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员卫生及车间卫生培训

人员卫生及车间卫生培训

(14)洁净区所用的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台、椅、清洁工具等均 应选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不生锈、不长霉的材质,不宜使用竹、 木、陶瓷、铁等材质。不宜使用不易清洗,凹陷或凸出的架、柜和设备。
(15)清洁工具、抹布等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消毒并及时干燥,置于通风良好 的洁具存放间内规定的位置。用前,用后要检查拖布、抹布是否会脱落纤维。不
(5)每批生产结束时,应按规定进行清场。 (6)洁净区的生产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达到自净以后才能开始。 (7)洁净区每日生产结束后或更换品种必须对洁净区内表面(包括天棚、地 面、门窗)、台椅、洗手池、地漏、更衣柜、更衣室、缓冲室、鞋柜等清洁干 净并或消毒。
3.3 个人卫生及工作要求 (1)随时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五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剃胡
须、勤换衣服、勤洗澡。 (2)工作前洗干净手并消毒、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
不得露于帽外或使用发网约束;不应佩戴饰物、手表;不应化妆、染指甲、喷洒 香水。
(3)离开工作场地,必须脱掉工作服。 (4)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不在生产区内吃东西。 (5)洁净室内随时注意保证手的清洁,注意消毒。手在消毒以后,不再接触 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裸手直接接触产品。 (6)尽量减少在洁净内说话,不允许用手触摸物料/洁净的设备或容器等。
---式样及颜色: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维修人员、质管人员、参观
人员、各区域的工作服式样,颜色分明,易于识别,有编号;不同空气洁 净级别的工作服不能混用。
---清洗管理 (1)工作服应有专人负责洗涤,专人保管,专人发放并登记。 (2)更换下来的工作服应分区域集中,装入专用容器中,标记明显。 (3)干净的工作服应与使用工作服洁净级别一致的保管室中保管。 (4)洁净工作服与无菌工作服应逐套分别装入衣袋中,袋上明显标 上工作服编号。 (5)工作服洗涤前及整理时,要注意检查工作服有无破损、拉练损 坏、缝线脱落等。使用前检查工作服是否符合要求,发现污染及破损应 及时报告更换。
卫生在GMP中是 指:环境卫生、人员 卫生和工艺卫生。
环境卫生
生产区、生产厂房及其周围的卫生要求。
人员卫生
对生产现场人员卫生的要求。
工艺卫生
对所有使用的物料、生产过程及设备等的 卫生要求。
2 环境卫生
2.1生产环境是指与食品生产相关的空气、水源、地面、生产车间、设备、 空气处理系统、生产介质和人等几方面的卫生。
(6)所有物品定置放置,摆放整齐。
(7)一切非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于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从 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8)楼道、走廊清洁和畅通,不得堆放任何东西。
(9)人流、物流分开,有明显标记。人、物分别 在规定通道出入 ,不得穿行。
(10)同一操作间内或相邻操作间的操作安排要合 理,避免交叉污染。 (11)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洁净的不产 尘的容器或袋中,密闭放在指定地点,并按规定,
(4)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结料、退料。生产区内不能存放多余的物料。 (5)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和惰性气体应经净化处理, 符合生产要求。(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的洁净度应通过验证, 并进行监控) 4.2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1)各车间、工序、岗位、容器、工具、地漏、更衣室、缓冲室、设备等 均应按规定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主要内容 有:清洁的范围、清洁工具、方法,程序、间隔时间、清洁剂名称、浓度、 配制方法;消毒的方法、间隔时间、消毒剂名称、浓度、配制方法;清洁 工具的清洁方法、存放地点;清洁与消毒结果评价等。
在生产结束时及时清除出洁净区。所用的容器内袋 宜是一次性的。
(12)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数,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及经批准的 人员进入;工作时应关闭操作间的门,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对临时外来人 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进入洁净室人员实行登记制。
(13)洁净区内操作时,动作要稳、轻、少,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及不必 要交谈。
(2)各车间、工序、岗位均应制定定置图,实行定置管理,保持在生产过程 有良好的生产秩序。 (3)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容器 具等使用后应立即按清洁规程清洗干净,必要时进行消毒,不得有遗留及清洁 剂、消毒剂的残留物。
(4)生产工作间、流水线、设备、容器等均应有卫生状态(清洁、待清洁) 标志。
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生产区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二者不能互用。清洁剂、消毒 剂要定期交替使用。
(16)洁净区域内的环境控制要求 ---产品无特殊要求的,控制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 ---压差:洁净室须维持一定的正压。洁净车间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当不小于
10帕,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一般不小于5帕,并配备压差指示装 置。洁净区内产生粉尘的操作间与其它房间或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负压。

