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声音的强与弱6.声音的高与低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5.运动与摩擦力6.运动的小车7.设计制作小车(一)8.设计制作小车(二)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第一单元声音1.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三、探索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汽车喇叭声——很响(强),比较刺耳汽车轰鸣声——响亮、刺耳车子刹车声——响亮、刺耳、尖锐活动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狗叫声——汪汪,比较响马蹄声——比较沉闷(低),节奏感强知了叫——响亮、刺耳、令人烦躁活动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球——咚咚咚活动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敲门声——比较响、刺耳闹铃声——很响、比较刺耳鼓声——很响、比较沉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四、拓展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势来比划音乐的高低起伏。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记录自然界声音的视频和音频课件,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小鼓等,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 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 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 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写在活动练习册上并模仿。
(2) 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你能分辨哪是动物的叫声?哪是自然界的声音?哪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活动三:综合练习(2) 汇报。
我听到的声音,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低,轻、重,远、近等叙述。
能说出人对这种声音的感受是悦耳还是刺耳。
环节二:区分声音活动:闯三关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补充:教师做一个音,问:这是一个重音吗?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环节三:理解声音活动一:听一段简单的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1-do 5-suo 6-1a ……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区别?活动二:讨论噪声听一段乐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或嘈杂的声音,理解噪声。
感受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动听悦耳;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刺耳。
讨论: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避免噪音污染?[学案单]第1课听听声音[科学词汇]声音的高、低,强、弱,悦耳与刺耳。
学习过程:活动一:听音辨物。
(1)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2)根据老师播放的音频,填写记录表,注意对声音的描述要从高、活动二:区分声音1、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2、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是/否)3、声音有高低之分。
杯中装水少的音比较(高/低),杯中装水多的音比较(高/低)。
活动三:初步理解声音1、听一段简单的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1-do声音(高/低),6-la声音(高/低)。
2、听一段乐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或嘈杂的声音,理解噪声。
我们能感到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悦耳/刺耳);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感觉(悦耳/刺耳)。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1)家里人说话的声音(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3)电话铃声(4)门窗打开的声音(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6)树上鸟儿的声音(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9)歌声、肚子咕叫声、(10)拍手声、跺脚声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积极回答知道的声音生沉浸在搜寻各种声音的乐趣中。
通过提问,引出今天的课题。
2. 科学探索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实验方法:(1)拉伸橡皮筋(2)按压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实验现象:实验分析: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 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分析: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3. 科学研讨探索一: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如我们弹吉他时,吉他弦发生振动,并发出声音。
而当我们轻轻按压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我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产生了振动。
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
根据所学内容解释声音产生的实例。
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讲授新课橡皮筋发声实验。
1.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对橡皮筋发力,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
实验步骤:(1)两只手分别捏住橡皮筋的两端,轻轻拉伸,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2)将橡皮筋放在桌面上轻轻按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手中轻轻揉搓,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4)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或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当我们轻轻拉伸、按压或揉搓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当我们把橡皮筋拔动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了声音,轻轻拉动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
实验记录:方式能否发声音拉伸橡皮筋否按压橡皮筋否思考、操作并汇报。
思考并回答。
通过实验感受物体发声的共同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求证方法。
通过橡皮筋发出声音,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①拨动、拍打、敲击都能使钢尺发出声音。
②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
③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实验步骤:(2)什么情况下这些物体不能发出声音。
①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②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③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3)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
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有关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面 鼓面产生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剧烈振动实验分析:(1)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根据它们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2)由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些情况分析,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却没有发出声音的事实,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分析:(3)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所以轻轻触摸会感觉到物体的振方面来验证之前对物体发出的声音方法放入猜测。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振动和物体发声之间的关系。
通过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 副本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心理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水、烧杯、石块、课本、小盒、土电话、铃铛、小槌、鼓、鼓槌、纸屏、泡沫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