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荒野求生秘技节目分析

荒野求生秘技节目分析

《荒野求生秘技》画面分析摘要:《荒野求生》是Discovery频道的一档户外纪实电视节目,也称《荒野求生》。

由英国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主持,在每一期节目中,他会前往世界上人烟稀少且生存环境恶劣的野外境地,在随身携带很少的工具的情况下,为观众演示如何寻找正确路线,如何寻找食物等各种求生技能,并最终回到文明社会。

作为一档户外节目,《荒野求生》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创造了Discovery频道全球收视之冠的奇迹。

因此,分析该节目的特色对于电视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它其中一期——托雷斯海峡的画面入手分析其节目特色,希望能为国内电视节目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贝尔·格里尔斯托雷斯海峡画面分析从2006年7月推出以来,《荒野求生》即以实用性和观赏性在全球赢得大量粉丝。

到2011年9月截止,《荒野求生》一共推出七季,总计75期。

它为Discovery频道赢得了高收视率,并成为该频道的强档节目。

如今在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亿人收看该电视节目。

它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与这档节目的特色密不可分隔的。

下面我们从它的画面入手进行分析。

一.声画关系(一)声画同步《荒野求生》中最常出现的声画关系是声画同步。

通常节目的开头是回顾往期的节目内容和本期将要前往的目的地的镜头,同时配有主持人贝尔解说的声音或者是同步录下的贝尔的声音,这时电话画面的内容与贝尔的解说词是同步的。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托雷斯海峡这期节目的前情提要当中有一个贝尔在悬崖顶移动的画面,这时贝尔的解说词是“我要攀登易碎的火山悬崖”;而三秒之后的一个镜头是贝尔站在木筏上成风而行的镜头,而时同步的声音也是贝尔的解说词“在海上乘风破浪”,声音与画面同步;在贝尔介绍托雷斯海峡的时候,画面中出现的是俯拍托雷斯海峡的几个画面;贝尔跳进海里之后要游到岸上,这时的画面是在海底拍摄的画面,贝尔踩着海里的鹅卵石向前游走,解说词是“我想要游到海面,那意味着要游进潜水珊瑚礁的拍岸碎浪里”。

这个节目里的声画同步现象不仅表现在贝尔的声音和画面的统一性,还表现在画面里周围环境的声音及配乐和画面的统一性。

如贝尔在直升飞机上向观众介绍托雷斯海峡托雷斯海峡多么凶险时,不光有贝尔的同期声说话的声音,还有直升飞机的轰鸣声;当贝尔坐在自制的救生筏被激流冲着往下流的时候画面同步的声音则是激流冲撞岩石汹涌的声音;在贝尔攀登悬崖踩到石子,石子掉落时的声。

这些声音加强了现场感,使观众更加能够体会到贝尔所处的环境的艰险,使节目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感染力。

而在整个节目中会有两种音乐:节奏紧张的音乐和舒缓的音乐。

紧张有节奏的音乐在节目开头的片段中就有表现。

当《荒野求生》题目出现的时候的背景音乐就是紧张而又刺激的音乐,符合了这个节目在危险境地中冒险的定位,引人入胜;在贝尔在危险中寻求解决方法时的音乐也是节奏快而紧张的,增加了节目的紧张感,更具感染力。

相反,在贝尔用自制的鱼钩钓鱼时背景音乐是舒缓而轻松地,这符合人们的视听习惯,也和当时安逸的状态相得益彰。

(二)声画分离这种声画关系通常出现在贝尔解说词的时候。

当主持人贝尔处于某种环境的时候会通过解说词来告诉观众一些平时的求生技能及在某种境况下应该做什么。

例如,贝尔说托雷斯海峡的原住民会跳火舞,而这时的画面是贝尔在点火的烤食物的画面;在贝尔解说词说在求生中感到绝望,有必要孤注一掷时,视频中是贝尔面对鲨鱼的画面;当贝尔想要通过一片海域到达一个小岛时,在水中拿着一根棍左顾右盼全面戒备时,解说词是有一个妇女在离海岸只有十四米的海域捕鱼时被鲨鱼袭击身亡。