(2)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地漏干净无积垢。
(3)厂房严密,设置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措施;生产区内无动物及 昆虫。(五防: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
(4)缓冲室、传递柜、传递窗等缓冲设施,两门不能同时打开。在不工作时,注 意关闭传递柜(窗)的门。
(5)洗手池、工具清洗池等设施,里外应保持洁净,无浮尘、垢斑和水迹。
(7)应向管理人员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如患有疾病有可能对产品产生污染。 (8)进入生产区后,在本岗位所需区域内工作,不得串岗。 (9)搬运物料时,应按规定路线运送,不得穿越其它工作区域。 (10)保持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干净、整洁;生产物品定置存放。 (11)工作中尽量减少非生产要求的动作,避免剧烈动作(如快速跑动, 直接在地面上推拉东西等)
(12)不面对裸露的原辅料、半成品及待包装品谈话,甚至咳嗽,及其它 可能污染产品的行为。
(13)凡带手套操作的人员,除正常生产动作外,不应伸手乱摸设备及无 关物料。
4 工艺卫生
4.1物料卫生 (1)投入生产的物料(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并有合格 证;包装要求完好,无受潮、混杂、变质、发霉、虫蛀、鼠咬等。 (2)物净程序要求:物料进入生产区前,应在脱包间脱去外包装;若不能脱 去外包装的应对外包装抹擦、吸尘等洁净处理,保证清洁、无尘,或用洁净 容器盛装。用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对外表进行消毒,消毒进入洁净区。物料 在生产区内应整齐码放于规定位置。 (3)物料进入洁净区后,应状态标识齐全、正确,并建立账、卡,并由专人 管理。
人员卫生及车间卫生培训
目录 CONTENTS
1
卫生管理的依据
2
环境卫生
3
人员卫生
4
工艺卫生
1 卫生管理的依据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 产,规定了选址和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检验、食品的贮存和运输、产品召回管理、培训、管理制度和人员、 记录和文件管理等方面的食品安全要求。
(17)文件、笔等须经洁净处理,不产尘,不能用铅笔、橡皮、而应用中性钢笔。 进入洁净区的物品还须经灭菌处理。
3 人员卫生
3.1个人健康要求: ---必须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体检,一般生产区每一年体检一次,有
洁净级别的区域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新进员工经过健康检查合格后,才 能上岗,有特殊岗位对人体健康要求的,如灯检人员对视力要求;
《规范》中规定: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 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厂区内的空地、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其 他硬质材料或者绿化,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扬尘土和积水;厂区绿化应与生产 车间保持适当间隔;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降低虫害污染的风险;厂区应有适当 的排水系统。
2.2生产车间环境卫生要求: (1)门窗、各种管道、灯具、风口及其它公用设施,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等应保持洁 净、无浮尘、并定期维护。定期清洗初、中效空气过滤器及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直接接触 产 品 的操作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 疾病或带菌(如皮癣、灰指甲)皮肤病患者\体表有伤口者等,否则应及 时调离原岗位。
3.2工作服装管理 ---生产操作人员的工作服装是指工作服、帽子、手套、口罩、鞋和护
目镜等。其作用以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为主。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 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