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套作业:第3课 第1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配套作业:第3课 第1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课第一节一、基础知识1.下列汉字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金文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C.甲骨文隶书楷书金文小篆D.甲骨文楷书隶书小篆金文【答案】B【解析】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下面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是()A.木(象形)休(会意)江(形声)房(形声)B.座(象形)占(形声)架(会意)芳(形声)C.固(形声)攻(会意)旗(形声)本(会意)D.语(形声)究(形声)材(会意)见(象形)【答案】A【解析】B项,“座”是形声字;“占”从“卜”从“口”,是会意字;“架”是形声字,上声下形。

C项,“攻”是形声字;“本”是指事字。

D项,“材”是形声字;“见(見)”在“人(“儿”为“人”的变形)”上加“目”,是会意字。

3.下面的汉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A.目抢慢力海B.拉琶监弦羊C.饮蜻休峰地D.鹉警雾基羞【答案】D【解析】A项,“目”“力”是象形字。

B项,“监(監)”字表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是会意字;“羊”是象形字。

C项,“饮”“休”是会意字。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挟带杀戮尺椟残羹冷炙B.诙谐踌躇祭祀矫揉造作C.祈祷寒喧舒朗名闻遐迩D.惆怅喧嚣付梓计日成功【答案】B【解析】A项,椟—牍。

C项,喧—暄。

D项,成—程。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遒劲敲竹杠沸反盈天来而不往非理也B.丰腴打圆场煊赫一时识时务者为俊杰C.撕打跑龙套有条不紊言必信,行必果D.接洽挂幌子德艺双罄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B【解析】A项,理—礼。

C项,撕—厮。

D项,罄—馨。

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答案】C【解析】A项,胜—圣。

B项,故—固。

D项,箭—剑。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________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2)某公司非法占地,终于________,所建37幢别墅式建筑被主管部门勒令全部拆除。

(3)制造“1·20”京广铁路爆炸案的罪犯终于________,被逮捕归案。

(4)他不在村里安心劳动,却跑到城市来乞讨,自找苦吃,真是________。

A.玩火自焚自作自受作茧自缚自食其果B.作茧自缚自作自受玩火自焚自食其果C.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自作自受D.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自作自受【答案】D【解析】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担不好的后果。

“作茧自缚”偏重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受困;“玩火自焚”则强调“玩火”,有自己做的事反过来却害了自己之意;“自食其果”多用于犯罪或犯原则性的、大的错误,常用来表示拍手称快的情绪;“自作自受”应用范围较广,也可用于做了蠢事或犯了小错误,常用来表示埋怨情绪。

8.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去年,南京地铁百万人年均发案数仅为1.2起,跟全国其他城市的地铁相比,无论是发案总数还是百万人年均发案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B.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C.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答案】B【解析】A项,“位居全国前列”表意不明。

C项,成分残缺,应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

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二、语言表达9.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26个字)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画竹名家。

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

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比例都很强劲。

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

明代竹画家蜂起。

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叶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答案】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且各家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10.以下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阅读后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年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香港电影短期内为什么发展得如此繁荣?甲型流感暴发,香港不少孩子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

(用对称句,写出两点即可)【答案】关注社会热点、彰显人文关怀、关注思维能力。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请简要地分点作答,不超过60个字。

【答案】①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体现。

②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尼泊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

这些文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少许几笔即可完成。

泥板是尼泊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木板文书不易保存,所以现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皇室专用。

相比之下,泥板成了最好的选择。

【答案】①写法简单②木板和石料也曾充当过书写材料③它们基本已消踪灭迹12.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及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上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鸡张嘴振翅大叫着,嘴巴斜上方写着“破玩意儿!”。

(或:画面由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和一只刚出壳的小鸡组成,小鸡张嘴振翅大叫着,嘴巴斜上方写着“破玩意儿!”。

)漫画讽刺了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或:忘记出身、忘恩负义、不懂得感恩……)的人或现象。

13.仿照示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下列汉字由形美引发出的意美。

示例:明——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一等。

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被挑选出来的人,应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14.有人赞叹,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请你从下面的汉字中任选一个,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个画面来解说字义。

不超过100个字。

川采苗牧友【答案】①川——那蜿蜒的河为什么在这里转了个弯儿?是为了伫望对岸迷蒙的风景,想在这里驻足?还是为了聆听潺潺的流水声,想要洗濯喧嚣的心灵?这一川东逝的流水啊,停不下奔腾到海的脚步。

看,那点点滴滴,可是它淡淡的脚印?②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我们轻轻一握,便定格了千古知音的荡气回肠。

还记得吗?你拨动心的琴弦,奏响那巍巍高山的雄奇,和着那流水的柔美;我拍打桃花潭水的涟漪,见证一段纯真的友情,给盛唐留下了动人的诗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