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上册一、教材内容分析㈠.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本节内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丝绸之路(2)阿拉伯数字 2.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1)马可波罗(2)《马可波罗游记》。

本单元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分二个对象进行叙述:一是以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为对象;一是以古代文明的巨大成果为对象。

本节揭示了人类文明交往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理清了人类交往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知道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都要由分散走向整体,通过和平往来和暴力冲撞这两种主要方式达到文明的整合.㈡.引导学生加强对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古代人类文化交流的另一种方式,也就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和平交往方式。

本课选择了阿拉伯数字和马可波罗两个典型的事例确定为学习主题,内容不是太多,结构比较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教师应当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战争与征服活动不是人类文明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多的还是通过和平交流来实现的。

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有着长期性与艰巨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叙述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察教材插图和地图,形成识读图表的能力。

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难点: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电影《马可•波罗》片断,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

这个人是谁?学生:马可•波罗教师:马可•波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播放一些马可•波罗的图片在生活中,我们把1,2,3,4……9,0称为“阿拉伯数字”。

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它们是谁创造的?为什么人们却把它们称为“阿拉伯数字”呢?现在就让我们去寻找这些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使者的足迹吧!设计意图:新颖别致,开启下文,启迪思维,进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多媒体播放]《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

教师: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的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丝绸之路”。

由学生在图中找出东西方的三条主要商路:第一条:经过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到达中亚然后经里海、黑海到达小亚细亚,再通过地中海运到西欧。

第二条:由元大都经过海路到达亚洲东海岸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再由水路运到西欧。

第三条:由海路到红海,再由陆路到达埃及亚历山大港,再运到西欧。

教师: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生答:通过这条商路,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到西欧,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设计意图: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教师引导:和中国往来最多的是什么人?学生回答:阿拉伯人。

(展示阿拉伯人图片)教师出示讨论问题: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展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最重要的是他们改进了阿拉伯数字,并把他们传到欧洲。

教师引导:阿拉伯人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他们不仅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注意吸收别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阿拉伯文化。

我们来看阿拉伯世界精神领袖穆罕默德的一句话。

[投影显示]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请同学看投影“阿拉伯数字”教师提出问题: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造的?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示1-10这十个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有何作用?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数字发明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师讲述: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

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

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

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后来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

2 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对照41页《阿拉伯数字》图,思考回答:A. 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

主要是因为定位计数法使得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

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

“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为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提供了重要手段,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意义深远。

)B. 根据42页“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可以从古代中国人结绳刻木记数、计算重量的十六进位制等方面举例。

还可以举例:中国人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10,英国人用“one two three ……ten”表示1~10等。

)教师引导:我们想象出许多种方法表示数字,但都没有阿拉伯数字简单快捷。

因此,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

教师引导: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个沟通和纽带的作用,但是西方人也有直接来到东方,来了解东方的文明与神秘,他就是马可•波罗。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1、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教师引导: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是什么吸引他来的呢?学生回答:是元朝的强盛。

国家统一,幅员辽阔,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中国的还陆交通十分发达。

教师总结:元朝国力强盛,便利的交通,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向往者。

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位。

[投影显示]《马可•波罗人物图片》及《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有关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过程及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并根据这些内容编演课本短剧。

(人物有: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和叔叔,元世祖,旁白)[父亲]:马可•波罗,你为什么要跟去遥远的中国,这一去路途遥远,条件恶劣,你才只有17岁,能坚持了吗?[马可•波罗]:我已经仰慕中国很久了,中国那里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古老的文化,我去中国就是要了解那里的一切,还有他的繁华富庶,都深深吸引着我,我一定不怕困难,请父亲准我。

[旁白]:(马可•波罗随着叙述的内容表演)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然后大沿“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

历经三年,终于到达元朝的都城大都。

[元世祖]:马可•波罗,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在这里生活为我们元朝效命吧。

[旁白]:就这样,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从海路回国。

设计意图:以此短剧作为切入点,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实现东西方友好往来的条件,又使学生认识到元朝的强盛是推动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因素,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教师引导:根据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整理出的《马可•波罗行纪》可以说给整个欧洲带来了中国文明之光,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如何呢?学生回答:他的《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东方文明,介绍了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富有,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好往来。

教师引导: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那么,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呢?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教师引导:那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学生回答:要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学习和掌握西方的语言,有一个开放的国际意识。

设计意图:对学生所畅谈的打算作恰当的评价与点拨,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对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并加深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教师总结:悠悠驼铃,漫漫古道,曾经往来过多少的使者,他们带着梦想,带着希望,为东西方的交流架起座座友谊的桥梁,阿拉伯人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天文学一一传入中国。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为新航路的开辟奏响了前音。

相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定能做到。

六、课堂检测1.“丝绸之路”是贯通古代世界哪两个大洲的重要商路()A.欧洲和非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欧洲D、亚洲和大洋洲2.中国与欧洲的科技、食品、日用品和思想得以传播和发展,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的是()A.阿拉伯人B、印度人C.波斯人D、意大利人3.印度人发明的数字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是由于()A.它们是阿拉伯人创造的B.这种称呼最为动听C.是阿拉伯人创造的,也是他们传播的D.是阿拉伯人传播的4.他,不远千里而来,在中国生活了17年,曾在朝廷中出任官职,回国后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

这个人来自()A.意大利B。

阿拉伯C.罗马D。

英国5.马可波罗到中国后,接见他的中国皇帝是()A.成吉思汗B、朱元璋 C.忽必烈D、宋高宗6.查理是中世纪时期的威尼斯商人,在他的店铺中,专门销售东方的特产,在这里你买不到()A.丝绸和珠宝B.稻米和粮食C.景德镇瓷器D.手工精美的银质十字架7.十四五世纪,欧洲地理学家在绘制早期的世界地图时,可能会参考的书是()A.《荷马史诗》B、《论语》C.《马可波罗行纪》 D 、《天方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唯一一条通道是“丝绸之路” B.“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C.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D.阿拉伯人的贡献仅限于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七、板书设计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丝绸之路2,阿拉伯数字3,阿拉伯数字的影响二,元朝宫中的意大利人1,马可波罗2,《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八、教学反思1.我的认知:本课内容较少,事件也较为简单,有些内容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本人认为教师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地理知识,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历史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