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升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新升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新升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起点低,办学经验不足;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不合理等。

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提升课程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突显课程特色等。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一、“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一门集历史性、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不仅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还兼有思想理论教育的功能。

通过《纲要》课教学,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理解“三个选择”的具体内容,进而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理论修养水平,使他们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纲要”课在2005年被列为高校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并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这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能。

新升本科院校在实现从高职高专到本科过渡的过程中,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纲要”课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则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起点低,办学经验不足
新升本科院校多为近年来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这些学校大多地处偏僻的地级市(州)。

与大城市相比,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欠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积淀不多,本科办学经验不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简称“学院”)就是一所这样的院校,升格之前长期依托中越边境的革命老区龙州县办学,2009年成功升格后立足崇左市二次创业,实行崇左与龙州双校区办学。

崇左是2003年撤县建市的一个年轻的地级市,仍属于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

学校作为一所新升本科院校,也是全市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积累少,办学经验不足。

再者,新升本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较低,生源大部分来自所辖区内的乡村地区,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学习方法单一,宏观思维训练不够,平时对课程相关知识关注也比较少,很难深刻认识到学习”纲要”课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因此,学生把该课程当成了普通的历史课,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疲于应付,对知识要点只是死记硬背,缺乏思考,不利于促进他们的思想境界的提升。

因此,新升本院校“纲要”课教学的起点相对比较低,要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条件有限
很多新升本院校的领导、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对“纲要”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不足,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学院成功升本后,为了达到本科办学的要求,学校采取了加强崇左新校区的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加强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等措施。

由于学院发展资金主要依赖于崇左地方财政,导致资金缺口比较大,学院的二期教学楼建设进度缓慢,教学设施设备的采购和维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升本后学校总体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本科招生规模更是迅猛增长,这直接导致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下滑。

二是教师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学院对课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很难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分,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三是学生认为“纲要”课可有可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没多大关系,所以迟到、旷课或早退的现象比较严重。

3.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因连年扩招,不少学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升本后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同学科专业间教师比例不平衡”[1]。

“纲要”课师资队伍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

师资不足的矛盾随着升本后的扩招进一步凸显出来,在短期内只得聘用更多的兼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领导、干部和辅导员等,由于行政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工作的重心不可能全放在教学上,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此外,师资队伍的结构也不够合理,教师多以年轻人为主,职称也主要以初级和中级为主,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4.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不合理
“纲要”课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思想教育的功能。

新升本院校课程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同时,“纲要”课教学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环节。

虽然在教学计划里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规定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内容和方法。

但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可操作性,如纸上谈兵,难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课程考核方式决定着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

大多数新升本院校所采取的课程考核方式尚不够合理,要么实行单一的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要么将考核简单化,只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小论文即可,导致学生抄袭成风。

“纲要”课让学生得到的绝不应是个空洞的分数,而应是思想的升华[2]。

学院的课程考核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即缺乏对学生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和实践环节的考核。

三、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强对“纲要”课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课程的地位
学院应按照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工委、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告》(桂党高工宣【2011】12号)的有关要求和精神,加强对“纲要”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彻底颠覆其作为公共课的传统形象与地位。

一方面应将课程列入各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学时与学分,明确开课学期,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学院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应向“纲要”课倾斜,并确保教学设施设备、实践专项经费、科研保障经费能够及时到位。

尤其是在教学时间及多媒体教室的安排上,应给予优先考虑。

另一方面,学院在职务评聘、外出进修考察、经济待遇等方面应适当向“纲要”课教师倾斜,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