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研究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引言 (1)一、明确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意义 (1)(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1)(二)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教研能力的增强,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增强、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

(1)(四)有利于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1)二、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内涵 (1)(一)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目的 (1)(二)自主化班级管理的本质 (1)(三)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尺度 (1)三、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四、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步骤 (1)(一)理论学习、探讨阶段 (2)(二)实践阶段 (2)(三)班级管理规范简介 (2)(四)岗位责任制(按空间范畴制定) (3)五、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4)1、实行分层要求,逐步推进方式 (4)2、形成班级层次管理体系,培养学生成为“班级主人” (5)3、建立班级常规的方式与策略 (5)4、开展好班级活动,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提供更多的机会 (6)5、使用好“学生成长记录册”,帮助学生努力塑造自我 (6)6、使用好“家校联系手册”,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6)7、形成“目标跟踪——过程控制——一体化过程”的运行模式 (6)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摘要构建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明确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教师教育效果、学生综合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

遵循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操作方式与途径和步骤,积极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长期实践,做科研型的现代优秀班主任。

关键词:自主管理模式构建学生主体实践创新AbstractTo construct student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is the necessity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 which is a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ent-based education concept”. Being well known, the purpose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is to raise teach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develop students’ knowledge. Follow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peration modes and methods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s, to be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n depth and to clutivate scientific modern head teachers.Key word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model construction, student subject, practice innovation.引言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是每个班主任都可以进行尝试的。

实现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就是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为学生创造更宽广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对于身心不断发展的小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意义的,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收获良多,作此文,愿与同行共勉。

一、明确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意义(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1、明确角色关系的观念转变,由原来的教师指令,学生服从,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2、课堂教学功能的观念转变:由原来课堂仅仅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学习场所,转变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沟通、学习、探讨、合作,学生学会学习、用心学习、学会交往的多功能平台。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教研能力的增强,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增强、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

(四)有利于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变化、发展的时期。

在其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其心理发展也日趋成熟。

但“想独立而不能独立,希望自由而又懂得什么是自由”。

小学生的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体现了小学生从依附到自主的转化。

因此,教育者要掌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其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内涵(一)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目的一个很现实的理由——被动教育管理老师太累,学生太苦。

老师整天把自己栓在学生身上,还担惊受怕,唯恐出乱子。

学生呢?对老师也不领情,干嘛老盯着我,我能做好。

自主化班级管理就是还学生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给老师一条解放的途径,变被动教育管理为主动发展,从而达到班主任专业而轻松、学生独立而自主的双赢境界。

(二)自主化班级管理的本质自主化班级管理的本质就是老师对班级基层组织(学生个人及小组、学生社会团体、班级)充分授权、放权,协调学生成长环境,让学生队自己的成长负责,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育管理方式,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教育管理的思想,一种教育改革的理念。

(三)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尺度定性的词语有五个——独立、民主、科学、平等和自主、即学生能独立处理问题,班级管理民主气氛浓厚,管理手段相对科学,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亲和,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能够自主决策定量的词语就是一个——时间,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时间超过一半,这是补步自主;超过三分之二,基本自主;超过五分之四,高度自主。

三、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

2、教育充分性原则:提高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空间的密度、时间的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得到教师的关怀和辅导,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

4、教育激励性原则:以表扬、激励为主要手段,及时发现、肯定学生新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在《成长记录册》上记录自己的新进步、新成绩。

5、“显性评价”原则:即学生内在的素质必然外现为日常行为表现。

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并适时作出适当的评价,突出评价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矫正作用。

6、发展性评价原则:即每学月的评价、学科的评价应是对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显现描述性的评价,而不是终结性的评价,注重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质,突出评价对学生再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步骤(一)理论学习、探讨阶段教师要系统学习有关“主体性”教育理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课程标准等;深入探讨新的教法、学法和相应的措施,实现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并内化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阶段运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主体性”教育与“自主管理”。

1、转变教的方式(1)由注重自己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2)由依靠“管、卡、压”来威逼学生听话转向依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主动性。

(3)由注重口头讲授转向注重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4)由直接给予知识的结论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

(5)由无生命的知识教学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格培养的全面教育。

(6)由习惯于指责学生转向多反思自己。

(7)由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

(8)由模仿式机械教学转向创新式教学。

(9)由拼体力、拼汗水的体力消耗型工作方式转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素质提高的智慧创新型工作方式。

(10)由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转向主动地进行改革、提高实效。

2、做到“十个学会”。

第一、学会尊重与信任学生,这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第二、学会倾听与对话,体现平等沟通;第三、学会设计和策划,体现“功夫在课外”;第四、学会因势利导和按需帮助,体现“主导”作用;第五、学会观察和发现,这是“主导”的前提基础;第六、学会留有“余地”,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七、学会表扬和激励,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手段;第八、学会宽容和等待。

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第九、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第十、学会合作和研究,这是提升整体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

3、落实四项措施。

(1)备课备到学生,备课要针对班内学生中的实际学习情况,各有侧重点,要具体备到人,分层备课;(2)课堂激励评价: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包括语言、动作、眼神都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形成最佳过程:在发挥班级授课优势的同时,全面渗透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的思想;(4)坚持自学为主:摈弃以往教师的填鸭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求知,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能有固定的、事先谁备好的单一答案。

4、尝试五大教学法。

(1)小组教学法: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需求进行同质编组、异质编组、兴趣编组以及自愿编组,充分发挥组内每个学生的作用,为他们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2)游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中去,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综合能力;(3)主动提问法:把老师需要向学生提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提问,从一年级开始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4)交融教学法:师生角色的互为转换,情感交融,与学生一起学、玩,充分体现教学民主;(5)体验尝试法:凡是学生能体验的都让他们亲自体验,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三)班级管理规范简介指导思想: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基本原则: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同学能做的事,干部不做。

1、以空间为序的: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

2、以时间为序的: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四)岗位责任制(按空间范畴制定)常务班长职责、班委会各委员职责、值周班长职责、值日班长职责、科代表职责、物品承包责任制、专项任务承包责任制。

1、常务班长职责(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