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表露的部分研究
当人们把有关自己的秘密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时,他们就在进行自我表露。
表露者要考虑信息的隐秘程度。
另外,把谁作为表露对象也要经过慎重选择。
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体体验到成长和快乐的重要环节。
例如,罗杰斯提出,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是逐渐理解自我的重要一步。
然而,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向别人表露自己的信息,是因为他本身是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对朋友、爱人的自我表露。
当然,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通常会尽力避免让别人发现我们身上的许多不被人喜欢的人格特点或者坏习惯。
我们害怕自己陷入难堪境地或失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的尊重。
但是罗杰斯认为,所有这些欺瞒的结果是,我们更担心,更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
更为重要的一点,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逐渐地真正认识自己。
通过把感情转变为文字,我们会更加认识这些情感,仅仅在头脑中思索这些情感是达不到这种认识的。
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自我的所有方面,我们就无法成长并成为充分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表露在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来访者能够毫不隐瞒地投入与咨询师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时,来访者会受益更多。
来访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就会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当前,许多不同取向的咨询师都认同自我表露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治疗关系不是单向的。
罗杰斯认为,治疗师恰当的自我表露对治疗是很有益的。
这种表露可以营造信任的气氛,从而鼓励来访者更多地自我表露。
许多研究者发现治疗师的自我表露与来访者的进步呈正相关。
但是,有的心理学者担心治疗师谈论自己的私人信息会对治疗进程有负面影响。
治疗师自我表露到什么程度才适宜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表露的相互性
根据这一社交规则,人们在初次结识时的交谈中,所表露信息的隐秘程度大致在同一水平。
只有你逐渐地把隐秘信息告诉我,我才会把我的告诉你。
一些研究表明,那些年仅8岁的儿童似乎已理解并遵循着表露的相互性原则,
我们为什么是互相交换地表露私人信息呢?
一种解释是因为表露会使得交流者感受到相互信任和吸引。
当人们把自己的信息表露给别人时,别人就被他们吸引,并形成信任感。
作为回应,别人也把自己的私人信息表露给对方,这就形成了相互性效应。
与此解释相一致的是,有几项研究发现:人们一般会向喜欢的人表露自己,也喜欢那些向自己自我表露的人。
单向表露是无法形成亲密和相互喜爱的感觉的。
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能够做出回应的同伴。
当对方以关心或表露自己私人信息来回应谈话者的自我表露时,交流双方的亲密程度会提高。
而不合适的反应却会失去可能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
2、朋友和恋人间的自我表露
研究者发现,表露相互性原则并不总是适用于好朋友。
当两个朋友的亲密关系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不需要对方做出相应的表露就能无拘无束地对朋友进行自我表露。
一项研究发现,最高程度的表露相互性常常发生在那些彼此有点认识,但关系仍在发展中的同伴间。
显而易见,虽然这些人为多了解对方做出了努力,但毕竟他们相互了解不深,在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不敢断定自己与双方已建立起了相互信任。
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陌生人比朋友之间表露更多。
相反,朋友间更可能谈及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性经历等隐秘话题。
好朋友间的谈话也包括许多明显的亲密迹象,这正是在和陌生人的交谈中缺乏的。
这些迹象包括使用熟悉的暗语,在同一个地方发笑,以及了解什么时候该说和什么时候谈话要结束了。
对有长期爱情关系的夫妻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模式。
婚姻中自我表露的总量,是婚姻满意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标。
夫妻间彼此越多地谈到个人的、重要的事情,对婚姻的感觉就越好。
当然,夫妻间的表露,也可能是因为彼此感觉很好。
但是,研究者特别指出,表露越多在恋爱中不一定就越有成效。
如果夫妻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多恋爱史,则没有过多表露的必要。
研究者发现,关系良好的夫妻通常是有选择地对彼此表露,而不是泛泛地成为高表露者。
最后,就像好朋友之间一样,夫妻之间也不需要在每次谈话中,都相应地做出表露。
3、创作经历的表露
一项实验表明,几乎每个参与者都能说出一个秘密的创伤。
对人们的这些情感秘
密,心理学提出什么建议?他们应该对人敞开心灵,还是保守秘密?很多研究都显示,把这样的秘密埋在心底,对身体健康有害。
人们已经习惯于不用自己的困难去麻烦另人,因为和别人讨论自己的创伤经历会很尴尬,大多数人都不向别人——或许不向任何人,倾诉自己最严重的创作经历。
但是不说出这种经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受其影响。
在多项研究中发现,多种群体的被试在自我表露创伤性事件后,健康状况得到了提高。
表露的作用还不仅限于身体健康方面,那些把自己令人不快的信息小心隐藏起来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抑郁和较低的幸福感。
积极地抑制对创伤经历的想法和感受,需要大量的生理和心理努力。
压力的影响既是即时的又是长期的。
一项研究发现,当被试写下自己的创伤经历后,免疫力会立即增强。
随着时间推移,内心秘密的长期积累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会增加疾病的发生,导致其他与压力相关的问题。
表达出对创伤事件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其他好处。
如,当人们表达出对创伤事件的想法和感觉后,就会使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想法,知道怎样做才能克服创伤经历带来的影响。
正如人本主义理念家所说,用词汇来表达内心的感觉将使人“看见”自己的情感,并且有效地应对它们。
在一项研究中,写出创伤经历的被试在控制感、个人成长和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高。
写出这些经历改变了他们对自我的思考方式。
谈论或写下创伤事件可能是治疗心理创伤的重要步骤。
把模糊不清的情感意象转变为完整的解释,经常能带来顿悟。
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个坦诚地探讨自己内心情感的机会,这也许就是心理治疗为什么能为人服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