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苦与快乐作文讲评

痛苦与快乐作文讲评

“痛苦与快乐”作文立意指导七、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

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

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了墙壁正中最为显著的位置上。

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然一片空白。

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

”我说:“按照你的说法,这张画应该是一张白纸。

”他说:“没有痛苦,我们便见不到快乐。

”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略了的那部分。

一、构思指导这是一道思辨型的话题作文题。

所谓思辨,就是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是执其一端,不及其余。

运用思辨写出来的文章,内涵才比较丰富,富有哲理,令人信服。

就以本题中的“痛苦”与“快乐”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例,在写作时一定要作出理性思考:“痛苦”与“快乐”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经历了痛苦,才能体会到无尽的快乐。

同时,从所给的材料也可以悟出: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往往是人们不自觉地选择的结果。

只盯住痛苦,就会无视它的孪生兄弟——快乐。

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写作时首先要对话题进行全面思辨,然后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思辨的方法有解剖透视、思维辐射、寻求联系等,但无论采用了哪种方法,总离不开“分析法”。

分析时,可进行这样的提问:为什么说“痛苦”与“快乐”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人如果只是聚焦在“痛苦”或“快乐”上,那将是什么情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经过这样认真思考,一个哲理性的话题就会变得深入浅出了二、选择恰当的中心论点(或题目)1、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存的2、磨难是成功的基石3、追寻幸福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5、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依6、成功来自磨难7、痛并快乐着8、追寻快乐9、发现快乐10、快乐就在身边11、莫让痛苦遮望眼12、幸福无处不在13、寻在忽略的快乐14、痛苦也是一种幸福15、直面痛苦16、珍惜现在拥有的17、有一种幸福叫苦难18、学会发现19、没有痛苦便没有快乐20、忽略是一种美21、阳光总在风雨后▲恰切的中心论点有:8、9、10、11、13▲偷梁换柱的有:3、5、6、12、18▲偏离题意的有:1、2、4、14、15、16、17、19、21▲过大过宽造成脱离材料:20三、思考下列问题:1、判断材料的关键词是什么?2、材料中的关键句子是什么?3、上边不恰切的中心论点(或题目)其病因主要是什么?4、材料作文如何做到不跑题?抓关键词,看关键句。

四、看自己的作文具备了发展等级的哪些方面———文采、丰富、新颖、深刻、辩证,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新颖指立意新颖或材料新颖)(1)、加分1、论点明确:勾画出一二段中的中心论点,明确点出“痛苦与快乐”恰当关系的,5分2、全文贯穿,防止中途易辙:划出行文中照应论点的句子。

每处1分,最高5分。

3、丰富性:恰当典型(名人)的例子每个3分。

最高20分。

4、文采性:贴切的比喻论证、扣题的排比段、恰当的引证,每处2分,最高10分;丰富洗练的语汇,酌情加1—5分。

5、深刻性:下面两个方面写出一个的得5分①能够看到痛苦后面必有快乐的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如,乐观、坚强、自信、智慧、豁达。

②“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人有怎样的缺陷?如,悲观、脆弱、浅见、短视。

6、现实性:在现实生活中,点出生活的压力产生痛苦的,加5分。

如:房奴、股票、就业(蚁族)、婚姻、职称。

7、怎样做才能快乐常在?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5分。

(2)、扣分:1、错别字,每个扣1分。

(不重复扣分)题目中有错别字,扣10分。

常用字连续出现5次,扣10。

例如,“痛”中,“病”字头写成“广”字头。

2、离题但认真,得25。

3、字数不到“800”线下四行,每行扣5分。

4、书写潦草,25分以下。

5、偏题但认真,25至30分。

五、精彩语段体会要素:①切题;②文采;③深刻;④丰富;⑤新颖;⑥典型。

1、“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痛苦的风雨,他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无所畏惧,以内心的坚强心胸的豁达,为自己披上一袭避风挡雨的蓑衣。

他快乐地吟啸,他逍遥地徐行,翻越一座又一座痛苦的赤壁,沐浴一场又一场痛苦的风雨,在人生旅途上始终飘荡着快乐的长啸。

峰回路转,斜照相迎;清风朗月,山高月小,大江东去,他快乐的笑声就像拍击痛苦岩石卷起的千堆白雪,飞扬,飞扬。

高一(7)刘丽萍耿铭高一(8)耿传宝点评:语言强调画面感;点明实质,苏轼为什么能够快乐?由表及里,探求根源。

并非生硬机械地举例子,其中镶嵌关键词;活学活用课本材料,化用技巧高超。

2、贬黄州,谪海南,在宋太祖“刑不上大夫”的家训下,他遭遇了一个文臣所能面临的最坏境遇。

但是,在这痛苦的绝壁之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也无风雨也无晴。

子瞻用他那旷达的胸襟和吞吐日月的豪迈,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以乐观的心态唤来了痛苦的料峭寒风之后的山头斜照。

苏轼,是及时走出痛苦风雨的强者,是一个享受生活快乐的智者。

高一(7)刘斌点评:能够紧密切题,对人物作出高屋建瓴的判断。

化用自然流畅,不板滞。

3、有些人,一叶痛苦之障目,不见快乐之泰山。

海明威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在两次飞机失事后重新振作,却最终饮弹自尽,让生命的华彩乐章戛然而止。

