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干地支算法

天干地支算法

天干地支算法转换规则方法一 1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2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

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0位“申”。

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0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2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7 6 5 4 3 2 1 10 9 8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具体换算方法同一,如:公元前155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

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方法二 1.天干的确认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

(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

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亥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

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

如此可得出:公元前: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

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方法三快速推算干支巧法1:1900----2100年年干=年尾数—3 。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

(2不足减就补十成12)2:1900----19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1。

2000----20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

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

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3: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2+月份。

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4:日干支公式: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

(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

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5: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自己推巧去吧,这样你可以排任何一天的四柱了哦。

6:还有一法,叫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算出任何年龄的干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干支不能推出日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十的倍数为倒推天干数,去掉十二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

如今年为戊子40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40岁去30余10天干从戊倒推10位是已,地支40去36余4从子倒推4位是酉生年就是已酉。

62岁生年余2从今年的天干戊倒推2位是丁,从今年的地支子倒推2位是亥。

方法四类数轴推算法(有链接具体介绍)1 2 3 4 5 6 7 8 9 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1]癸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方式:公元纪年A 商N 余数C 类数轴推算法(A-3)/10=N1···C1,故第C1个天干为所求(A-3)/12=N2···C2,故第C2个地支为所求示例一:求公元1975年的干支(1975-3)/10=190···2,故第2个天干”乙“为所求(1975-3)/12=164···4,故第4个地支”卯“为所求则公元1975年的干支年是乙卯年。

示例二:求公元前5年的干支(-5-3)/10=0···-8,故第-8个天干”丙“为所求(-5-3)/12=0···-8,故第-8个地支”辰“为所求则公元前1年的干支年是庚申年。

示例三:求公元前280年的干支(-280-3)/10=-28···-3,故第-3个天干“辛”为所求(-280-3)/12=-23···-7,故第-7个地支“巳”为所求则公元前280年的干支是辛巳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

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公式法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奇数月i=0,偶数月i=6。

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简单法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时辰所指时间天干地支子时夜半23-1 鼠甲4 子4丑时鸡鸣1-3 牛乙5 丑5寅时昧旦3-5 虎丙6 寅6卯时日出5-7 兔丁7 卯7辰时食时7-9 龙戊8 辰8巳时隅时9-11 蛇己9 巳9午时日中11-13 马庚0 午10未时日昳13-15 羊辛1 未11申时晡时15-17 猴壬2 申12酉时日入17-19 鸡癸3 酉1戌时黄昏19-21 狗戌2亥时人定21-23 猪亥3时辰所指时间天干地支子时夜半23-1 鼠甲4 子4丑时鸡鸣1-3 牛乙5 丑5寅时昧旦3-5 虎丙6 寅6卯时日出5-7 兔丁7 卯7辰时食时7-9 龙戊8 辰8巳时隅时9-11 蛇己9 巳9午时日中11-13 马庚0 午10未时日昳13-15 羊辛1 未11申时晡时15-17 猴壬2 申12酉时日入17-19 鸡癸3 酉1戌时黄昏19-21 狗戌2亥时人定21-23 猪亥3公元干支纪年法:如:2000年(庚辰)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即: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如:公元前781年(庚申)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天干:11-7=4 (甲)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公元前1年(庚申)天干:11-1=10 (庚)地支:13-1=12 (申)掐算法用手指掐算干支纪年从事历史、文物工作的同志,特别是研究古书画的同志,经常要碰到干支纪年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