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 (G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年 H 月第 ’* 卷第 H 期
0IJK L 1MN<?> /<OPJ? ,JO,LM=Q ’::’,2@= ’*,C@" H
! " 开胸 # 胸腔镜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呈 $%& 改 变。 以下肺为重, 胸膜下、 周边 ’ " 病变分布不均匀, 部小叶间隔周围的纤维化常见。 “轻重不一, 新老并存” 的特 ( " 低倍显微镜下呈 点, 即病变时相不均一, 在广泛纤维化和蜂窝肺组织 中常混杂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间隔增厚等早期病变 或正常肺组织。 ) " 肺纤维化区主要由致密胶原组织和增殖的成 纤维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局灶性增殖构成所谓的 “成纤维细胞灶” 。蜂窝肺部分由囊性纤维气腔构 成, 常常内衬以细支气管上皮。另外, 在纤维化和蜂 窝肺部位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 * " 排除其它已知原因的 %+, 和其它类型的 %%&。 诊断标准 诊断 %&- 标准可分为有外科 (开胸 # 胸腔镜) 肺 活检资料和无外科肺活检资料。 一、 有外科肺活检资料 ! " 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 $%& 特点。 如 ’ " 除外其它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 药物、 环境因素和风湿性疾病等所致的肺纤维化。 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 ( " 肺功能异常, (或) 气体交换障碍。 ) " 胸片和 ./01 可见典型的异常影像。 二、 无外科肺活检资料 (临床诊断) 缺乏肺活检资料原则上不能确诊 %&-, 但如患 者免疫功能正常, 且符合以下所有的主要诊断条件 和至少 ( # ) 的次要诊断条件, 可临床诊断 %&-。 (!)除外已知原因的 %+,, 如 ! " 主要诊断条件: 某些药物毒性作用、 职业环境接触史和风湿性疾病 等; (’)肺功能表现异常, 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20 减少, 而 -32! # -20 正常或增加) 和 (或) 气体交 换障碍 [静态 # 运动时 & ; 7’ 增加或 ,+ 07 降低] ( 456) (()胸部 ./01 表现为双肺网状改变, 晚期出现蜂 窝肺, 可伴有极少量磨玻璃影; ())经支气管肺活检 ( 18+8) 或 84+- 检查不支持其它疾病的诊断。 (!)年龄 9 *: 岁; (’)隐匿起 ’ " 次要诊断条件: 病或无明确原因进行性呼吸困难; (()病程 ! ( 个 月; ()) 双肺听诊可闻及吸气性 ;<=>?@ 鉴别诊断 还需 %&- 除了与其它原因引起的 %+, 相鉴别外, 要与其它类型的 %%& 相鉴别。 %&- 占所有 %%& 的 A:B 万方数据 以上, 次 之, 而 ,%& # /8%+, 和 4%& 相 对 少 见。 CD%& 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3773 年 H 月第 36 卷第 H 期
&JKL M ’NO:=< ):PQK= #KP,MN;R 3773,C>; 36,.>1 H
・ 4IH ・
诊治方案・ ・
特发性肺 (间质) 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是以弥漫性肺泡单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 !"#) 位慢性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大组 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 ( !$%) 是其常见类型。多年 来, 对 !$% 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差异。随着高分 辨 &’ (()&’) 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 检测等实 验室技术的临床应用, 特别是胸腔镜和开胸肺活检 的开展, 使本病从病理组织学上有了明确认识。为 规范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特制定本指南 (草案) 如下。 概念 !$% 是 指 原 因 不 明 并 以 普 通 型 间 质 性 肺 炎 (,!$) 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 肺疾病, 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 肺泡单位结构紊 乱和肺纤维化。,!$ 不同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 !!$) 的其它类型, 如特发性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 呼吸性细 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 ( #!$ - )*!"#) 、 特发性非特 异性间质性肺炎 (./!$) 和急性间质性肺炎 (+!$) 。 诊断要点 一、 临床表现 男 2 女!3 2 0, 儿童罕 0 1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 见。 主要表现为干咳、 进行性呼吸困 3 1 起病隐袭, 难, 活动后明显。 但可出现全身症状, 4 1 本病少有肺外器官受累, 如疲倦、 关节痛及体重下降等, 发热少见。 (趾) , 多数患者 5 1678 左右的患者出现杵状指 双肺下部可闻及 9:;<=> 音。 偶可发生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 6 1 晚期出现发绀, 和右心功能不全等。 二、 (高千伏摄片) ? 线胸片 0 1 常表现为网状或网状结节影伴肺容积减小。 随着病情进展, 可出现直径多在 4 @ 06 AA 大小的多 发性囊状透光影 (蜂窝肺) 。 多为双侧弥漫性, 相对对称, 单侧 3 1 病变分布: 分布少见。病变多分布于基底部、 周边部或胸膜下 区。
