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泵介绍
滑动轴承及推力轴承: 永磁体 • 碳石墨 • 钕铁硼 • 增强聚四氟乙烯 • 钐钴2:17 • 陶瓷碳化硅 • 硬质合金
安全保护装置
电子监控系统 1.温度监控
2.轻载过载(电流)监控
3.压力监控
4.轴承磨损监控
外转子的安全辅助设计
无火花型联轴器罩
磁力泵的主要特点:
磁力泵无泄漏,零污染
磁力泵的诞生
磁力驱动泵是替代 原有普通机械密封泵和其 它无泄漏泵的首选产品。 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石油、 化工、制药、印染、环保 工程、生物工程等各个领 域的易燃、易爆、有毒、 有害介质的输送,是创建 “无泄漏工厂”和“无泄 漏车间”的理想用泵。
磁力泵的发展史
无泄漏磁力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这一年英国将 这项专利授予查尔斯.霍华德和杰弗里.霍华德兄弟俩。磁力泵 的早期工业开发是霍华德兄弟通过他们的公司——霍华德机 械发展有限公司(后缩写为HMD)开始的。在40年代末,即 1947 年 制 造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磁 力 泵 , 几 乎 与 其 同 时 , 在 1947~1948年间西德的弗朗兹.克劳斯也成功的开发了磁力泵。 上述两家公司均已有50年制造磁力泵的历史。世界上率先使 用磁力泵的公司,也有两家:一是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二 是德国的拜尔公司。在磁力泵问世至今60年内,其发展大体 上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阶段。在最初的30年里(即 40年代末至70年带中期),磁力泵无论在制造领域,还是在 应用领域,可以说是暗淡的30年,即未形成规模生产,也未 形成广泛的应用市场。为什么呢?
磁力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本公司拥有大型水泵试验站,设有开式和闭式两套实 验设备。采用数字传感器采集数据,仪器仪表自动显示, 计算机自动数据处理,并将检验结果即时打印出来,避 免了人为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误差和失误,使得试验 人员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着重评价泵的参数和性能,确 保泵检验过程和结果准确无误。 以常温清水作为试验介质,进行泵的可靠性、全性 能检验,可准确检验泵的流量、扬程、轴功率、效率、 汽蚀余量、振动、噪音、温升等方面的参数,并将检验 结果及时存档以备查。依照成品泵出厂性能试验率100%、 出厂合格率100%的原则,充分保证了泵在使用时的性能 的准确性和运行可靠性。
磁力泵的基本理论
磁性联轴器:
圆筒型磁力联轴器:
磁力泵的基本理论
组合式拉推磁路:
由我国西北工业大学李国坤教授发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被国际上 公认为磁效率最高的磁路设计,称为“李氏拉推磁路”。应用于 磁力 泵。
磁力泵的基本理论
磁路的基本组成元件 --永磁体--
• 永磁体的发展: 三个阶段: 铝镍钴、铁氧体、稀土永磁 • 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 钐钴1:5,2:17 • 主要参数: 最大磁能积、 最高使用温度 • CM磁力泵中应用: 常温(100 ℃ ):钕铁硼 高温(250 ℃):钐钴2:17
泵盖
中间架
泵轴
滑动轴承
磁力泵中的磁涡流损失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 体中会产生感生电流。 磁力泵中当外磁转子带动内磁转子同步旋转时,在内外磁 转子中间会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而处在内外磁转子中间 的静止部件隔离套,相对这个旋转磁场来说是在做切割磁 力线运动,因此,若隔离套为金属材料,则必然会在隔离 套表面产生感生电流,习惯上我们称隔离套表面的这种感 生电流为磁涡流。把由磁涡流引起的能量损失称为磁涡流 损失。通常,磁涡流损失是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磁涡流的大小: P=f(B,n,R)2S/ρL 磁涡流的危害: • 降低磁力泵的整机效率。使整机效率降低1%~7%。 • 使隔离套温度升高,对永磁体的使用造成影响。
1.磁力驱动装置(磁力耦合器)结构先进。 2.磁力泵的泵组效率高 3.磁力泵的品种规格多,均已系列化 ,互换性强 4.我国磁力泵的振动和噪声极小,达世界先进水平 5. 价格低 6. 制造的工艺水平,相关材料的品质尚有一定的差距
磁力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泵的性能 曲线
泵的性能曲线 是指用曲线的 形式表示泵各 性能参数之间 的关系。通常 用横坐标表示 流量,用纵坐 标表示扬程、 效率、轴功率 等。
流体输送机械
磁力驱动泵
zwh
泵的定义
泵的定义----泵是把原动机的能量转换为所 输送流体能量体作功使其所输送流体的动能、压能和势能增加,
从而使要求数量的液体从吸入池经泵的过流部分,
输送到要求的高度或有压力的地方。
磁力泵的定义
磁力泵是一种特种泵。它是一种不存在动密封 的无泄漏流体输送机械,主要针对叶片泵中的离心 泵进行设计,通常由泵体、隔离套及连接部件组成 能够承受压力的屏蔽密封腔体。在密封腔体的外部 有一个旋转的永磁场,并通过磁场的作用,空间无 接触的带动密封腔体内部的磁性转子部件同步旋转, 而密封腔体内部的转子部件带动叶轮实现对流体作 功。由于由定子部件组成的屏蔽密封腔体不存在动 密封,并且带动叶轮作功的旋转轴不穿出屏蔽密封 腔体,从而保证了磁力泵的零泄漏、无污染。
