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肉类食品学课件第六章-肌肉蛋白质的功能和肉的食用品质
肉类食品学课件第六章-肌肉蛋白质的功能和肉的食用品质
瘦肉与胶原蛋白失调时,肌球蛋白含量少,在乳化过程中, 脂肪颗粒一部分被肌球蛋白包裹形成乳化,另一部分被胶原蛋 白包裹。
胶原蛋白受热收缩,失去吸水膨胀能力,脂肪颗粒游离出 来形成脂肪团或一层脂肪覆盖物。
改进方法:
1.改进方法:调整配方,增加瘦肉量 2. 尽可能了利用热鲜肉。热鲜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数量比冷鲜肉高,脂 肪含量较高。
第六章 肌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1
Functionality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一 肌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概念: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蛋白质的溶解性
蛋白质的凝胶性 蛋白质的乳化性 蛋白质的起泡性 影响食品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因素
3
溶解性
蛋白质的溶解性:蛋白质与蛋白质或者蛋白质与溶剂相互作用
达到平衡的热力学表现形式。肌肉蛋白质的溶解性是指在一定条件 下,肌肉中有可进入溶液的蛋白质,且这部分溶解的蛋白质在一定 的离心力下不应发生沉淀。
在结构上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形式,通 过线状或链状的交联,产生一个可以存在于液体介质 中肉眼可见的连续网状结构。所有动物蛋白中,肌原 纤维蛋白的热诱导凝胶能力最强,0.5%的添加量就足 以产生凝胶。
肌肉蛋白质形成凝胶的机理:
肌原纤维蛋白受热使非共价键解离引起构象改变形成肌 球蛋白和肌丝,使反应基团暴露出来,特别是肌球蛋白的 熟睡基因的暴露有利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受热 变性展开的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排斥作用而形成较大分子 的凝胶体。
(1)乳化的温度:适当的升高温度可以帮助盐溶性蛋白 质的溶出、加速腌制色的形成、增加肉糜的流动性。
温度过高会导致:A. 盐溶性蛋白质变性而失去乳化作 用;B. 降低乳化物的黏度,是分散相中相对密度较小的脂 肪颗粒向肉糜乳化物表面移动,降低乳化物稳定性;C.使 脂肪颗粒融化成更小的颗粒物,表面积剧增,以至于可溶 性蛋白质不能完全将其包裹,是脂肪不能被完全乳化。
肌肉蛋白质根据其溶解性分为三类:
1.水溶性肌浆蛋白:肌肉中存在的天然可溶性蛋白 2.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有盐存在(离子强度>0.4)时进行斩拌 和混合有良好的溶解性。 3.不溶性基质蛋白
蛋白质溶解性评价:水溶性蛋白(WSP),水可分散性蛋白(
WDP),蛋白质分散性指标(PDI),氮溶解性指标(NSI),其中 PDI和(NSI)是美国油脂协会采用的法定评价方法。
肌肉蛋白质的大多数功能特性与蛋白质的溶 解性有关,而蛋白质的功能性只有在蛋白质处于 高度溶解状态时才能表现出来,如蛋白质的凝胶 作用、乳化作用、保水作用,以及其它功能。
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因素:
1.结构:大多数肌浆中的蛋白是球形,体积相对较小 (分子量在30000-65000之间),高度亲水性。
2.pH:肌原纤维蛋白等电点相对较低,在PH5-6之间, 在生理条件下或低离子强度下难溶。
食品中蛋白质凝胶作用除形成固体弹性凝胶,还能增稠, 提高吸水性、颗粒粘结性、乳浊液或者泡沫的稳定性。
影响肌肉蛋白质凝胶的因素 食品中蛋白质凝胶分类:
1.加热后再冷却形成的凝胶 2.在热条件下形成的凝胶 3.与金属盐络合形成的凝胶 4.不加热而经部分水解或pH调整形成的凝胶等
乳化性
乳化性:指两种以上的互不相容的液体,例
如油和水,经机械搅拌或添加乳化液,形成乳浊 液的性能。
乳化的对肉制品的影响: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借助斩拌机、滚揉按 摩机等设备的作用,使肌肉中的盐溶性蛋白充分 溶出,粘合脂肪,来防止脂肪分离,改善产品的 组织状态和品质。
1.肉的乳化:
指两由脂肪粒子和瘦肉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脂 肪是分散相,可溶性蛋白质、水、细胞分子和各种调 味料组成连续相。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形成是变性蛋白分子间相互排斥 和吸引力等作用力平衡的结果。
形成和维持蛋白凝胶的作用力:疏水作用、氢键、硫基 、二硫键等。
肉类食品中蛋白质凝胶化的作用:
对肉糜形成凝胶以及对熟制香肠制品的质地起着主导作用: 蛋白质凝胶在肉品加工中除了可以使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外,也 有助于乳状液的稳定、保水能力提高和嫩度的改善。
3.僵尸后的肉,在乳化之前将原料肉加冰、盐、腌制剂进行斩拌,然 后再0-4 ℃放置12小时,有助于蛋白的提取。
(3)脂肪颗粒的大小:
脂肪颗粒适当。 颗粒太小:表面积太大,以至于可溶性蛋白不能将其完全包裹,脂肪易 于聚集,无法完全乳化;颗粒太大:不利于分散和稳定 肉的部位:内脏脂肪含量较高,脂肪细胞较大,细胞壁较薄,需要乳化 剂较多。因此,做乳化肠最好用背膘脂肪。 如果脂肪处于冻结状态,在斩拌或切碎过程中,会有更多的脂肪游离出 来,而未冻结的肉游离的脂肪较少。
乳化肉糜:指由肌肉和结缔组织纤维(或纤维片
段)的基质悬浮于包含有可溶性蛋白质和其他可溶性 肌肉组分的水介质内构成的,分散相是固体或液体的 脂肪球,连续相是溶解(或悬浮)盐和蛋白质的水溶 液。充当乳化剂的是连续相中的盐溶性蛋白。
2.影响乳化的因素:
影响肉乳化的因素很多,除和蛋白质种类、胶原蛋白含 量有关以外,还与斩拌的温度和时间、脂肪颗粒的大小、 pH、可溶性蛋白质的数量和类型、乳化物的黏度和熏蒸烧 煮等过程有关。
3.盐浓度:肌原纤维蛋白在离子强度大于0.5的条件下 溶解。生产中盐浓度增加到0.5mol/L(约为2%的食盐)。
凝胶性
蛋白质的凝胶性:
其形成可定义为蛋白质分子的聚集现象,在这种 聚集过程中,吸引力和排斥力处于平衡状态,以至于 形成能保持水分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结构或基体。吸引 力主导时,水分排出;排斥力占主导时,难以形成网 状结构。
斩拌温度:肌球蛋白最佳提取温度为4-8℃。斩拌的温度不
宜过高,需要加入冰或者冰水来吸热,防止蛋白质过热,有助 于蛋白质对脂肪的乳化。
斩拌时间:不易过长,防止脂肪颗粒物变小。
(2)原料肉的质量:
粘着性低的蛋白质,肌胶原蛋白含量低,肌纤维蛋白质含量 较低。胶原纤维加热后会收缩,受热到75 ℃时,会收缩到原长 的1/3,继续加热会变成明胶。
(4)盐溶性蛋白质的数量和类型:
盐溶性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越多,肉糜乳化物的稳定性越好,而且 肌球蛋白越多,乳化能力越强。
pH: pH值较高时,提取的蛋白较多,乳化物稳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