声画分离有助于解释画面、补充画面,声音与画面分离却又相互辅助,增强感染力。

(三)声画错位在这一影片开始的一个镜头中,是蓝色海洋的画面和直升机的声音先出现,四秒之后才出现贝尔解说词的声音;在贝尔登上海边悬崖站在悬崖时解说词贝尔说他穿过海峡。

这种声画错位的用法在《荒野求生》中常见于开头贝尔出镜之前,一般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注意,吸引他们看下去的作用。

这些声画组合方式能加强现场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特别是在记录片较多采用,以引起观众注意,加深印象。

声画组合的多样性更易于给观众提供充足的信息也更易于节目的多样化表达。

二.画面的拍摄方式由于《荒野求生》是一档户外冒险纪实性真人秀,拍摄地点比较多样、所以采用的拍摄方式多种多样,有航拍、手持、水下拍摄、固定镜头等等。

(一)航拍一般为了表现主持人贝尔所处的环境或者拍摄地点的环境全貌,摄制组会采用航拍,航拍在这档节目中非常普遍。

例如在贝尔登上山顶在山顶欢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是对贝尔360度的拍摄,很明显这是用的航拍,用一种相对快的镜头运动的方式来表现贝尔登上山顶的喜悦。

而且,用航拍凸显出了贝尔所在山顶的与周围海平线的落差,更是能显现出贝尔登上山顶的不易。

另外,一半贝尔从直升飞机上往下跳的时候或者直升飞机飞过还平面时也会运用航拍来记录。

这样通过海平面或陆地的宽广与贝尔形成反差,给观众造成较大心理冲击,让观众情不自禁的为贝尔捏一把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可以使画面更具动感,不会使观众产生疲劳感。

(二)手持拍摄因为这是属于户外真人秀性质电视节目,主持人贝尔会经常移动,所以为了节目拍摄的方便,拍摄团队多会采用手持拍摄而。

摄制组会跟着贝尔走到沙漠、沼泽、森林、峡谷等充满危险的地方,甚至沉到海里近距离贴身拍摄贝尔,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画面会晃动,或者当贝尔指向某个地方的时候镜头也会随之转到这个地方,但是镜头运动并不是完全匀速的运动,这就是手持拍摄的原因。

而且有时候为了方便,主持人贝尔也会手拿摄像机自己拍摄,增加了节目的纪实性。

虽然有时候手持拍摄会使画面模糊,但在真人秀节目中手持拍摄反而会增加节目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三)水下拍摄因为这期有许多贝尔在水中的镜头,光有水上拍摄必定不能完全表现出贝尔所在的环境,所以运用水下拍摄可以更完整的展现出节目内容。