磁力泵同普通密封泵比较
优点:
全封闭、无泄露。 防毒、防爆,保证安全生产。 运转可靠,使用寿命长。 运转平稳,振动小、噪音低。 缩短了操作人员与有毒、有害介质的接触时间。 大修周期长,节省费用。
缺点:
效率低 1%--10%(金属隔离套) 价格偏高。
磁力泵同屏蔽泵比较
磁力泵自身冷却循环系统
隔离套 叶轮 内磁转子
泵轴
滑动轴承
轴向力的产生和水力自平衡系统
磁力泵主要零部件材料的选择
主要过流部件: • ZG230-450 • ZG1Cr18Ni9 • ZG0Cr18Ni12Mo2Ti • ZG00Cr17Ni14Mo2 隔离套 • 普通不锈钢 • 哈氏合金 • 钛合金 • 增强高分子聚合塑料
磁力泵的发展史
磁力泵在近三十年内如此迅速的发展的原因取决于以 下几个条件: 第一方面: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开发成功。 第二方面:高性能轴承材料的开发成功。
第三方面:磁力泵结构的不断完善。
第四方面:磁力泵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方便性获得应用实践的(用户)证实。
磁力泵的发展史
在我们国家,磁力泵出现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 开始的研制开发工作阶段,磁力泵课题还只是局限在几个大型 科研院所。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 年代初,南方江浙一带出现 小型磁力泵生产厂家,主要是生产小功率塑料磁力泵。 九十年代后期,一些生产大功率金属磁力驱动泵生产厂家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丹东克隆集团也是在那个时期发展起 来的佼佼者。 据沈阳水泵厂情报处提供:国外磁力泵的应用达到泵使用 总量的30%,国内不足2%。磁力泵在一定范围内有取代普通泵 和其它无泄漏泵的趋势。
第一: 磁力泵机组效率高于屏蔽泵机组效率10%
第二: 磁力泵转子与屏蔽套间隙为屏蔽泵4倍
第三: 高温条件下磁力泵结构简单
第四: 磁力泵维修性能优于屏蔽泵
磁力驱动泵
常规屏蔽泵
高温屏蔽泵
国内外磁力泵比较
我国所掌握的磁力泵生产技术与国外磁力泵生产技术相比, 在一些主要方面,有些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些还领先于 国际水平。
磁力泵的诞生
无泄漏泵最早出现是在国外,它是伴随着化学工业,特别是 石油化工的发展以及核能工业发展而发展的,本世纪初开始了 以原油、炼厂馏分、炼厂废气和天然气等原料来制造各种化工 产品的工业,称之为石油化工。本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了高分子 化工,为大量利用石油资源进行化工生产开辟了新路。二次世 界大战中,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成橡胶和炸药的生产有较大 的发展,战后,特别是在美国,橡胶、塑料、纤维三大合成材 料又有飞速发展。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也为了资本竞争等目的, 在50年代中期,均相继有所发展。石油化工工业飞速发展,促 进了装置的大型化和工艺流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对输 送介质的流程泵要求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般流程泵的可靠性,可以说是轴封的可靠性,而一般流程泵 (离心泵)的最薄弱环节就是轴封,轴封的固有缺点是必须产 生泄露来润滑密封端面,始终有3~8cm3/h的泄露量(属离心
磁力泵的诞生
泵标准所允许的泄露量)来维持泵运转。一个大中型化工厂, 多则有数千台泵,少则有数百台、数十台泵,即使密封不出事 故按标准允许的泄露量来计算,向大气泄露的总量也是十分可 观的,又何况密封事故事实上都在频频发生,因为轴封泄露量 与泵的使用时间是呈正比的。轴封在高速运转中被逐渐磨损, 其泄露量也是随着磨损量的增大而增大。大量化学物质的泄露, 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还危及到生产安全。虽然 近二十年来,轴封的常规结构获得了许多的改进和优化,无论 是填料密封、机械密封(波纹管密封),还是机械密封和迷宫 密封结合起来的浮动环密封,即使是双端面机械密封,均不能 完全杜绝泄露,可以说普通离心泵配用的各种轴封、或者称常 规密封已接近达到发展的极限。所以在有些需要零泄漏的高标 准的场合,唯一出路,就是取消轴封,发展无轴封的绝对无泄 露泵来取而代之。
磁力泵的基本理论
磁力传动的基本原理:永磁体的特性--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磁力泵的基本理论
磁性联轴器:
圆盘型磁力联轴器: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缺点:轴向力难以平衡、磁效率低
磁力泵的基本理论
磁性联轴器:
圆筒型磁力联轴器:
优点:没有轴向力、磁效率高。 缺点:结构相对复杂、加工困难。
维护维修、价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磁力泵与屏蔽泵都属于无泄漏泵。但在设计原理、适用范围、
传动原理: 无泄漏原理: 结构与制造: 适用范围: 性能参数范围: 维护维修: 价格: 发展趋势:
磁力泵同屏蔽泵比较
尽管屏蔽电泵和磁力泵都属于理想的绿色化工装置,
但是屏蔽电泵与磁力泵由于各自的结构特点,相比之下, 磁力泵比屏蔽电泵更为优越、更加理想。