把 $%& 与其它类型 %%& 区别开来至关重要, 因其治疗 和预后有很大区别。 一、 ,%& # /8%+, 男性多发, 绝大多数为吸烟者。起病隐 ! " ,%&: 袭、 干 咳, 进 行 性 呼 吸 困 难。 半 数 患 者 有 杵 状 指 (趾)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 能障碍, 弥散功能降低, 但不如 %&- # $%& 显著。影像 学上早期出现双肺磨玻璃样改变, 后期也出现线状、 网状、 结节状间质影像。与 $%& 不同的是 ,%& 通常 不出现蜂窝样改变。 临 床 表 现 同 ,%&。杵 状 指 (趾) 相对少 /8%+,: 见。影像学上 ’ # ( 患者 ./01 出现网状5结节影, 未 见磨玻璃影。 ’ " ,%& 显著的病理学改变是肺泡腔内肺泡巨噬 细胞 (4E) 均匀分布, 见散在多核巨细胞。与此相伴 的是轻、 中度肺泡间隔增厚, 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无明显的纤维化和成纤维细胞灶。在低倍镜下病变 均匀分布, 时相一致, 与 $%& 分布多样性形成鲜明对 比。当 4E 聚积以细支气管周围气腔为主, 而远端 气腔不受累时, 这一病理便称为 /8%+,。 ( " 多数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二、 4%& 起病急剧, 临床表现为咳嗽、 ! " 4%& 原因不明, 严重呼吸困难, 继之很快进入呼吸衰竭。多数病例 发病前有 “感冒” 样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有发热。肺 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双侧弥漫性网状、 细结节及磨 玻璃样阴影。急骤进展可融合成斑片乃至实变影。 ( ,4,) 机化期改 ’ " 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 变。 死亡率极高, 生存期很短, 多 ( " 4%& 预后不良, 在 ! F ’ 个月内死亡。 三、 CD%& 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临床 !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表现为咳嗽、 气短, 少数患者有发热。 双肺斑 ’ " 影像学上表现为双侧间质性浸润影, 片磨玻璃阴影是本病 01 特征性所见。 呈不同程度的 ( " 病理改变为肺泡壁明显增厚, 炎症和纤维化,病变时相一致, 但缺乏 $%&、 ,%& 或 肺泡间隔 4%& 的特异性改变。肺泡结构破坏较轻, 内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混合构成的慢性炎症细胞浸 润是 CD%& 的特点。 预后良好。 ) " 本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好, %&- 的药物治疗
万方数据 4 1 少数患者出现症状时, ? 线胸片可无异常改
变。 三、 ()&’ 膈肌部、 纵 0 1 ()&’ 扫描有助于评估肺周边部、 对 !$% 的诊断 隔和支气管B血管束周围的异常改变, 有重要价值。 如线状、 网状、 磨 3 1 可见次小叶细微结构改变, 玻璃状阴影。 常表现为网状 4 1 病变多见于中下肺野周边部, 和蜂窝肺, 亦可见新月型影、 胸膜下线状影和极少量 磨玻璃影。多数患者上述影像混合存在。在纤维化 严重区 域 常 有 牵 引 性 支 气 管 和 细 支 气 管 扩 张, 和 (或) 胸膜下蜂窝肺样改变。 四、 肺功能检查 表 0 1 典型肺功能改变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现为 肺 总 量 ( ’"& ) 、 功能残气量 ( %)& ) 和残气量 ()C) 下 降。 一 秒 钟 用 力 呼 气 容 积 - 用 力 肺 活 量 正常或增加。 ( %DC0 - %C&) ( #" &E) 降低, 即在 3 1 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 通气功能和肺容积正常时, #" &E 也可降低。 肺泡B 4 1 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 $FE3 、 $F&E3 下降, 动脉血氧分压差 [$ 增大。 E3] ( +BF) 五、 *+"% 检查 0 1 *+"% 检测的意义在于缩小 !"# 诊断范围即 排除其它肺疾病 (如肿瘤、 感染、 嗜酸粒细胞肺炎、 外 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结节病和肺泡蛋白沉积症等) 。 但对诊断 !$% 价值有限。 ( $G.) 数增 3 1 !$% 患者的 *+"% 中中性粒细胞 加, 占细胞总数 68 以上, 晚期部分患者同时出现嗜 酸粒细胞增加。 六、 血液检查 0 1 !$% 的血液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 丙种球蛋白、 乳酸脱 3 1 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水平升高。 氢酶 ( "#() 如抗核抗体 4 1 出现某些抗体阳性或滴度增高, (+.+) 和类风湿因子 ()%) 等可呈弱阳性反应。 七、 组织病理学改变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