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科考试题及答案

针灸科考试题及答案

针灸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______
A.《黄帝内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______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3.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______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4.《针灸大成》的作者是______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
5..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______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6.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是______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7..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向______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8.不是经络的作用______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9.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的交接部位在______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
10.十二经脉中,肾经与心包经的交接部位在______
A.肺中
B.胸中
C.心中
D.胸部
E.腹部
11.十二经的输穴多分布在______
A.肘膝关节以下
B.肘膝关节以上
C.腕踝关节以上
D.肘膝关节附近
E.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12.不是络穴的穴位是______
A.脾经—大包
B.肝经—蠡沟
C.胃经—丰隆
D.大肠经—合谷
E.心经—通里
13.下面的骨度分寸不正确的是______
A.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
B.岐骨至脐中8寸
C.两乳头之间8寸
D.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
E.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
14.不属本经的募穴是______
A.肺—中府
B.大肠—天枢
C.膀胱—中极
D.肝—期门
E.心—鸠尾
15.正确的骨度分寸是______
A.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B.脐中至横有上廉6寸
C.髀枢至膝中16寸
D.臀横纹至膝中19寸
E.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
16.根据骨度分寸法,神阙到中脘穴是______
寸寸寸寸寸
17.根据骨度分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高点为______
寸寸寸寸寸
18.根据骨度分寸法,肘横纹至腋前横纹为______
寸寸寸寸寸
19.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组______
A.中府、太渊、列缺、曲泽
B.中府、鱼际、列缺、尺泽
C.中府、太渊、尺泽、曲池
D.太渊、少商、孔最、合谷
E.少商、鱼际、商阳、孔最
20.心经的募穴是______
A.中府
B.中极
C.天枢
D.巨阙
E.期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腧穴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针灸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刺灸法的选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5、针灸治疗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阿是穴:
2、腧穴:
3、得气:
4、热则疾之:
5、奇经八脉: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浅谈经络的作用
2、拔罐注意事项
3、痹证的针灸治疗
针灸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E
4 C
5 A
6 C
7 E
8 E
9 A 10 B
11 E 12 D 13 E 14 E 15 A 16 B 17 B 18 A 19 B 20 D
二、填空题
1. ⑴足臂十一脉灸经⑵阴阳十一脉灸经
2. ⑶经穴⑷奇穴⑸阿是穴
3. ⑹直刺⑺斜刺⑻平刺
4. ⑼疗法选择⑽操作方法选择⑾治疗时机选择
5. ⑿补虚泻实⒀清热温寒⒁治病求本⒂三因制宜D
三、名词解释
1.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

这类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

阿是穴多当于病变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处。

2.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3.针刺入腧穴后产生的针刺感应,又称针感。

4.热性病采取浅刺疾出、多针少灸、或放血的方法。

5.奇经八脉(eight extra meridians)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为奇经八脉
四、简答题
1.经络的作用:
(1)联络脏腑、沟通肢窍经络
纵横交错,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能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吱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而儒养周身,从而完成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的生理功能。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经络系统中的络脉为卫气所充,散布全身,密布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有着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2.拔罐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若应拔的部位有皱纹,或火罐稍大,不易吸拔时,可作一薄面饼,置于所拔部位,以增加局部面积,即可拔住。

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
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3.痹证的针灸治疗
治法通痹止痛。

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肾俞、腰阳关;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另可加拔罐法。

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