兴中会 D.华兴会 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4、、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 )

A. 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B. 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 :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 :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三: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救国的手段和实现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