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宴词》古诗原文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宴词》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
1、春水:(1).春天的河水。
《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黄武元年,迁左将军” 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
” 唐杜甫《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 元杨维桢《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崔珏《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游猎。
《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
2、悠悠: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
——宋· 范仲淹《渔家傲》
3、畎:quǎn 畎,水小流也。
象形。
古文从田,川声。
篆文从田,
犬声。
——《说文》
4、漳河:漳河是现在安阳和邯郸的分界线,卫河支流。
位于中国河北省、河南省之间。
源出晋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
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
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浊。
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
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
长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积(至蔡小庄)1.82 万平方千米。
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内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
5、棹:zhào ◎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 划船:“或命巾车,或~孤舟”。
◎ 船:~夫(船家)。
归~。
6、不胜:受不住,承担不了。
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
——《史记·项羽本纪》驴不胜怒;蹄之。
——唐·柳宗元《三戒》【赏析】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
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
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畎音quǎn,田间小沟),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
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
和协调。
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
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
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
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
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
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