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作业

国际法作业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影响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不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人道法国际法制摘要: 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国际法问题。

本文着重探讨这场战争对国际法基础的冲击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规定非法使用武力问题,探讨在国际武装冲突中实施国际人道法面临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国际法加强治的若干建议。

一、伊拉克战争的历史背景中东地区素有世界油田之称。

据不完全统计,中东地区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40%。

该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大国竞相掠夺的对象。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伊拉克人也赢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建设新国家的道路。

在萨达姆执政以后,因石油利益纷争和边界争端等问题,先后引发了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非法入侵和占领科威特。

针对伊拉克的国际不法行为,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由美英等三十四国组成的多国部队,使用武力驱赶了侵占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恢复了科威特的国家独立和主权。

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英等国以保护伊拉克境内的少数民族为由,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划定了“禁飞区”。

与此同时,联合国也开始对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况进行核查。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7号决议,决定建立对伊武器核查机制,核查的内容是核、化学和生物武器,同时禁止伊拉克拥有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

同年5月,在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领导下的武器核查人员进入伊拉克境内,利用一切高科技手段进行核查。

截止1998年底,7年多的时间里,武器核查小组共进行了400多次核查。

据当时特委会的负责人里特估计,武器核查解除了伊拉克90%至95%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98年10月31日,伊拉克宣布彻底中止同特委会任何形式的合作,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于一个半月后全部撤离伊拉克,美英在12月17日凌晨发动了“沙漠之狐”空袭行动,对伊武器核查工作此后中断。

2002年底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441号决议,一方面谴责伊拉克未按照687(1991)号决议的要求准确、充分、彻底、完全地透露其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方案,另一方面决定继续处理此案。

尽管包括中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等在内的多数国家强烈要求核查工作仍应继续进行,同时应给予伊拉克一定的时间与监核会保持密切合作,消除可能存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而避免使用武力,以便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但美英等国将1441号决议对伊拉克的警告“伊拉克如继续违反义务将面临严重后果”,解释为可以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行动。

因此,这场战争虽然与海湾战争有联系,但与海湾战争的性质有明显区别。

二、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的影响1. 伊拉克战争严重地冲击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般说来,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1]国际法基本原则作为整个国际法体系的法律基础,属于“强行法”的范畴,必须得到绝对的执行和遵守,也就是象施瓦曾伯格所说:“它们是基本工程的一部分,与国际法的基础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国际法的支柱”。

[2]遵守和严格执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承担的国际法义务,也是国际法赖以存在的保证。

因此,任何国家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都是一种国际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国际责任。

而美英的军事行动,冲击了下列具体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主权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一个国家的固有属性,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国际法原则体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项原则,在国际法原则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核心。

[3]尤其是在今天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彼此互相依存联为一个整体。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国际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论它多么的强大和富有。

国家之间的合作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基础。

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的涵义之一,就是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人格,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他国的国家主权。

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而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对伊拉克主权的赤裸裸侵犯,严重地冲击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4]第二、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的确立,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延伸,是随着人类对战争的危害性和破坏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在传统的国际法中,战争是一个国家拥有的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的绝对权利,也是一个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

然而,随着世界和平力量的兴起,随着国际社会有识之士日益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性,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一个从承认战争到限制战争再到废弃战争的过程。

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即《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条约。

条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其第2条进一步规定:“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

[5]然而条约的缔结,并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

残酷的战争,再一次教育了人们。

《联合国宪章》第1条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或其它和平之破坏”作为第一宗旨。

并在第2条第4款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6]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作为一个国际习惯法规则得到《联合国宪章》的进一步的确认成为现代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

此项原则,不仅禁止侵略战争,而且进一步确认,禁止一切武装干涉、进攻或占领以及以武力相威胁的其他方式。

当然,此项原则也并非绝对地禁止使用武力,它允许在符合国际法的条件下合法使用武力,其中有:单独或集体自卫。

然而美英两国的军事行动,不属于单独或集体自卫。

自卫权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项重要权能,是指国家在遭受武力攻击时,可以单独或集体地采取相应的武力措施进行反击的权利。

但自卫权同任何其他权利一样,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滥用。

从《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来看,国家行使自卫权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受到他国的武力攻击。

这一点,在国际法院1986年审理的“在尼加拉瓜境内及针对尼加拉瓜的军事与准军事活动案”中得到确认。

在该案中,国际法院指出:“不论自卫是单独的,还是集体的,它只能为回击‘武装进攻’而实施”。

另外,国际法院还指出:“在习惯国际法中,不论是一般性的,还是中美洲特有的,没有任何规则允许在缺乏武装进攻援助请求时行使集体自卫。

习惯法亦要求受害的国家应宣布它遭受了武装进攻。

”[7]在西方的国际法学界中,还有一种意见认为, 《联合国宪章》第51条所肯定的是国家对付外来武装进攻进行自卫的权利,但并不排除国家可以行使自卫权的其他情况,或者说,不能认为只有针对武力攻击的武装自卫是合法的。

与此理论相适应,在国际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国家在认为遭受到某种威胁后,也采取了所谓的“自卫”行动的事例。

如,1962年,美国对古巴强加海上隔离,并以自卫作为它行动的辩护理由,认为苏联船舶将攻击性导弹运到古巴,使美国本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又如,1981年,以色列攻击伊拉克的核装置(是对以色列的),理由是这种行动是对伊拉克可能发展核武器的能力,致使以色列的安全受到紧迫威胁的正当自卫。

[8]这种理论与实践,我认为,都是对自卫权的曲解和滥用。

它为一些地区大国或世界强国轻启战端提供了口实,在实践中也侵犯了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和一般国际习惯法的。

伊拉克战争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国际争端,是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产物,它伴随着国际关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争端如若解决的不好,必将严重危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宁。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是一项具有国际习惯法地位的习惯规则,早已为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接受和认可。

《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2款重申:“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与正义”。

并有“争端之和平解决”的专门一章对此做出规定,其中对于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法作了详细的规定,使该原则具体化。

《国际法原则宣言》也对此原则的内容作了详尽的阐述,其内容包括:第一,各国应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利用区域机关或办法或其选择的他种和平方法,寻求国际争端早日及公平解决;第二,争端各方遇有未能以上述任一和平方法达成解决的情形时,有义务继续以其商定他种和平方法寻求争端和平解决;第三,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从事使情势恶化的任何行动;第四,国际争端应根据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并依据自由选择方法原则解决。

[9]作为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现了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各主权国家,既有要求与其存在争端的国家以和平方法解决相互间争端的权利,又有以和平方法解决与其他国家间的争端的义务。

任何国家都不能在国际关系中把自己一方的意志强加于人,更不得恃强凌弱,借解决国际争端之机,损害其他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反观伊拉克战争,是在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已经取得积极成果,和平的大门尚未关闭的情形下开始的。

战争,使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付诸东流。

战争,体现了伊拉克战争背后的美国的战略意图:即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消除伊拉克对美国利益构成的威胁与挑战。

这是一种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体现。

美英的军事行动,严重地违背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构成了对国际和平的威胁。

2. 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冲击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惨遭浩劫,在战争废墟上孕育起来的《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最主要的法律渊源。

《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遵守联合国宪章、维护联合国威信是每个成员国不可推脱的责任。

第一、冲击了联合国作为构成——协调各国行动中心的地位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一个全球性的政府间组织。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条的规定,为了实现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方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间有关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合作”的宗旨,联合国应当“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这也是各国成立联合国组织的理由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