而在《荒野求生》使用的最少的拍摄方式就是固定镜头拍摄了,固定镜头拍摄一般是贝尔为了拍动物才会采用的。

三.画面的运动方式(一)急推镜头和急拉镜头在《荒野求生》的节目中会经常看到急推镜头和急拉镜头的画面。

一般是为了表现贝尔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形成对比。

在贝尔上岸之后看到岸边徘徊了一只鲨鱼,这是的画面刚开始是以贝尔的身体为前景拍摄的海面,贝尔说完有一只鲨鱼后,画面快速急推到鲨鱼的特写。

而在贝尔要攀爬一个悬崖的时候,镜头刚开始是对贝尔的近景拍摄,在贝尔说话期间镜头急拉成全景,这时贝尔所在的环境才完全显现出来。

(二)急摇镜头还有一种常见的镜头运动方式是急摇镜头,把画面从一个镜头快速摇向另一个场景。

有时候贝尔会站在高处向观众介绍景色,这时候摄制组会根据贝尔的指向快速把镜头摇向某一个方向,所以观众和贝尔一起看到美丽的景色,增强节目和观众的互动感。

有可能观众还沉浸在为贝尔刚刚经历的一场危险处境而心有余悸,这时候看到美丽的景色有助于平复他们的心情。

(三)垂直摇镜头另外就是垂直摇镜头的画面。

我们可以看到在拍摄贝尔要爬的那座山的时候是一个从下往上摇的镜头,刚开始的画面是贝尔站在山脚下,镜头顺着贝尔向上抬头,直至拍摄到山顶,这样的画面给人从下仰视高山的感觉显得山更加高、更加陡峭,增加故事的可看性。

四.景别(一)全景或者远景画面《荒野求生》中开头一般都会采用全景或者远景画面。

因为远景中环境才是着力表现的对象。

远景镜头一半用来表示壮美开阔的自然景色,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往往意境深远,气势恢宏。

就像本期《荒野求生》的开头采用的就是远景拍摄,画面中是一片湛蓝的汪洋大海,和一架看起来很小的直升机。

其实不是直升机太小,而是大海把直升机衬得小了。

再通过贝尔对这片海域的介绍,给观众留下一中心理暗示,相对于大海人类是多么渺小,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贝尔要怎么自救呢?从而吸引关注的眼球。

节目还会用远景展现辽阔的自然风光,创造出特殊的美学意境。

在本期的节目中有一个片段是贝尔在山顶向观众展示周围海域的美丽景色。

这是画面从拍摄贝尔的近景左摇到周边的景色成为全景,我们可以看到那片因为火山形成的海域景色多么漂亮。

(二)特写画面节目中特写镜头一般是在贝尔吃虫子、制作工具、或展示小东西的时候会采用。

一方面可以让观众看到细节,另一方面表现贝尔的内心情绪。

特别是在贝尔吃那些恶心的小虫子的时候,会有对他面部的特写,引起关注的刺激感,同时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

五.画面的剪辑因为《荒野求生》是一个具有纪实户外冒险性质的节目,而且冒险者也是主持人,基本的故事路线也就是贝尔的冒险旅程,所以整体的画面是按照贝尔的冒险历程剪辑的。

值得一说的是对细节的剪辑和对画面节奏的剪辑。

(一)细节剪辑这里有几个表示细节的画面:在贝尔登上山顶后看到海边有一条鲨鱼出没,这是画面是这个鲨鱼的特写,加之前面贝尔上岸之后也发现海边有只鲨鱼,这说明海边经常有鲨鱼出没,这里暗示了贝尔返回海边会遇到鲨鱼的可能性很大。

果然后来贝尔在海边确实遇到了鲨鱼,也不足为怪了;而在贝尔介绍说托雷斯海峡本地人会跳火舞的时候背景音乐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画面也是对火苗的特写,给人一种回归古老文明的感觉。

(二)画面节奏剪辑《荒野求生》比较注重“过程”,所以我们看着个节目时会感觉像是在跟着贝尔的脚步走,看他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怎么生存。

整个节目的节奏有故事性却不拖沓,切起伏有度。

在对一些跳水、下落的画面进行剪辑的时候放慢了速度,是观众很清晰的看到贝尔是具体状态,更具表现力。

六.结语Discovery频道多档节目在全球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其雄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操作模式是《荒野求生》节目成功的外部因素。

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和敬业精神,内容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摄影的现场伴随性充分体现了其节目特色,是《荒野求生>取得高收视率的内部因素。

国外多档电视节目在引入我国后都成功生存下来,如从《英国达人》引进而来的《中国达人秀》也取得很高的收视率。

就野外求生节目来看,在我国出现最早的是2000年广东电视台推出的《生存大挑战一一陆路边境行》,到后来中央电视台在《龙行天下》基础上推出的《金苹果》,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基础上推出的《峡谷生存营》。

在影响力上,他们与《荒野求生》还有较大的差距。

总之。

《荒野求生》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

使它已经成为Discovery频道的经典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