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

苏联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期的地区,也会根据其具体的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颇具有代表性。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无偿地供给粮食,所以农民非常不满。

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

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

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

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在苏联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百万的兵力。

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

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
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苏联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成功经验,难以改变腐朽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同时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不顾历史规律,宣称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施行民主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最终导致人民信仰崩塌、社会崩坏,党政紊乱,国家解体。

虽然斯大林后期执政策略和苏联当时的状态使他们最终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但是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和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