海子,春暖花开,却刹那凋零,把如花的生命交付冰冷漆黑的铁轨。

刹那的痛苦乌云,遮住了快乐的湛蓝天空;短暂的日食黑暗,彻底拒绝了快乐的太阳照常升起。

一块痛苦的污渍,让他们撕碎了书写快乐的洁白纸张。

痛哉!假如人人都放弃在沾染了痛苦污渍的生活中品出快乐的甘甜,贝多芬能在失聪后创作出命运的乐章吗?米开朗基罗还会在病痛中雕刻出不朽吗?列夫托尔斯泰还能在痛苦的折磨之下佳作迭出吗?痛苦不过是快乐这倾盆之雨的闪电罢了。

高一(7)赵宠点评:“短暂的日食痛苦,彻底拒绝了快乐的‘太阳照常升起’”。

素材化用,巧妙灵活简洁,富有诗意。

“一块痛苦的污渍,让他们撕碎了书写快乐的洁白纸张”,切题并且照应原材料。

情感充沛,议论中包含强烈的抒情,深刻感人。

假设推理,纵深推进,对比鲜明,材料丰富。

一个精彩的结句,指明二者关系,精警明朗。

4、他在《五月的麦地》里,用自己的执著和辛勤的汗滴,种下一茬又一茬快乐的麦子,快乐的风铃在春暖花开中摇响。

可是,当痛苦的风雨瓢泼了他的麦地,他快乐的麦种霉变,风化。

啊,大地的诗人魂归大地,留给世人无尽的叹惋。

佛说,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无论生命的足迹抵达哪里,我只愿合着清风与阳光,快乐地跳跃。

因为痛苦,多少的快乐我们视而不见,整日郁郁寡欢身心疲惫面容憔悴,这,不是我们生活的主色调。

别让痛苦侵蚀了快乐,快乐才是人生的主旋律!高一(7 ) 姚文雅5、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寂寞红楼,埋葬你欢乐的梦。

她是潇湘雨梦中哀怨的斑竹,快乐的青春年华却染上那么多痛苦伤感的湘妃泪。

孤独痛苦中香消玉殒。

内心的脆弱敏感终究将快乐沉没于尘世的痛苦。

如果有来生,贾府中的你,会让自己快乐起来吗?人生犹如一幅画卷,冷色和暖色的交织才成就画图的璀璨夺目;人生犹如一支乐曲,高低疾徐,才激荡出震撼人心的乐章;人就像一条河流,快乐和悲伤时河流的两岸。

点评:上面两段文字,都很有文采。

但都有瑕疵,问题在哪里呢?6、一个悲观的人走过一座砖窑,里面熊熊烈火正烧得砖发红。

那人问一块砖说:“哎,你真可怜,这一定很痛苦。

”“不,朋友!”那砖说,“相反,我很快乐。

因为我正在变得坚硬。

”……十四岁走进拳击场,头破血流,对手体力不支而倒下,他未曾倒下;十九岁走上战场,炸成重伤,身上的二百多块钢片没有让他倒下;无数次的退稿没有让他失去希望,他不肯倒下。

他说:“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他战胜了无数的痛苦。

“砰!”一声枪响撕碎了豪华别墅的宁静……几乎每个人都尊敬他,他几乎富可敌国,几乎每个女人都愿意嫁给他。

可是,痛苦污渍的光线眩晕了他的双眸,遮蔽了快乐的人生的整页纸张。

震耳的枪响射落了原本应该照常升起的快乐太阳!点评:人物的矛盾冲突,更能激发人的思考,更具典型性,更震撼人,让人过目不忘。

高一(8)班王道范赵万策7、“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点评:恰当的引用,很有文化底蕴。

三毛之语,可惜,她终究“沉河”,过了奈何桥。

高一(8)班李京翔8、“我仿佛漂浮在迷雾中,伸手试图抓住什么,却总是什么也抓不住。

”这是她的内心独白,最终她也没有走出自己内心痛苦的迷雾,二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一双薄薄的丝袜。

高一(8)班杨桂芳9、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她身穿旧衣,身体看上去很虚弱,却呈现出祥和的神情。

女作家挑选了一枝花,说:“您看上去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您倒是真能看得开。

”女作家随口说。

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最糟糕的的一天。

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

所以,当我遇到痛苦时,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平凡而充满哲理的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专心收获快乐。

所以,痛苦只是暂时的乌云,很快,快乐就会阳光普照。

高一(8)班孙绪江10、28岁耳聋,终身未婚,晚年孤独,这只是贝多芬一生中的不幸的一部分。

可他却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

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

还有六分之五!”凭借着这剩余的六分之五,他找到了生命中的终极快乐,终成一代音乐大师。

他的《欢乐颂》的快乐音符永久飘荡。

这就是贝多芬,坚强的贝多芬,快乐的贝多芬!高一(8)刘译阳六、学生例文踏出痛苦,拥抱快乐高一20班李欣冉很多时候人们会为小事而心烦,被痛苦蒙蔽了双眼,与其自寻烦恼,不如踏出痛苦,拥抱快乐。

人的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如果一帆风顺,反而没有了前进下去的动力。

挫折、痛苦出现是难以避免的,既然无法避免,就要坦然面对,快乐面对生活。

桑兰意外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可她却从未放弃。

走出痛苦,像花儿一般展开笑颜;苏轼屡遭贬谪,却仍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淡定。

哪怕沦落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地,也依旧笑称自己是“东坡居士”。

哪怕是一贬再贬,对曾经雄姿英发的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可他仍能踏出痛苦,快乐面对这一切。

快乐,本就经过痛苦的洗礼之后才显得亭亭玉立、弥足珍贵。

但如果一味沉迷在痛苦的回忆当中,只会郁郁寡欢,甚至造就一场悲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