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培养中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思考

对培养中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思考

对培养中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思考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
也已步入了中学的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
代青年必备的一项技能。作为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
们应特别注意教学技巧,注重实践与上机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计算机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想效果 上机操作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传媒业,
已步入千家万户,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门技术也已步
入了中学的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的
中学生在刚刚开始时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应该说是抱有很大兴趣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又有许多学生开始对
这门学科产生厌烦的情绪。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这门学科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
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曾尝试了以下
几点做法。
一、激情“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是学
好一门课的内在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
此作为每节课的开场白,也就成为勾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的绝好方
式。要真正较好地利用好“开场白”,就需要教师能统揽全书精华,
适度归纳本课重点,并巧妙设计提问。一般来说,开场白的内容不
仅要概括本课的内容,而且要适度扩展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如有关
逸事、研究动向和应用状况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博采的群体智慧,杜绝一言堂,还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遐
想空间
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 生听”,在计算机教学
中, 这种听课模式只能一步步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
中曾尝试 过改变这种模式,让学生讲、教师评、其他同学评,甚
至让学生围绕某个主体展开自己辩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
要放手让学生去讲,并且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就要求我们的
教师:(1)指导学生备课:教师要对该课时的教学目的、重点、难
点、解决重难点的关键、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按照规范的备课
要求指导学生备课、写案。(2) 配合“小老师”上课:①认真听
“小老师”讲课,发现并及时记录讲课中出现的纰漏和误教;②记
录“小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解答情况;③在学生讲完课后,由
教师查漏补缺纠误,进一步深化知识。(3) 及时进行总结:“小老
师”讲课完毕,要根据“小老师”所教内容,给予“小老师”以正
确评价,并对教学内容给予纠错、补漏、点拨、释疑,最终让全体
学生不要带着疑问下课。
三、注重上机操作实践,增强能力培养,保持浓厚兴趣
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不同类就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实
践性,因此,我们只有多上机,边实践边讲解,方能达到最好的效
果。但目前我们许多学生喜欢上机,还仅仅局限于好玩这个层面上,
有的甚至是玩点小游戏,这不仅不能保持兴趣,学到真本领,反而
会降低学习热情,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在上机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置疑
难 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机、去思考、去探究,同时给学生
充分的“主动发展”的空间,让其自己在上机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兴趣,掌握技能。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
本操作时, 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带着
问题操作预习, 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适当开展操作竞赛及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增强学习的学习
兴趣
对少数成绩优异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计
算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巩固其计算机基础
知识,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开拓其学习视野。例如,我们可以利
用学校淘汰的计算机硬件,组织这部分学生学习组装电脑,安装软
件,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刚站等。这样,通过操作实践,
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
引起其他 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
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
兴趣 。
总之,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们就应真
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通过开展微机操作竞赛、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
的兴趣和内在潜力,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走进计算机学习的广袤世
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