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检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检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检测试题
一、书写检测(请正确、规范、整洁地抄写下来)(3分)
时间像一条小河,永不停息地流淌,流过每个人的身边,一直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时间》
二、积累运用(47分)
(一)词语天地。

(27分)
1.读拼音写字词。

(10分)
fúlǔxūzīzī
( ) 谦 ( ) ()源()态liáo kuòwén háo yùliào huáng kǒng
( ) ( ) ( ) ( ) bǎo zhàng āi yuàn dǎo yǔzhōng shí
( ) ( ) ( ) ( ) 2.在正确的字音、字形下画横线。

(8分)
笼.罩(lǒng lóng) 挨饿(āi ái)夹住(jiājiá)不知所(错措) 眼眶(kuāng kuàng) (疾急) 风瀑.布(pòpù) 为之一震(wéi wèi)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句子中。

(9分)
文思( )( ) ( )云( )雾星( )棋( )
流连( )( ) ( )驰( )掣有始( )( )
(1)美丽的南沙群岛真令人呀!
(2)王勃,笔走如飞,不一会就写成了。

(3)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不能虎头蛇尾。

(二)句子乐园。

(4分)
1.下课了,同学们像。

(写比喻句)2.五一节快到了,班级准备组织一次春游,大家在讨论去哪里春游,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并说说建议大家去那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回放。

(16分)
1.《长城和运河》这首诗描写了两大人间奇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把长城比作____________,突出长城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运河比作________________,突出运河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庐山有____________,有幽谷,有____________,有溪流,还有那____________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还是____________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九天银河。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____________。

3.今年的四月四日是我国传统的________节,这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由此我想到了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断魂。

4.我会默写《塞下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棱中。

这首诗夸奖西汉时期的一位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的李广。

诗中“没”的读音是(méi mò正确的打勾。

)“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写下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半学期,课文带我们浏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南沙群岛,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刘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萧伯纳。

7.《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让我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阅读感悟。

(25分)
[短文1](9分)
(一)庐山的云雾(节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这段话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分)2.“千姿百态”的意思是。

请再写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2分)
3.这一小节按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
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特点。

(5分)
[短文2](16分)
(二)“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6分)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2.写近义词。

(2分)
品味()奇怪()
3.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画出怎样“煮书”的句子,用“~~~~”画出写“煮书”好处的句子。

(4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习作表达。

(25分)
以“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填入的内容既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人;既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感悟。

写出真情实感。

300字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